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现代人如何在自然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对这一议题的探讨中,迈克尔?波伦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 1983年,波伦买下了康涅狄格州一座废弃的农场。为了防止野生灌木侵入房屋,他和妻子用了七年时间,备尝甘苦,在这里打造出一座花园。本书用了“春”“夏”“秋”“冬”四个章节,讲述了他种植蔬果、花卉和树木的园艺体验,其间贯穿了劳作带给他的思索与灵感,如草坪的文化寓意,如何理性对待杂草,与土拨鼠的战争,玫瑰品种背后的阶级冲突,以及树木的种种隐喻,等等。在与自然和文化的持续对话中,人在世界上所应处的位置和扮演的角色,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在慢慢浮出水面。 作者简介 林庆新,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研究领域:中西比较文学、英美现当代小说、翻译研究。北京大学学士、硕士,香港大学博士,美国康奈尔大学富布莱特访问学者,国际比较文学协会会员。 目录 第一章\t 两座花园 春 第二章 大自然憎恶花园 第三章 剪草的理由 第四章 堆肥养德 夏 第五章 玫瑰花园 第六章 野草就是你我 第七章 园艺天赋 秋 第八章 收获 第九章 种一棵树 第十章 花园理念 冬 第十一章 “浮夸产品目录使人心神迷醉” 第十二章 花园之旅 译后记 序言 这本书写的是我在花园 受到的教育,其中涉及了两 种花园,一种可以说是我想 象中的花园,另一种则是真 实的花园。第一种花园是书 本上记载的以及记忆中的花 园,是我梦中的户外乐园: 在那里,没有叮人的小飞虫 ,鲜花四季绽放,大自然对 人有求必应,人与自然和睦 相处,其乐融融。第二种花 园是真实存在的,位于康涅 狄格州康沃尔镇一处遍布岩 石的山坡,是我经过七年的 艰辛劳作开发出来的一块占 地三十亩的园子。这两种版 本的花园原本差距很大,但 在我一年年的努力下,它们 之间的差距日渐缩小。 两种花园都使我受益匪 浅,令我欣喜的是,我所学 到的并不仅限于园艺。我很 快就意识到,要干好园艺活 儿,还需要了解下面这些事 :我在自然中的恰当位置( 我有权杀死那些春天常来劫 掠菜园的土拨鼠吗?);美 国人对待土地的特殊态度( 邻居为何对我家草坪如此关 心?);自然和文化之间的 界限问题;地方历史,景观 设计中的伦理考量;还有几 个我在计划种番茄时没想到 的问题。由于个性使然,我 会把简单事情复杂化,我还 有从微小的事情中寻找宏大 意义的嗜好。然而,花园里 发生的事情大大超出了我的 预料。 我开始从事园艺工作的 动机和旁人没有什么不同: 从菜地里拔出一根根胡萝卜 时的喜悦,让菜园保持肥沃 和高产的强烈欲望,对重返 孩提时代乐园的向往和冲动 ,防止森林植物侵入住宅的 基本需求——所有这些也都 是我的初始动机。此外,还 有一个动机:从前,我们住 在曼哈顺的一个公寓里,每 天的光照时间仅有90分钟, 种植花草或蔬菜简直就是异 想天开。1983年,我和妻 子购买了我们的第一个住宅 ,那是位于胡萨托尼克河谷 东面的一个废弃牛奶场。我 们的住房是用西尔斯公司生 产的套件搭建起来的,由于 周围树林的蔓延,房子面临 被植物吞噬的危险。我必须 采取行动,要么除掉周围的 杂草和灌木,要么在房子四 周修一个花园,以防止野生 灌术侵入。 可以说,是树林蔓延的 威胁迫使我采取行动的。但 在这些动机中,我特别想提 及孩提时代美丽花园给我带 来的快乐时光。20世纪60 年代初,我在纽约长岛长大 ,父母在郊区购买了一块地 ,我很喜欢在散落其中的口 袋花园里玩耍。周六,我常 到外公那座更大的花园里帮 忙,离我父母那块地只有几 公里。本书第一章主要就是 对这些花园的回忆。现在, 我拥有了自己的花园,园艺 活儿自然是周末打发时间的 首选,而且我还真的有几分 园艺天赋呢。朱迪丝的想法 与我不同,她小时候常被打 发到院子里干粗活儿,所以 她一开始就坚决反对修建花 园,尽管后来她的立场有所 软化。我觉得她和我完全不 同,她对这块地的荒芜部分 并不介意,穿过一片干草地 的灌木丛时,她显然只注意 到了它的美。甚至在经过那 棵枝头挂满烂果、头重脚轻 、亟需修剪的苹果树时,她 也不觉得有什么活儿需要干 。结果,她开始创作风景画 ,而我则开始修建花园。我 做出的成绩好像还不如她出 色。 没过多久,我就发现自 己对这份工作准备不足。我 们这片新英格兰地方景观— —即我们购入的这片废弃农 场——早就被次生林覆盖了 ,它远不如我童年的郊区土 地那么容易打理。这里有体 形硕大而贪婪的动物,有杂 草霸主,野外指南里提到的 许多昆虫在这里的数量都不 计其数,六月和九月居然有 严霜出现,此外,还有多到 难以想象的巨型卵石。不仅 如此,还有另一重困难同样 令人烦恼:我对大自然的看 法和态度还没有成形,这会 给花园带来很大的影响。 和大多数喜欢户外活动 的美国人一样,我也是读着 梭罗的书长大的。但我从他 那里学到的看待自然的方式 ,以及受他启发的自然写作 传统,都存在与我的亲身经 验相抵牾的地方。在面对本 地的土拨鼠时,在决定我是 否有义务修剪草坪时,或考 虑对待杂草是否该宽容时, 我对自然虽然怀着强烈的感 情,但却不是浪漫的,也不 是崇拜的。有一年夏天,我 读到爱默生的一段话,说“ 杂草”(那时杂草正在绞杀 我的一年生植物)不过是人 的感知缺陷,对此我完全无 法苟同。每个人都写过如何 与大自然相处及自然感悟之 类的文章,但还没有人写过 关于如何在大自然中行动的 文章。与博物学家不同的是 ,园丁必须——也确实想要 ——行动。 …… 我有什么资格来写这本 书呢?当然,我不是园艺专 家,也不是自然研究专家, 或其他方面的专家,写这本 书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一个业 余爱好者的追求,我唯一的 资格(如果可以称之为资格 的话)就是我开始这个项目 时下的一个赌注:园艺值得 认真去做,精心打理花园能 给我们带来精彩故事及助益 。一旦开始了园艺工作,写 这本书也就顺理成章了。大 多数园丁都可以做证,有了 修整花园的意愿,紧跟着就 会产生把园艺经历写下来的 强烈动机——记录在笔记本 上,或写信给有花园的朋友 ,或著书立说(如果你像我 一祥靠写作谋生的话)。写 作和园艺都是将世界按照行 列来呈现的事业,两者之间 有很多共同点。在 导语 “每当历史和文化令人感到窒息的时候,杂草就开始变得美好。” “只有保留野性,植物才能健康成长。” “园艺天赋或许就是一种平衡感。” 本书为美国著名作家迈克尔·波伦的自然文学经典,曾被推选为美国园艺协会75本伟大的园艺书籍之一,是一部从哲学角度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典范佳作。 波伦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用七年时间修建和养护了一座花园,本书以四季为线索,记录了他在园艺劳作中的沉思与感悟。对待杂草的态度,如何种好胡萝卜,玫瑰品种的考量,花园植物的搭配,种树的启示……随着经验的累积,在收获园艺知识的同时,花园也带给他更多思想上的灵感火花。 波伦使用历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的笔调,将笔触伸向文学史上的花园理念,通过追溯玫瑰、杂草、树木等花园植物背后的文化历史,拓宽了对自然的理解,指出过去,我们受惠于荒野理念。今天,我们将同样受惠于花园理念。 后记 本书作者迈克尔·波伦( Michael Pollan)是一位知 名的美国作家和记者,是哈 佛大学首位刘易斯·陈艺术 讲师,教授非虚构写作。他 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闻 学院的杰姆斯·奈特教授及 奈特科学和环境新闻学研究 中心主任。 迈克尔·波伦1955年生于 美国纽约州长岛一个犹太人 家庭,本科毕业于本宁顿学 院,主修英美文学。他在哥 伦比亚大学的两位硕士论文 导师是大名鼎鼎的萨克文· 伯科维奇(Sacvan Bercovitch)和爱德华·萨义 德(Edward Said)。他原 计划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后从 事学术研究,但暑期一次在 杂志社的实习使他痴迷于写 作和编辑工作,从此笔耕不 辍,成为杂志撰稿人及专栏 作者。他曾任《纽约时报杂 志》特约撰稿人及《哈珀杂 志》的执行总编。 波伦主要以研究食物及 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而闻名 ,他的作品主要讨论在厨艺 、园艺及农业、畜牧业以及 其他人类构建环境中自然界 与人类文明的交集。他对当 今的工业食物链及大农业生 产和供应模式持批判态度, 并通过写作对其大加鞭挞。 他的多部作品已引入中文世 界,产生广泛影响。《植物 的欲望:植物眼中的世界》 (2001)展示了以苹果、 郁金香、大麻和马铃薯为隐 喻的四个人类欲望的原型, 还条分缕析地回顾了这些植 物的品种选择,培育和基因 改造历史。《杂食者的两难 》(2006)研究了人类社 会获取食物的四种基木方式 :工业化的农业系统、大规 模的有机农业、本地自给自 足的小型农场和原始的狩猎 采集模式。通过揭示自然界 的逻辑和人类的工业逻辑日 益加深的矛盾,指责大规模 工业化农业勇灭自然农业的 传统循环模式,致使人类饮 食习惯与大自然的密切联系 和互动不复存在。《为食物 辩护》(2008)和《吃的 法则:经典日常饮食手册》 (2009)对饮食与疾病的 关系及可持续食物进行了深 入细致的分析。2013年出 版的《烹:烹任如何连接自 然与文明》一书则探讨了厨 师如何调和自然和文化之间 的矛盾。 迈克尔·波伦著述颇丰, 成绩斐然。他采取了历时与 共时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贴 近生活的厨艺、园艺及药用 植物等问题进行缜密的分析 和检视,并据此对这类文化 与大自然的关系展开了透彻 的讨论和剖析。他的写作曾 荣获诸多重磅奖项。他的文 章被收录在《动物:实践复 杂性》(2006)、《最佳 美国科学写作选集》 (2004)、《最佳美国散 文选集》(1990和2003) 和《诺顿自然写作选集》( 1990)等文集中。 《杂草、玫瑰与土拨鼠 :花园如何教育了我》是波 伦的处女作,他把园艺当成 我们保持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的一种方式。本书使用历史 学家和文学批评家的笔调, 描述了自己在修建和养护花 园的过程碰到的关于“荒野” “自然”“人造自然”等问题的 沉思和感悟。作者以园艺初 学者的身份来讲述他的园丁 故事,他的写作深入浅出, 妙趣横生,把故事讲得摇曳 多姿;他深谙说理与叙事相 结合之道,夹议夹叙,为读 者创造了一个身临其境的思 考空间。作者对各种花卉、 野草及病虫害都非常了解, 妮娓道来,提供很多好玩实 用的花园设计技巧及花卉蔬 果的种植知识,包括如何设 计曲径通幽、错落有致的花 园路径,花园植物如何搭配 ,如何防御病虫害、杂草、 土拨鼠、浣熊的入侵,以及 “有机园艺”“堆肥”“哈哈沟”“ 园林借最法”等等。但波伦 的话题远超出了普通花匠的 园艺范畴,他把笔触伸向文 学史上的花园理念,频频引 用塞缪尔·约翰逊、亚历山 大·蒲柏、莎士比亚、乔治· 艾略特、爱默生、梭罗、麦 尔维尔、肯尼斯·伯克等人 关于花园的论述,追溯历史 上的园艺观念及花卉的文化 含义、花卉品种及花卉颜色 所代表的阶级、花的隐喻及 人们对花的各种联想。波伦 认为,无论是景观还是我们 对它的理解都是一种历史产 物,他善于揭示景观或自然 环境的人文内涵及历史意义 。 波伦不仅追古怀远,同 时也展现了现代精神。波伦 认为花园在本质上是对自然 的修复和重构,是融文化与 自然于一身的人类建造物。 波伦自认为是梭罗的弟子, 他在书中回顾了梭罗在瓦尔 登湖畔种豆的两难处境:刚 开始梭罗为了种豆而把豆田 的敌人——杂草——“杀伤了 ,战壕里填满了杂草的尸体 ”。但后来他回归生物中心 主义,放弃了豆田,因为他 意识到园艺是对“荒野”的破 坏。梭罗和受其影响的当代 自然主义者都把人类的文化 当作生态问题的症结,而非 解决方案。波伦自己初做园 丁时对杂草的宽容即源于爱 默生及梭罗的教导,但他后 来发现,杂草的生命力和适 应力远超花园里种植的植物 ,如果不除掉这些霸道的杂 草,花卉和蔬果将被杂草灭 绝。波伦区分了“荒野”和“ 野性”这两个概念,认为浪 漫主义所谓的“荒野”已经不 复存在。他追溯了瓦尔登湖 畔杂草的来历,发现大多数 杂草(嵩子、苋、羊酸模和 贯叶连翘)都是外来物种, 山州民者州到了)国。北中 贯叶连翘就是1696年由一 群狂热的政瑞十半会成员带 到美国驱除邪灵的。他于是 发出了“杂草不是他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 园艺书籍之一。 ——《今日美国》 这是几十年来难得一见 的写作美国人及其花园哲学 的佳作。这本书读起来轻松 愉悦,其中却蕴含着严肃的 智慧。 ——《波土顿环球报》 精彩页 第一章 两座花园 我家在郊区的房子有一个占地一亩半的后院,我的第一个花园就藏在那里,大人们对它的存在一无所知。我们的房子位于长岛法明代尔,在后院与邻居相隔的板条栅栏旁边种上了丁香和连翘,筑成一道树篱,盖住了木栅栏。我和姐姐以及我们朋友的秘密花园,就在树篱和栅栏之间形成的狭长空地上。大人们对此一无所知,因为在他们眼里,树篱与栅栏是一体的。但对一个四岁孩子来说,连翘拱起的枝条所形成的空间就像大教堂一样宏伟,在丁香和围墙之间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另一个世界。每当我需要逃离大人的视线,就会爬进连翘形成的拱形空间,挤在两株丁香树之间,感觉自己寄居于一个专属绿色寓所,既安全又不被打扰。 今天我把这个地方视为花园,不仅因为它曾经给予我一个隐秘、专属的户外空间,还因为我就是在这里第一次种下了一棵植物。我对那个时代的记忆大多已经模糊,有点支离破碎,唯独下面这段记忆像影片一般历历在目:大约是九月,我独自钻进筒笆花园,好像是为了躲避我姐姐,或只是想在那里闲逛一会儿。突然我在互相缠绕的藤蔓和阔叶之间看到一个斑驳的绿色足球,哦,原来是个西瓜!我仿佛发现了一个宝藏——顿时有种被金蛋砸中、一夜暴富的感觉。然后,我想起数月前曾在那里种下,或是吐出一颗西瓜籽;没错,这就是我种的西瓜。到底是等待西瓜继续成熟,还是赶紧向别人炫耀我的成就?我有那么一瞬间的纠结。母亲必须看到我的瓜!于是,我把西瓜从西瓜藤上扭下来,抱在怀里,狂呼乱叫地朝家里奔去。西瓜实在太重了,就在我跑到后门台阶时身体失去了平衡,西瓜从怀里摔落,砸在水泥地上,粉红色的果肉四处飞溅。 空气中弥漫着西瓜的香气,我的记忆就停滞在这儿了。虽然现在我记不清,但我一定是哭了——看到如此美好的果实被瞬间夺走,真正感觉到矮胖子'毁在了我的手里!关于花园的各种记忆在心头索绕,引发了许多共鸣,仿佛能闻到它们的芳香。从那个下午之后,我在花园里待过不下几千个小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时间也许都是为了找回那个西瓜,重温发现它时的自豪感。 我记不得父亲下班回家后,我是否捡起部分破碎的西瓜给他看,但我可以肯定他不会在乎的。他不怎么喜欢园艺,从我们牧场住宅那个小后院可见一斑:草坪像狗啃似的东一块西一块,从没修剪过,树篱杂乱无章,夏天成群结队的日本丽金龟在玫瑰丛中肆无忌惮地啃食。我父亲在纽约市布朗克斯区长大,在战后移民潮中被迫搬到了郊区。当时在长岛买栋带院子的房子是一种时髦,20世纪50年代许多刚开始立业的律师或牙医(他是律师)都会在郊区置业。当然,他离开城市并不是因为喜欢郊区的新鲜空气。我还记得,父亲经常站在屋后的水泥露台,嘴上抽着沙龙卷烟,手里端着高脚酒杯。但我从不记得父亲曾在屋外的院子里修剪草坪,或清除杂草,也不记得他曾经像其他郊区父亲一样在院子里劳作过。只有一次例外,我会在后文提到。 我印象中的父亲非常“宅”,一年四季都穿着纽扣领衬衫、黑袜子和系带鞋子,以及拳击短裤。也许是因为讨厌穿长裤,他才老宅在家里,又或者是他本就不喜欢外出,拳击短裤只是他借以逃避的一种方式。不管怎样,我母亲对此无可奈何,只能让她老公穿着拳击短裤在院子里干活,或什么都不干,这在郊区可不是件光彩的事。因此,当拳击短裤把父亲牢牢“绑”在厨房的餐桌时,院子里的花草则日渐荒芜,成为邻里和家族的笑话。 P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