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评价一种道德理论的适当标准是什么?布拉德·胡克在本书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总结了五个标准来判断一种道德理论是否恰当,这种做法等同于为各种道德理论提供了一个同等条件的竞技平台。胡克运用反思平衡方法,通过比较行为后果主义、两种契约论以及美德伦理学等理论,论证了他重新表述后的规则后果主义理论。根据规则后果主义,行为道德与否应该根据能够得到不偏不倚地证成的规则来评价,而一个规则仅当其一般内化所产生的预期总价值至少与任何可替代的规则一样大时,才能得到不偏不倚的证成。在阐发其规则后果主义的过程中,胡克讨论了要如何根据规则后果主义来解释不偏不倚性、福祉、公平、平等、规则的一般内化等问题,处理了以往对规则后果主义的主要反驳,并尽可能地将规则后果主义理论付诸实践。 自莱昂斯(Lyons)之后,规则后果主义遭受重创并趋于式微。本书复兴了规则后果主义理论,使其重新成为一种值得认真对待的道德理论。胡克的这一代表作为当代规则后果主义的复兴做出了巨大的哲学贡献。 作者简介 陈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伦理学基础理论与西方伦理思想。曾于2008年、2018年先后赴英国威尔士大学兰彼得学院与雷丁大学哲学系访学。已出版译著《伦理学导论》《伦理学是什么》《织梦人:一个男孩穿越现实的哲学之旅》。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规则后果主义 1.2 方法 1.3 道德理论与我们经过深思熟虑的确信之间的融贯 1.4 我们共有的道德信念 1.5 为何要寻求一个统一的论述? 1.6 为什么要寻求一种根本上不偏不倚的理论? 1.7 初步画面 1.8 提出的反驳 第2章 规则要提升的是什么? 2.1 规则后果主义的图景 2.2 规则不应该根据行为的数量来评价 2.3 福祉 2.4 福祉对平等 2.5 公平、正义和应得 2.6 公平、契约和相称 2.7 对处境最差者福祉的优先考虑 2.8 “效用主义的不偏不倚”对“处境最差者的优先考虑” 2.9 计入谁的福祉?规则后果主义对契约论是国大活 2.10 自然环境的价值 第3章 表述的问题 3.1 合情理的预期后果,而不是实际后果义主报西的 3.2 遵守对接受 3.3 何种程度的社会接受? 3.4 公开化,是的;相对化,不是 3.5 规则的运行 第4章 规则后果主义有蜕化或不融贯之罪吗? 4.1 引言 4.2 蜕化为与行为后果主义外延相等 4.3 为什么规则后果主义未必是不融贯的? 4.4 规则后果主义真的是隐秘的契约论吗? 4.5 规则后果主义真的只是直觉主义吗? 4.6 规则后果主义不是真正的后果主义吗? 第5章 可预测性与习俗 5.1 引言 5.2 可预测性 5.3 不受限制的传统主义 5.4 令人满足的传统主义 5.5 出于公平而与习俗妥协 5.6 公共善与好性情 第6章 禁令与特殊义务 6.1 基本的规则后果主义禁令 6.2 我们对禁令的直觉 6.3 规则后果主义、禁令与判断力 6.4 规则后果主义和绝对禁令 6.5 对他人的特殊义务 第7章 行为后果主义 7.1 作为正当性标准而非决策程序的行为后果主义 7.2 “行为后果主义关于禁令”对“规则后果主义关于禁令” 7.3 世界贫困经济学 7.4 行为后果主义与穷人 第8章 规则后果主义与为世界做好事 8.1 引言 8.2 大差距原则 8.3 作为一个不完全义务的慈善 8.4 做如果每个人都做就会使善最大化之事 8.5 在自私的世界表现得体 8.6 其他可能的世界 8.7 为什么要计算穷人内化援助规则的成本? 第9章 帮助解决实践问题 9.1 规则后果主义与性 9.2 各种安乐死 9.3 首先作为一个道德问题的安乐死 9.4 安乐死的潜在利益 9.5 允许不自愿安乐死的潜在危害 9.6 允许自愿安乐死与非自愿安乐死的潜在危害 9.7 规则后果主义关于安乐死的结论 后记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