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就是《周易》,被尊为“群经之首”“六艺之本”,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你真能读明白的<易经>》剥离了后来加入的《易》“传”,展示的是由卦画、卦名、卦辞、爻辞构成的纯粹的《易》“经”。
《你真能读明白的<易经>》贴合“经”文,深入浅出地讲明每一卦每一爻的意义与内涵,并结合见诸古代典籍记载的具体故事和生活中的常识常情,揭示《易经》特质。同时,本书通过《读<易>通例》和附录,讲明了算卦、解卦的基本常识和规则,帮助人们深入理解《易经》所承载的古人的思维体验和人生智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你真能读明白的易经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易经》就是《周易》,被尊为“群经之首”“六艺之本”,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你真能读明白的<易经>》剥离了后来加入的《易》“传”,展示的是由卦画、卦名、卦辞、爻辞构成的纯粹的《易》“经”。 《你真能读明白的<易经>》贴合“经”文,深入浅出地讲明每一卦每一爻的意义与内涵,并结合见诸古代典籍记载的具体故事和生活中的常识常情,揭示《易经》特质。同时,本书通过《读<易>通例》和附录,讲明了算卦、解卦的基本常识和规则,帮助人们深入理解《易经》所承载的古人的思维体验和人生智慧。 目录 序言 读《易》通例 《乾》 临机应变的智慧与自强不息的精神 《坤》 顺势而为的心性与厚德载物的心量 《屯》 多难兴邦的抱负与经天纬地的才能 《蒙》 “果行育德”的教育方针与“蒙以养正”的教学意义 《需》 临危不惧的良好心态和克服困难的理性思维 《讼》 “以讼受服”的小人与公正执法的君子 《师》 “容民畜众”的备战意识与纪律严明的治军原则 《比》 团结顺从则吉,分裂悖逆则凶 《小畜》 “密云不雨”的天象与“夫妻反目”的原因 《履》 怎样踩着老虎的尾巴而不被老虎吃掉 《泰》 交流与变通是实现上下同心的前提和方法 《否》 封闭与阻隔必然导致落后与消亡 《同人》 中正文明的美德与同心同德的愿望 《大有》 灿烂辉煌的阳光才是人类最大的财富 《谦》 “谦谦君子”无所不利 《豫》 雷声震动下的大地令人振奋而欣喜 《随》 开放的心灵与走出去的好处 《蛊》 健康的生命在于适当有序的运动 《临》 君临天下的气势从何而来 《观》 观民风而施教化,居中正以观天下 《噬嗑》 雷电交加的威力与公正严明的法律 《贲》 “文化”源于这个卦象的“人文”与“天文” 《剥》 古人是如何将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的 《复》 天道生生不息,人事顺势而为 《无妄》 如何应对生活中发生的意料不到的事情 《大畜》 贤良的内涵在于养德,国家的富强在于养贤 《颐》 平安与健康的秘诀在于“慎言语”与“节饮食” 《大过》 老树开新花与老太太头上插花,遇到非常之事,必须非常之人 《坎》 战胜险难要心怀诚信 《离》 地球上所有生存与成长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 《咸》 人类最为美好的情感源于少男少女的两情相悦 《恒》 成功属于坚持到最后的人 《遁》 君子怎么才能战胜小人的攻击与迫害 《大壮》 如何避免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晋》 柔顺开明的品德与光辉灿烂的面貌 《明夷》 君子受难时应该坚持的品德和原则 《家人》 看古人如何建立并维护家庭的亲睦和谐关系 《睽》 与自己喜欢的人相处好是本能,与自己不喜欢的人相处好是智慧 《蹇》 遇难知止是理智,奋发自强是行动 《解》 发挥最大的力量,英勇无畏地脱离险境 《损》 看古代的君子用什么样的智慧和心态应对得与失 《益》 天道的恩德在于长生,富国的根本在于富民 《夬》 一个小人是怎样压倒五个君子的 《姤》 “女强勿取”的教条和“天地相遇”的力量 《萃》 顺从的心量汇聚成功的能量 《升》 大地滋养生命欣欣向荣地生长 《困》 总是陷在苦难中的人生是悲惨,从未经历苦难的人生是失败 《井》 村中有井人丁旺,屋内有井人败亡 《革》 为什么“革命”是因为象征着两个女人的卦象而发生 《鼎》 一个鼎器发生的故事 《震》 雷声是生命赞歌 《艮》 生命不仅在于运动,更在于静止 《渐》 “渐进”更能有效推进事物发展 《归妹》 如何让“天经地义”的婚姻更加美满 《丰》 雷电皆至的盛大与威力 《旅》 从“鹊鸟焚巢”的羁旅惆怅到“丽乎光明”的明镜高悬 《巽》 在风声里我们能听到天地万物的信息 《兑》 西方是快乐世界还是肃杀之地 《涣》 让我们扬起满怀喜悦的风帆畅行人生长河 《节》 只有“节以制度”,才能“不伤财,不害民” 《中孚》 用真诚感动别人时,自己也会感到快乐 《小过》 宜小则小,量力而行 《既济》 “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与“防患未然”的具体方法 《未济》 “辨物居方”的谨慎态度与“利涉大川”的英雄气概 附录一 筮法解要 附录二 六十四卦卦情图 序言 《易经》是一本什么样 的书 “易”本来是殷末、周初 时期的人们用来占卜算卦的 方法,没有我们今天所看到 的卦爻辞,更没有《文言》 《彖传》《象传》《系辞》 《说卦》《序卦》《杂卦》 等被后代易学家称为“易传” 或“十翼”的部分,只是蕴涵 数理逻辑的卦画而已。所以 “易”起初并不是书,直至“ 世历三古,人更三圣”才形 成了书。既然如此,它为什 么还被古人当作“群经之首” 呢?为什么一代代的学人研 读它数千年而直到今天呢? 今天我们又为什么还要研读 它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六点 :第一,虽然它源于算卦, 但其演变的过程中已经远远 超越了算卦的内容,成为“ 广大悉备”“类万物之情”“通 天下之志”“自强不息”“厚德 载物”的“君子之学”。第二 ,它反映着几千年来的中华 民族深刻而广泛的思维方式 。第三,它通过对从生命方 式到生命意义的“极深研几” 和“探赜索隐”,找到了人类 最深刻、最根本性的智慧— 人类亲近自然并实现与自然 和谐的方法。第四,它不仅 有“善之长也”最为美好的愿 望,而且指引人们“扬善”“ 积善”地实现美好人生并建 立和谐、亲穆的家庭。第五 ,“洁静精微”和“居则观其 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 玩其占”的“易教”一直启发 着我们探究“教学”与“修养” 的适宜途径。第六,它以“ 应变无穷”的进取精神和“变 动不居,唯变所适”的方法 实践着“穷则变,变则通, 通则久”的变革,使得中华 民族虽历尽劫难却能涅槃重 生、复兴图强。 就《左传》《国语》《 论语》《易传》《周礼》《 礼记》等文献记载来看,“ 易”作为一种学问和学术, 在先秦之前直称“易”。至司 马迁著《史记》说“文王拘 而演《周易》”,才开始由“ 易”转而通称《周易》。到 了西汉,易学传至孟喜、施 雠、梁丘贺三人,三人均立 为西汉易学博士官,当学术 和文献意义的易学变为“官 学”时,《周易》变为“经学 ”,并渐以《易经》为名。 古代文献中的《易》《周易 》《易经》说的其实就是同 一本书。当《易》获得了“ 经”的学术地位,《易》随 之也就在人们的认识中被誉 为“群经之首”“六艺之本”“ 国学之魂”。 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家郑 玄以为:《易》有三义:简 易、变易、不易。按《说文 》解释:“易,蜥易、蝘蜓 、守宫也。象形。”《秘书 》说:“日月为易,象阴阳 也。”这些解释有两种基本 意思,一是取其蜥蜴的变化 特征,二是指由日()月( )合成的文字。后一种意思 描述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首 先是从日月交替和变化开始 的。而且这两种天体的运行 与古代人的生活联系得也最 为密切。但是,如果只有变 化,或者所有事物都存在于 绝对的变化之中时,事物也 就变得不可知了,因此,郑 玄在提出“变易”意义时,也 提出“不易”作为“变易”的对 立面。郑玄提出的“变易”的 “不易”是世界观,而“简易” 则是方法论,“简易”存在于 “不易”与“变易”之中。当“ 易”字包含的变化通过“八卦 ”与“六十四卦”的数理演绎 方式得以体现时,事物的变 化也就进入到这个数理的演 绎体系中,顺着这种数理体 系推理,人们也就能够在某 种程度上预知未知世界的部 分情况。《易传》的作者在 论述《易经》是一本什么样 的书时说: 《易》之为书也,不可 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 ,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 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 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 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 有师保,如临父母。 《易》之为书也,原始 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 ,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 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 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 德,辩是与非,则非其中爻 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 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 则思过半矣。二与四同功而 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 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 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 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 ,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 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易》之为书也,广大 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 ,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 ,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 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 ;爻有等,故日物;物相杂 ,故日文;文不当,故吉凶 生焉。 …… 今天我们研读《易经》 ,确实要先熟练地掌握演算 卦象的方法,当然,我们学 会演算卦象的方法,主要目 的不是为了给人算卦,而是 为了思考并深入理解古人的 思维体验、经验、心得、方 法和智慧,以此提高和加强 我们的思维能力。因为观察 和认识事物本质的思想方法 与思维能力才是我们真正的 能力和智慧。更何况,《易 经》的卜筮方法是一个数学 的模式,并没有任何主观的 猜想与臆测。 编撰通则 一、“经”“传”分别。“传” 是解“经”的,本书所讲是《 易经》,则以“经”为本,不 收《系辞》《说卦》《序卦 》《杂卦》等“传”,并把通 常与“经”混编的《文言》《 彖》《象》等“传”从“经”中 剥离出去,仅以卦画、标题 (卦名)、卦辞、爻辞展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