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作为证据规则的专门工具书,旨在对现行刑事证据规则进行系统梳理,从不同维度和视角向读者展现证据收集、审查、分析与运用的法律规范和实践要点。研究和运用本书相关内容,有助于侦查机关从源头上规范取证工作,防范非法证据等证据风险;有助于检察机关全面审查在案证据,审慎作出是否起诉的决定;有助于辩护律师发现证据漏洞,通过证据之辩实现有效辩护;有助于审判机关综合研判全案证据,准确查明事实和定罪量刑;有助于法科研习人员牢固树立证据思维,为从事法律研究和司法实务奠定基础。 一、宏观与微观:从证据原则到证据规则的层层递进 本书整体架构体现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内在逻辑,即以刑事诉讼法的原则性规定为引领,整合侦查机关、检察机关与审判机关出台的解释性文件,从而全面、系统地展现证据规则的全貌。读者在阅读具体的证据规定时,可以秉承“从原则到规则,从规则到原则”的辩证思维。 二、体系与要素:从诉讼流程到关键环节的全面分析 本书第一至三部分按照刑事诉讼流程对证据规则进行整序,分成取证、举证、质证、认证等相对独立的阶段,并在各个阶段区分不同主体、不同证据类型等因素进行细化分析。在此基础上,第四至六部分按照证据排除规则、证据认证规则、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的顺序,介绍了证据审查和运用的核心内容。 三、理论与实践:从证据规范到案例指引的多维透视 本书在每一规范条文之后,设置了立法释义、重点解读等板块,帮助读者理解条文背后的理念及其旨在解决的问题。 除了对证据规范的解读外,本书在相应条文后设置了案例与要旨板块,结合具体案例精准解读条文的适用要点。立足指导案例、公报案例和典型案例,读者可以进行证据专题的类案检索。 四、普遍与特殊:从一般规则到特殊规则的体系发展 每类证据都有独特的证明价值,也有自身特殊的证明风险。针对类案证明的特殊要求,本书第七部分设置了常见犯罪的证据指引,包含了食品药品环境犯罪、金融犯罪、黑恶势力犯罪、信息网络犯罪、毒品犯罪、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涉未成年人犯罪等类型。 目录 第一部分 证据收集规则 专题一 刑事取证的基本原则 1 全面、客观取证原则 2 合法取证原则 专题二 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规则 3 传唤犯罪嫌疑人的程序 4 传唤、拘传的持续时间限制 5 讯问犯罪嫌疑人的人数 6 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场所 7 讯问犯罪嫌疑人应个别进行 8 侦查人员讯问前的程序告知 9 侦查人员讯问的方式 10 讯问聋、哑、不通晓当地语言文字及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程序 11 讯问笔录应由犯罪嫌疑人核对确认 12 犯罪嫌疑人自行书写供述 13 对讯问过程的录音录像 专题三 询问证人、被害人的规则 14 询问证人的程序 15 询问证人的法律责任告知程序 16 证人作证的义务及法律后果 17 询问笔录的制作要求 18 询问被害人的程序 专题四 勘验、检查的规则 19 勘验、检查的主体和对象 20 现场保护和通知义务 21 勘验、检查的程序规范 22 尸体解剖程序 23 人身检查程序 24 勘验、检查笔录的制作要求 25 复验、复查程序 专题五 搜查的规则 26 搜查的范围 27 搜查的主体 28 持证搜查及例外情形 29 搜查的见证人制度 30 搜查笔录的制作要求 31 公民提交证据义务与强制搜查 专题六 查封、扣押、冻结的规则 32 查封、扣押的对象及保管要求 33 查封、扣押的程序 34 解除查封、扣押、冻结 35 扣押邮件、电报的程序 36 电子数据的扣押、封存、冻结 37 有组织犯罪案件涉案财物处理 38 经济犯罪案件涉案财物处理 专题七 鉴定的规则 39 鉴定的对象和主体 40 鉴定的程序和法律责任 41 鉴定意见的告知及异议处理 42 精神病鉴定期间的扣除 43 关于鉴定意见的专门性规定 专题八 辨认的规则 44 辨认的要求 专题九 侦查、调查实验的规则 45 侦查、调查实验的规则 专题十技术侦查、调查的规则 46 技术侦查、调查措施的适用范围 47 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规范 48 技术侦查措施的实施规范 49 秘密侦查的适用程序 50 技术侦查证据的使用规范 专题十一 域外证据的取证规则 51 域外证据的取证规则 专题十二 律师收集证据规则 52 辩护人的申请调取证据权 53 辩护律师的调查取证权 第二部分 证据审查规则 专题一 侦查终结阶段的证据审查规则 1 侦查机关对证据收集合法性的审查 2 重大案件侦查终结前的讯问合法性核查 3 人民检察院对证据合法性的调查核实 专题二 审查逮捕(审查起诉)阶段的证据审查规则 4 审查逮捕(审查起诉)阶段核实证据 5 审查逮捕(审查起诉)阶段排除非法证据 专题三 审查起诉阶段的证据审查规则 6 人民检察院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程序 7 人民检察院审查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录音、录像 8 人民检察院询问诉讼参与人的程序 9 人民检察院补充鉴定的程序 10 人民检察院复验、复查的程序 11 人民检察院对证据存在疑问的审查 专题四 审判阶段的证据审查规则 12 物证、书证的审查 13 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的审查 14 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审查 15 鉴定意见的审查 16 勘验、检查笔录的审查 17 辨认笔录的审查 18 侦查实验笔录的审查 19 视听资料的审查 20 技术调查、侦查证据的审查 21 专门报告的审查 22 行政执法证据的审查 23 域外证据的审查 第三部分 庭审举证、质证规则 专题一 庭前会议的证据争议处理规则 1 了解证据情况 2 因证据问题召开庭前会议 3 控辩双方申请调取新证据 4 确定庭审调查事项 5 公诉人对证据收集合法性加以说明 6 撤回排除非法证据申请 7 检察院撤回证据 8 检察院补充材料或撤回起诉 9 庭前会议报告 专题二 庭审调查的举证、质证规则 10 庭审质证规则 11 庭审质证内容 12 庭审质证方式 13 庭审质证的例外情形 14 启动非法证据调查 15 法庭对证据收集合法性进行调查 16 检察机关对证据收集合法性进行说明 17 法庭对非法证据的处理 18 控辩双方有权提请证人、鉴定人等人员出庭、出示证据 19 法庭对控辩双方申请的处理 20 人民法院依职权通知证人、鉴定人等人员出庭 21 证人应当出庭的情形及例外 22 强制证人出庭作证 23 出庭作证证人证言的证明效力 24 证人拒绝作证的法律后果 25 法庭对出庭证人、鉴定人等人员身份的核实 26 对出庭证人、鉴定人等人员的发问顺序 27 对出庭证人、被告人、鉴定人等人员的发问规则 28 法庭对发问不当的处理 29 证人、鉴定人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