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近代法制史料(共10册)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作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套反映中国近代法制转型过程中的史料汇编。“中国近代”,本史料的时间范围是晚清至抗日战争结束的近半个世纪,主要包括清末新政时期,中华民国时期和“伪满洲国时期”。本史料中的“法制”,包括宪法、行政法、国际法、民法、刑法、商法、诉讼法在内的公法和私法史料。《中国近代法制史料》是一套反映中国近代法制转型过程中的史料汇编。“中国近代”,本史料的时间范围是晚清至抗日战争结束的近半个世纪,主要包括清末新政时期,中华民国时期和“伪满洲国时期”。
作者简介
刘乃忠,男,教授,法学博士,大连外国语大学学科发展规划处处长,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中国商法学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民商法、经济法研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法学教学、科研及法律实务工作。作为团队带头人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主持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跨区域海洋环境治理法治研究”,主持大连外国语大学校级项目“大连发展休闲渔业地方立法研究”,曾参与完成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大连市社科院项目2项,辽宁省社科联项目1项。至今在《现代法学》、《法学评论》、《武汉大学学报》、《华东政法学院学报》、《理论月刊》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多部。
目录
宪法古义
宪法法理要义
假定中国宪法草案
清国立宪问题
一档馆藏私拟清国宪法草案
比较宪法学
宪法管见
大清宪法论
宪法访问录
日本宪法说明书
官制篇
国法学
大清宪法案
检查制度
《大清刑律总则》选
宪法
行政法
大清行政法
刑法总则
刑法分则
民法
平时国际公法
战时国际公法
各国宪法
日本法学家论清末民初法律问题
观奕闲评
建国策
建国后策
中国国际法论
宪法泛论
中国宪法论
满洲帝国六法
奉派赴日考察司法纪录
序言
两千余年独立发展、自
成一体的中华法系,在西学
东渐之后,经历百年左右的
探索,完成了向近代的转型
。回顾这一百余年的转型过
程,清末民初既是转型的起
点,也为转型奠定了坚实的
近代法律思想、法律用语、
法律人才等方面的基础。而
细加分析,早于中国完成近
代化的日本,在中国法律的
近代转型过程中扮演着多重
角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日本既是中国法律转型的中
介,又是师法对象,甚至为
中国提供了转型的基础条件

自1868年明治维新起,
至1898年《日本民法典》
颁布实施,日本在30年内仿
效西方建立起近代法律体系
。20世纪最初10年中国着
手法制改革之际,中国人发
现已经完成法制近代化的日
本为中国吸收欧美法律提供
了诸多便利条件,完全可以
以日本为中介走一条法律转
型的“捷径”。非但如此,明
治法律转型的成功,让日本
直接成为中国的师法对象,
以至于清末新政期间中国的
改革者“言必称日本”。张之
洞向清廷上奏的奏折,明确
表示师法日本的态度:“日
本诸事,虽仿西法,然多有
参酌本国情形,斟酌改易者
。亦有熟查近日利弊,删减
变通者。与中国采用,尤为
相宜。”①而且,日本还成
为培养近代中国法制人才的
摇篮,大批留学日本的中国
人在日本接受法律教育。日
本法政大学甚至为留日学生
专设法政速成科,从1905
至1907年间,为中国培养
出1800余名法政人才。20
世纪前20年,中国的知名法
律人才多有留日经历。而且
,从法律用语的角度来讲,
日本为中国提供了现成的对
译西方法律的汉字词汇,它
们通过书籍、报刊和留学生
传至中国,奠定了近代中国
法律用语的基础。
我们将这里的“近代中国
”解释为中国法制转型的20
世纪初至1945年的近半个
世纪,主要包括清末新政时
期、中华民国时期和伪满洲
国时期。这套史料中的“法
制”,包括宪法、行政法、
国际法、民法、刑法、商法
、诉讼法在内的公法和私法
史料。这套史料既有近代中
国人关于中国法制论著,又
有日本学者关于中国法制的
的论著,而且中国人的法制
论著,又与日本有省某种关
联,作者或者留学日本,或
者受到日本法学家的影响而
写作。比如第一册中王鸿年
的《宪法法理要义》,作者
作为日本法学家穗积八束的
学生,将在日本听讲的内容
编纂成此书。又如保廷梁的
《大清宪法论》,作者以明
治日本的宪法学为借鉴和批
评对象,在此基础上构建了
自己的宪法学说。日本学者
关于中国的论著,如北鬼三
郎撰写的《大清宪法论》,
后来直接成为清政府起草《
钦定宪法草案》的参考书;
或者间接针对中国,如穗积
八束的《宪法说明书》,是
其为五大臣出洋考察滞留日
本的随从人员的讲座。
近年法制史学者整理出
版了《清末民国法律史料丛
刊》①等清末民初法制史料
,但仍然有大批颇具价值的
史料尚未系统整理,尤其是
日本学者关于中国法制观察
和评论的日文著述,尚未被
系统地整理和翻译。因此,
在史料选择上,我们注重史
料的稀缺性和权威性。就稀
缺性而言,北京公益法学社
出版的《高等文官考试试用
科教材》,目前仅见存于日
本庆应义塾大学图书馆,其
作为一套清末“公务员”考试
的参考教材,涵盖宪法、行
政法、平时国际公法、战时
国际公法、刑法、民法等,
所讲述的内容均围绕近代中
国的法制展开。另如同样藏
于庆应义塾大学图书馆的《
检查制度》,是清政府聘用
日本刑法专家冈田朝太郎、
松冈正义,小河滋次郎和志
田钾太郎四人为刑部司法检
查人员进行的讲座,它是较
早的一部关于检查方面的著
述,至今鲜有人提及。此外
,发掘于庆应义塾大学图书
馆的伪满洲国时期的《奉派
赴日司法考察记录》,是反
映伪满洲国司法与日本交流
的重要史料,迄今未见学者
予以关注。不仅如此,伪满
的《满洲帝国六法》全书更
是至今未受重视的研究伪满
法制体系建构的资料。
就权威性而言,本套资
料的作者多为中日法学界、
史学界的翘楚,如撰写《大
清宪法论》的保廷梁,不仅
与清国驻日公使关系密切,
且民国时期历任云南高等法
院院长等职。至于日本学者
,多为近代日本著名法学家
或史学家,如穗积八束、冈
田朝太郎、有贺长雄、织田
万、中村进午、副岛义一、
及川恒忠、蜡山正道、川岛
武宜、我妻荣,等等。他们
从专业视角对中国法制进行
的解读,不乏洞见,也引领
了日本政府和法学界对中国
法制的认识。与以往法制史
料的整理不同,本套史料中
日本法学家关于中国的著述
多第一次被翻译成汉语。如
北鬼三郎的《大清宪法案》
及川恒忠的《支那宪法史抄
》,以及伪满洲国时期日本
法学家的论著,都是首次以
汉译的形式星现在读者面前
。翻译整理的部分占全套史
料的五分之一左右、
在每一种史料前,整理
者以按语的形式对各种资料
的背景、构成、国内外学界
的利用情况等做了简要说明
,兹不重复。此处仅对本资
料的学术价值略加探讨。
首先,从法学的角度而
言,本套史料对于探讨近代
中国法制如何从古代以刑法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