![]()
内容推荐 近代以来,中国处在“千年未有之变局”,知识分子除了要应对西方文化入侵的巨大冲击,也要应对传统“断裂”所带来的巨大挑战。中国传统美学“应当何去何从”?中国当代美学体系如何建构?如何在“艺术生存”与“审美建构”之中求得平衡?作者以朱光潜为个案、以“嬗变与坚守”为视角,并与当代学术研究热点结合起来,在每一节都力求有所创新和突破,从而将一个活在当下的朱光潜及其美学思想揭示了出来。 本书的出版除了得到四川美术学院专项出版基金的特别资助,还是重庆市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历史转型期的朱光潜:艺术生存与审美建构”(16ZD009)、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重点研究课题“从古典到现代:历史转型期的朱光潜论艺术与审美”(16zx-09)、重庆市社科规划博士基金课题“比较美学视野下的朱光潜及其当代阐释研究”(2015BS094)和四川美术学院校级博士基金项目(2016BS012)的结题成果。 作者简介 朱仁金(1982-),四川隆昌人,哲学(美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美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美学、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目前已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原道》《北方论丛》《文艺评论》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省部级重点课题2项、一般课题2项、校级重点课题3项。 目录 序 绪论 一、“朱光潜研究”热的兴起 二、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嬗变及其当代阐释 第一章 理论与现实:朱光潜的美学形态 第一节 朱光潜与李泽厚:从理论争辩到历史和解 第二节 两次转变:朱光潜美学历程新论 第三节 前期朱光潜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第二章 嬗变与坚守:中国现代美学体系的自觉建构者 第一节 白马湖散文精神与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奠定 第二节 朱光潜与格罗塞:不同指向的艺术起源论 第三节 从克罗齐到马克思: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内在逻辑 第三章 对接与融通:中国艺术精神的当代转换 第一节 逆时而为的表现主义美学宣扬者 第二节 朱光潜与黑格尔:论“悲剧的衰亡” 第三节 论自然:从“不美”到作为“美的条件” 第四章 垦拓与彰显:朱光潜的审美特性 第一节 从创作到翻译:现代美学史上的“朱光潜现象” 第二节 追寻与抉择:论朱光潜的派别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小朱在西南大学读美学 专业的硕士和博士期间,都 是我担任指导教师。研究朱 光潜美学思想,是根据他的 前期知识储备和兴趣爱好, 由我们师生共同商定的。 做这个题目并不容易, 因为国内朱光潜研究已经有 了较多的前期成果,如何做 出新意,经过很多次反复讨 论,一次又一次地推倒重来 ,我记得气氛都比较激烈。 最后我们把研究定位在新中 国成立后朱光潜美学思想的 变化,后来又考虑到朱光潜 变化中的坚守,大致形成了 论文的中心。小朱写得非常 艰苦。论文完成后,在外审 中获得专家一致首肯,在博 士论文答辩中也获得全票通 过。 外审专家和答辩委员会 决议综合起来,大致有如下 几点:该论文在选题上有重 要学术价值;紧紧扣住朱光 潜思想的转变与坚守,较好 地体现了朱光潜美学思想的 个性和特质;对朱光潜美学 的相关研究有比较充分地了 解和掌握,文献资料翔实; 展示了作者较强的钻研精神 和思辨能力;对朱光潜研究 具有推动作用。 这些评价是对攻小朱读 博士学位期间勤奋学习的肯 定,也是催他前行的鞭策。 小朱毕业几年来,勤奋踏实 一如既往,陆续撰写和发表 了一些美学研究论著。现在 小朱的博士论文正式出版了 ,我从心里为他感到高兴。 小朱是这样的风华正茂 ,在未来的美学研究道路上 ,他会走得更好。 代迅 2017.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