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国政法大学清史专家林乾老师继《雍正十三年》之后,围绕“张居正改革”这一影响明本书是中国政法大学清史专家林乾老师继《雍正十三年》之后,围绕“张居正改革”这一影响明中后期历史进程的重要事件铺陈开来的一部通俗历史叙事作品。 张居正是辅佐万历帝开创“万历新政”的政治家,是中国历史上个性鲜明的改革家,更是彪炳史册名流千古的传奇人物。他登上首辅之位前后理政长达10年之久,其间,他整顿吏治,刷新颓风;整治教育,延揽经邦济世之才;革新税赋,梳理财政,开创“一条鞭法”。拯救朱明王朝于将倾之际,不仅延续了明代历史的命脉,更使得万历时期成为大明历史上十分富庶的时代。 张居正思想深邃,刚毅深沉,多谋善断,在波谲云诡、风云际会的明代官场中辗转腾挪,终得位极人臣;然而,一朝大权在握,他便开始独断专行,偏信阿谀奉承之徒,引得攀附权势者趋之若骛。权势欲促使其迈向了人生巅峰,也为其身后祸端埋下了重重的一笔。 透过张居正跌宕起伏的一生,我们不仅看到个体命运悲剧产生的历史背景与人物的性格缺陷,同时也看到了个人局限与历史局限双重作用下的种种可能与万般无奈,为今天的读者思考历史、反观自我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参照样本。 作者简介 林乾,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国藩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典志组专家。2017年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雍正十三年”。其研究曾国藩的著作《曾国藩成大事的九九方略》《曾国藩和他的幕僚》等,广受读者好评。此外,还著有《康熙惩抑朋党与清代极权政治》《清通鉴·康熙朝》《雍正十三年》等。 目录 上篇 权利之变 第一章 三位同年的人生抉择 第二章 家国之事,一手相托 第三章 白发相知犹按剑 中篇 推进改革 第四章 置国家于磐石之安 第五章 考成法与整饬士林风气 第六章 倾心委任潘季驯治河 第七章 改革深水区,均天下之大政 下篇 破家沉族 第八章 忠孝相值难两全 第九章 事中主不易,事幼君亦难 第十章 身后罪状满公车 导语 本书从关键人物看懂时代面貌,解读张居正时代的官僚制度官场生态思想文化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等问题。看清关键人物的人生轨迹,看懂时代面貌的发展脉络。 深度聚焦张居正改革,全国清丈、一条鞭法、考成法、富国强兵改革。 以人物关系与重要事件拎起一个时代,剖析张居正与徐阶、高拱、万历帝·冯保·耿定向戚继光等人物的关系,再现一群不甘沉沦的中国人努力前行的足迹。 后记 历时四年之久,《柄国 宰相张居正》一书就要与读 者见面了。原想写长一点的 前言,把我的研究、思考写 出来,但稿子六经修改,心 血多耗,现在反倒力不从心 了,只能长话短说,以后记 形式呈现。 我对明史的涉猎,缘起 于硕士研究生阶段,师从李 洵、薛虹、王松龄三位老师 ,彼时的学位论文是《明清 督抚制度研究》,阅读较多 的是政书、官书。写作《嘉 靖帝传》(《嘉靖帝·隆庆 帝》在1996年由吉林文史 出版社出版,《嘉靖皇帝大 传》在2008年由中国社会 出版社出版)时得以系统阅 读《明实录》等文献。其后 ,应姜守鹏先生提邀,合作 完成了《明永宣盛世》一书 (1998年由河南人民出版 社出版,2012年由中国大 百科出版社出版)。以上算 是我对明朝历史的一些探讨 。 接触张居正,既是我对 明朝历史探讨学习的延续, 也是我研究“清承明制”,转 向清代人物研究的一种“前 溯”。最初并未打算写这么 大的篇幅,而是在如何写一 部不同的“传记”上煞费苦心 ,念兹在兹。伴随对张居正 个人文集几乎逐字逐句的反 复阅读,我为张居正那种“ 以其身为蓐荐”的精神而感 动,更为他那种不惜破家沉 族也要把改革进行下去的勇 气担当所折服。这不正是中 国士人所需要的可贵品格吗 ?!于是我开始广泛阅读与 张居正关系密切的人物材料 ,包括他的几位声名显赫的 同年,提携他进入内阁的恩 师徐阶,他的生死盟友高拱 ,以及在他身后与之划清界 限、致使其罪状章满公车的 张四维等人的相关史料。在 大量阅读几十种文集之后, 张居正的形象逐渐清晰,而 且我也从思考路径上找到了 自认为的一个“新突破”,即 以人物关系为主线,来突出 人物命运这类传记的“新写 法”。在此特别感谢华夏视 听集团董事长蒲树林先生, 在视听集团忝为顾问的近两 年时间里,让我对人物关系 及其“命运”有了不同于以往 研究历史的定式化理解。感 谢王强先生的最初“追问”, 让我写作的主旨必须“独出 心裁”,更加明晰。 在明朝的帝制政治中, 本书重点写作的每一个人物 ,往往都以制度的维护者自 居,而结果几乎都扮演了制 度破坏者的角色。这种看上 去对立而不可调和的矛盾, 恰怡是帝制时代“人治”的一 般表象,只是明朝把它凸显 出来了而已。嘉靖、隆庆、 万历三朝所处的近一个世纪 ,是世界史的第一次“大分 野”,以往研究者把它作为 中国从先进到落后的一百年 。就三帝而言,都与他们担 当的“君职”相去甚远,嘉靖 帝竞以身驾龙袍上殿气喘为 由,多少年不见臣僚;隆庆 帝在他执政的五年多时间里 ,仅有的为数甚少的几次“ 廷议”,也是渊默不发一言 ;万历帝在张居正柄国的十 年间,虽然“见习”决策,但 主要精力是学习“为君之道” 。就此而论,三帝都没有正 常履行皇帝职责。而只有在 皇权处于半“悬空”的状态下 ,内阁臣僚以及皇帝身边最 亲近的太监才有表现的机会 。换言之,明朝自嘉靖以来 的内阁争斗,以及与宦官的 或抗争或联手,都是在皇权 半缺失的前提下,才会出现 的特有现象。 皇权的缺失、半缺失或 者滥用,都会在某种程度上 导致帝国的摇摇欲坠,从而 进入“周期性衰亡”。张居正 自嘉靖时期的《论时政疏》 ,隆庆二年进入内阁所上的 《陈六事疏》,这两份作为 他柄国十年的改革性纲领文 献,所着意的要旨都在于此 。而在丞相制废除的情境下 ,内阁乃至其首辅的权力尽 管在制度的演进中有扩大的 趋向,但这些并非来自法律 ,更与“祖制”相悖。张居正 在万历前十年所行使的,显 然不是或者主要不是内阁首 辅的权力,他自己称是“摄” ,而不是“相”。当刘台参劾 他种种“专擅”,违背“祖制” 时,张居正在上疏中辩称: “臣之所处者,危地也;所 理者,皇上之事也;所代者 ,皇上之言也”,明确他“代 王行政”。这是他“身后罪状 ,章满公车”的主要制度性 原因张四维仅仅扮演了引线 的作用。 张居正十二岁取中生员 ,十六岁中举,二十三岁考 中进士。这位“时时称老易” 的荆州人绝顶聪明,在时局 昏乱的至暗时刻,他在家乡 蛰伏六年之久,重新出山后 极力维护他与严嵩、徐阶之 间的平衡。当恩师徐阶与挚 友高拱争斗最激烈之时,他 仍然沿用这种平衡,并向恩 师检讨这是“三大罪”之一。 与在重臣间保持微妙的 平衡不同,他极力维护与冯 保的关系,对万历帝、李太 后极尽忠诚。恭请李太后与 万历帝“对榻而卧”,表面是 照顾后者的“起居”,实则请 李太后充当帝国决策的最后 裁决者身份,这也是对他“ 代王行政”压力所设定的减 缓阀,故此赢得李太后命其 “辅佐皇上到三十岁”的懿旨 。正是这道懿旨,在“小世 宗”已经成年的情况下,为 万历帝埋下了对师傅的怨恨 。历史无法假设,如果张居 正不是病逝于万历十年,而 是十五年、二十年,不知二 人的君臣关系,又当如何。 历史是客观的,但历史 又是有是非的。张居正说, 每当历史的关头,都是湖广 人挺身而出。尽管张居正在 改革方面不无矫枉过正之嫌 , 书评(媒体评论) 林乾教授勤奋治学,通 过梳理上百种珍贵史料,为 我们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 改革画面。经由对历史细节 的描画和突出人物关系主线 的写法,我们看到张居正是 如何从一个王府侍卫的后代 一步步接近最高权力,进而 以破家沉族的勇气全力推进 改革的。读来令人振腕叹息 !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 院教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 会副主任 成崇德 嘉隆万之际,内忧外患 ,国步维艰。赖张居正推行 新法,庶几中兴。然而其身 既殒。不旋踵而家破名证, 训致数百年于兹,袋贬纷坛 。林乾教授积累年之功,提 纲领、察隐幽一代风云、百 态人生,尽星笔端。吾人欲 知古今、明荣辱,通经权, 是书不可不读。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亚洲文明研究院院长 赵铁 峰 良臣、权臣,力挽狂澜 哀颓世;史笔妙笔,慎思熟 虑著华章。 ——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 院长、中国明史学会会长 陈支平 张居正是一位伟大的改 革家。一位敢于以铁航手段 推动改革大业而置身后荣举 于不顾的政治家。“上子谋 国,批于谋身”是后人对其 公允而同情的评价。林乾教 授以史家之生现妮叙来,写 出了嘉隆万时代波诵云诡的 政局和张居正。”以身为厚 荐”的改革视当以及其身后 破家毁族的悲情人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 历史研究院研究员 陈时龙 精彩页 一次特殊的临朝 传闻边马塞回中,候火甘泉极望同。 风雨雕戈秋入塞,云霄玉几昼还宫。 书生自抱终军愤,国士谁讥魏绛功。 北望苍然天一色,汉家高碣倚寒空。 匈奴万骑纵西山,天险谁当百二关。 今日安危任边将,异时恩泽满朝班。 乌边白骨那能辨,马首红妆若个还。 冗散书生空哽咽,截书谁为破愁颜。 这是时任刑部主事的王世贞,亲历庚戌之变后写下的两首纪事诗。 庚戌年是公元1550年,即明朝嘉靖二十九年,这是继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一百年后,大明王朝遇到的又一次大危机。对于嘉靖帝个人而言,是继八年前他被宫女谋害,死里逃生后,面临的又一次人生危机。 八月二十一日午刻,嘉靖帝在西苑便殿急召大学士严嵩、李本和礼部尚书徐阶,商议与俺答议和的事。此时俺答率军数万,列阵都城之外,其前锋兵马七百余骑,已于昨日进入安定门。俺答将日前虏获的太监杨增等人放回,让他们携带文书入城求贡,并向嘉靖帝下了“通牒”:如果当天得不到答复,就进兵攻城。 嘉靖帝因事态紧急,停止斋醮,立即命司礼监太监王利带上“通牒’召三大臣议事。这是京师戒严的第四天,号称七八十万的京营劲旅,点兵时仅有老弱病残四五万人,为了补充兵力,临时招募了四万居民在城门外各沟口抵御俺答,又命戚继光等各地应试武举的一千多人分守城门。李本休致后改复原来的吕姓,故又名吕本,他是泥塑木雕式的人物,全程一言未发。对话主要在嘉靖帝与徐阶之间展开。 不等三大臣行礼完毕,嘉靖急切问道:“现在形势如此,奈何?” 首辅严嵩似乎要先定调子:“这都是抢夺的贼寇,不足为患。’ 徐阶不等严阁老把话说完,就驳了回去:“在城下杀人放火,岂能说是抢夺之贼?!正须商议如何御敌之策方好。 嘉靖目视徐阶说:“卿言是对的。”又把目光转向严嵩、李本二人: “虏中求贡文书在何处?’ 严嵩从袖中取出。 嘉靖帝因先已知悉文书的内容,直接发问:“此事应当如何回应?’ 严嵩好像早已有了脱身之术,随口答道:“这是礼部管的事。’ 嘉靖转问徐阶:“卿说如何办? 徐阶反应极为机敏,答道:“此事重大,当请皇上主张。” 嘉靖闻言,顿时不悦,作色道:“正须大家一起商量,为何又转推 给朕!” 徐阶见严嵩默不作声,答道:“现在贼虏驻兵近郊,而我们是战是守,一无所备。如果不答应,恐怕会激怒他们来攻城;如果答应,又担心他们贪得无厌。不能答应为宜。” 嘉靖:“如果对社稷有利,皮币珠玉,朕不会吝惜。” 徐阶:“如果只是皮币珠玉,也就罢了。万一有皇上不能接受的, 如何是好?” 嘉靖略加思索,悚然道:“卿考虑得可谓长远。但现在应当如何应对?” 徐阶:“权且请用计策‘款之’。” 嘉靖:“何谓‘款’?” 徐阶:“今天派遣一个通事(翻译)到虏营,告诉他们说,‘你们来求贡的文书用的是汉文,皇上怀疑是假的,特派我来询问缘由,如果真是出于你处,就另外商议来报’。如此一来一往,便有两天时间,我们战守的物资人马也能准备好了。” 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