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燕京医学流派”上溯金代,下迄当代,历史跨度长达800余年,在如此长的历史时期内,燕京医学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并且不断吸纳融汇外地医学进行创新发展。 本书基于文献史料、历史考证,力图厘清“燕京医学流派”的学术渊源,梳理清晰“燕京医学流派”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不同时期的学术争鸣、各学派分支的发展脉络,以及北京厚重的历史文化与“燕京医学”之间的关系…… 目录 总论 第一章 “燕京医学流派"形成的历史、地理背景 第二章 “燕京医学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形成于金元 第二节 发展于明清 第三节 抗争奋斗于民国 第四节 发展鼎盛于新中国成立后 第三章 “燕京医学流派"的主要特点 第一节 深厚的家学渊源 第二节 师承渊源有自,重视跟师临证 第三节 注重文化底蕴,厚实中医经典 第四节 独具特色的宫廷医学与御医学派 第四章 “燕京医学流派”的著名医家、医著 第一节 “燕京医学流派”的十二位代表医家 一、刘完素 二、张元素 三、李杲 四、王好古 五、罗天益 六、龚延贤 七、徐春甫 八、杨继洲 九、吴谦 十、王清任 十一、余霖 十二、吴瑭 第二节 “燕京医学流派”的十七部代表性著作 一、《素问玄机原病式》 二、《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三、《医学启源》 四、《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 五、《内外伤辨惑论》 六、《脾胃论》 七、《兰室秘藏》 八、《阴证略例》 九、《卫生宝鉴》 十、《寿世保元》 十一、《万病回春》 十二、《古今医统大全》 十三、《针灸大成》 十四、《医宗金鉴》 十五、《医林改错》 十六、《疫疹一得》 十七、《温病条辨》 第五章 “燕京医学流派”的学术贡献 第一节 “燕京医学流派”的十一大学术观点 一、六气皆从火化说 二、五运六气病机说 三、亢害承制论 四、脏腑辨证说 五、遣药制方论 六、药物归经说 七、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说 八、内伤外感辨惑论 九、阴证论 十、温病三焦辨治说 十一、气血论治说 第二节 燕京医家对伤寒学说的继承创新 一、刘完素倡导“仲景伤寒皆为热病” …… 第六章 “燕京医学流派”的临床各科成就 第七章 独具特色的宫廷医学 第八章 民国之后的燕京中医——绝地求生,薪火相传 第九章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燕京中医——蓬勃发展,再造辉煌 参考书目 序言 “燕京医学流派”是以北 京地区为主体,融合周边 天#河北等地的中医药名 家形成的地域性中医学术 流派,尤其是代以来呈现 出以京城四大名医及其传 承人的学术经验为核心, 以宫廷医学为基础,以家 族传承、院校教育、师承 教育融合展为显著特点, 以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的 中西医结合特色。掘、整 理燕京医家的学术思想对 于促进中医药发展,造福 人卫生健康事业具有重要 意义。“燕京医学流派”上溯 金代,下当代,历史跨度 长达800余年,在如此长的 历史时期内,燕医学形成 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并且 不断吸纳融汇外地医学进 创新发展。燕京大地人杰 地灵、名医辈出,他们不 仅医术精医德高尚,深得 患者信赖,且能广收门徒 、著书立说,造就一大批 杰出的中医药人才。 《燕京医学流派溯源研 究》基于文献史料、历史 考证,图厘清“燕京医学流 派”的学术渊源,梳理清晰“ 燕京医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过程、不同时期的学术争 鸣、各学派分支发展脉络 ,以及北京厚重的历史文 化与“燕京医学”之间的系, 等等。概括起来,“燕京医 学流派”的学术特色体现为 :传统师承、家传模式与 现代院校教育相结合,以 及近代出现的“中医科学化” “中西医结合”。最后,本书 总结了“燕京医学流派”的现 代传承与创新,即中、西 医学碰撞交流后的创新发 展。 需要指出的是,关于北 京地区中医药发展的历史 资料十分庞杂而且分散, 资料搜集工作存在很大难 度,文献梳理难免顾此失 彼,某些学术观点还有待 商榷考证,因此本书还存 在不少缺憾,敬希各位专 家批评指正,希望在以后 的修订工作中进行补充更 正,使其臻于完善。 本书编委会 2023年4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