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武汉地方法治发展史(先秦卷)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作者 顾久幸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以武汉地区先秦时期法制和法治发生、发展的历史为研究对象,揭示武汉地区城市发展与法律治理的内在关系,为当今法治武汉建设提供借鉴。二千多年前的楚国的主要疆域就在湖北地理范围内,研究楚国的法律制度是研究武汉城市法治的基础性工作。为此,本书立足于武汉城市区域,又不囿于武汉城市现有的范围,而着眼于与武汉有关的地域范围的法律发展脉络来进行研究。
作者简介
胡绪鹍,1954年生,武汉人,法学硕士,一级警监。当过下乡知青、一冶筑炉工人,恢复高考后首届大学生。曾任武汉市委办公厅副主任、主任,武汉市蔡甸区区长、区委书记,武汉市政府副市长,武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副市长兼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现为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武汉市法学会会长。曾编著《城市智慧管理》《转型期社会管理研究》《片语集》等。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三苗时期江汉地区的法制土壤
一、三苗时期江汉地区的发展状况
(一)三苗的来源
(二)三苗所处的地域
(三)三苗与尧舜的战争冲突
(四)三苗的社会发展状况
二、“三苗之战”与早期法律观念的出现
(一)战争与“刑始于兵”
(二)习惯法的出现
第二章 武汉地区新石器至夏商时期文化与法制发展轨迹
一、大溪文化的社会奠基作用
二、江汉地区屈家岭文化的社会发展阶段
三、石家河文化——迈向阶级社会
四、夏时期武汉地区的文化遗迹与社会发展
五、商代武汉地区的时代背景与政治特征
(一)时代背景
(二)盘龙城遗址基本的文化内涵与特征
(三)盘龙城与中原商城的关系
六、汉西商文化遗存与文化特征
七、铜绿山古铜矿遗存及与盘龙城的关系
八、盘龙城商文化与中原商文化的异同
九、商朝的法律状况与盘龙城文化中所见法律痕迹
(一)商朝的法律思想及法律形式
(二)盘龙城中的商朝法律痕迹
第三章 楚国的兴起与早期国家行政机构
一、国家的出现
(一)楚国的王权与行政组织
(二)基本的国家机构与司法部门
二、地方行政机构及执法组织
(一)地方县制及下属的执法组织
(二)县之下的基层行政组织及所属诉讼官员
(三)战国时期特殊的基层组织
三、楚国的官员制度
(一)官名的来源及特征
(二)官员的法定身份
(三)官员的选拔与任免
(四)官员的督责和处置
(五)与楚国官制相关的史料依据
四、等级与爵位制
(一)等级观念的来源
(二)等级的法律界定
(三)爵制授予的法律规定
(四)等级制的作用及后世的影响
第四章 楚国的法律制度
一、发展与完善中的楚国法律制度与体系
(一)法律的类型
(二)刑罚的种类
(三)基本大法
(四)法律的制定
(五)不成文法
(六)礼与法的关系
二、楚国法律制度中的司法程序
(一)从中央到地方的司法机构
(二)各级机构的司法程序
第五章 楚国社会生活中的礼与法
一、祭祀之礼
二、朝聘之礼
三、燕飨之礼
四、会盟之礼
五、丧葬之礼
六、婚姻之礼
第六章 楚国的军事制度与法
一、国家的武装制度
(一)国家武装力量的几种法定形式
(二)地方武装在法律上的界定
(三)邑兵制
(四)民兵制
二、军事编制
(一)车兵的构成与作用
(二)步兵的构成与作用
(三)舟兵的形成与作用
(四)骑兵的兴起与作用
三、军事指挥系统
(一)政军合一的军事指挥系统
(二)从军政不分到军事指挥的独立
(三)战阵与士兵的训练
四、军事法
(一)征兵法
(二)与军事法则相关的文献记载
第七章 楚国的经济制度与法
一、楚国的土地制度与国家收入
二、官员的俸禄与地方经济
(一)食邑制
(二)基层经济组织与分配方式
三、经济的发展与经济法
(一)楚国的井田制
(二)楚国的赋制
(三)楚国的税制
(四)楚国的役制
四、墓葬出土文物中所见楚国经济管理制度
第八章 楚国法制与周及各诸侯国法制的关系
一、楚国法制与周代法制的关系
(一)楚文化的源起与周文化的关系
(二)墓葬出土文物中所见楚国法制与周代法制的关系
(三)楚国法制中的周代法制痕迹
二、楚国法制与各诸侯国法制的关系
(一)行政制度的沿袭与灵活变通
(二)楚国法制与秦国法制的比较
后记
序言
八年书长卷,卷卷苦心
成。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武汉地方法治发展史》系列
著作终于面世了。据悉,在
我国地方法治史研究中,尤
其作为大城市法治专史系列
研究,此乃开先河之举。作
为《武汉地方法治发展史》
的编著者,我们在志忑之余
,亦甚感欣慰。
《武汉地方法治发展史
》由武汉市法学会、江汉大
学主持编撰,旨在通过对武
汉地区3500多年法律制度
和法律实施的回顾研究,从
中梳理出历史长河中武汉法
治萌芽、生长、发展的脉络
与规律,借鉴历史,服务现
实,开启未来,助推新时代
武汉法治城市建设。
《武汉地方法治发展史
》丛书,由通史和专业史两
大系列组成,共12卷。其中
,通史系列从商代盘龙城时
代至2018年,分6卷;公安
、检察等专业史系列从
1840年鸦片战争或1861年
汉口开埠至2018年,分6卷
。丛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
,不少是新发掘的鲜见资料
,向世人展示了一幅波澜壮
阔、跌宕起伏的武汉地方法
治发展历史画卷。
编纂《武汉地方法治发
展史》动议于2014年初,
由武汉市法学会集思广益酝
酿提出。推动开展这项研究
,源于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战
略的实施和武汉一流法治城
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源于武汉在我国法律制度建
设和法律治理中的重要历史
地位,也凝聚和显示了武汉
地区法学法律工作者的历史
使命和责任担当。
武汉历史悠久,是国家
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
要发祥地,城市文明可追溯
到3500年前的盘龙城。明
末清初,汉口以商业大镇卓
立华中,成为“楚中第一繁
盛处”。武汉也是中国近代
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和辛亥革
命首义之城。新中国成立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使这座文
明古城焕发新的活力。武汉
不断丰富发展的历史文明,
本身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法治
思想、法治实践、法治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经济
社会快速发展,建设国家中
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性超大
城市,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和
促进,也同样需要与其地位
相适应的良法善治环境。
武汉法治建设生生不息
的生动实践,为开展“武汉
地方法治发展史”研究奠定
了坚实基础。武汉作为中国
古代法律制度发展比较完善
、现代法治建设较早发生和
发展的地区,自商朝盘龙城
时代开始就有地方法律运行
体制和法律实践活动;
1861年汉口开埠,更使武
汉成为近代中国地方法制较
为完备的城市之一。晚清张
之洞督鄂开启封建法律制度
改革。亚洲第一部民主共和
性质的宪法性文件〈鄂州约
法》在武汉诞生。大革命时
期武汉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开
展司法实践的地方。抗战时
期武汉一度成为战时立法中
心。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
革开放以来,武汉较早提出
依法治市战略。近年来,全
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依
法治国一系列决策部署,深
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
持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
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城市
、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
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历史
和现实的地方法治建设实践
,成为我们开展“武汉地方
法治发展史”研究的“富矿”
和用之不竭的鲜活资源。
区域法治是国家法治的
地方化和具体化,区域法治
文化对加强和推动区域法治
建设具有特殊功能和作用。
多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武
汉历史上产生的法律制度、
法律实践进行研究,取得丰
硕成果,但至今尚无较为系
统完整的武汉地方法治史方
面的专门著述。组织力量全
面系统地开展武汉地方法治
发展史研究,已成为摆在武
汉法学法律工作者面前的一
项紧迫任务。
作为我国法学研究重镇
的武汉,法学法律资源丰厚
,为武汉地方法治发展史研
究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撑。武
汉地区高校有数十个法学院
(系),拥有一批全国知名
的法律史学专家学者,研究
实力雄厚。除此之外,我们
还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
和方式,邀聚了一批国内相
关方面的专家学者,他们都
给予武汉地方法治发展史编
撰以极大关注和鼎力支持。
前些年,中共武汉市委政法
委主持编撰了《武汉政法志
》,也积累了宝贵的史志编
撰经验,凝翡了一批骨干力
量。这些都为开展武汉地方
法治发展史研究奠定了坚实
基础。
……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中
华法治文明博大精深。从某
种意义上讲,《武汉地方法
治发展史》作为一个缩影和
窗口,“挖掘民为邦本、礼
法并用、以和为贵、明德慎
罚、执法如山等中华传统法
律文化精华,根据时代精神
加以转化,加强研究阐发、
公共普及、传承运用,使中
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焕发出
新的生命力。”①还有全人
类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都
需择善而为,弘扬光大。法
治发展的历史进程,也是伴
随人类社会从无至有、从不
自觉到自觉、从低级到高级
,不断深化认知和实践的渐
进过程;法治社会是人们对
法治理想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这个过程远未完结;不同
历史时期,不同经济基础,
不同社会制度,会呈现不同
的法律体系和施治方式;法
治发展史反映的时代性、不
平衡性和多样性特征,也是
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必
然反映。武汉地方法治发展
史是中华法治文明的一部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9: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