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在一定条件下,某些专用术语可从引申的一般意义中获得全民性,成为一般词语。术语是某一学科中的专门用语,是表示专业领域特定理论体系中相关概念的专用词汇单位,是相关学科发展成果通过语言形式得以固化的外在表现。术语的发展常与综合国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汉语传统语言学名词研究成果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外推广、交流、传播和弘扬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书讨论了汉语传统语言学名词的特点,对部分名词的英译情况进行了个例调查,提出了较为可行的翻译方法,并从机器辅助翻译视角对汉语传统语言学名词英译进行了实例研究。 本书可供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研究者、术语翻译和传播领域研究者阅读。 作者简介 杜家利,男,山东烟台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南京大学博士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学。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项;主持博士后一等资助项目1项;主持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1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70余篇,近半数被EI/CSCD/CSSCI检索收录。SSCI检索国际期刊Language Sciences的匿名审稿人。曾获省部级科研奖励三等奖。 目录 序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术语学相关研究 2.1 术语学的诞生与发展 2.2 术语学的跨语言研究 2.3 术语库建设对术语学发展的影响 2.4 术语名词外译背景和术语库理论构建 2.5 国外跨语言术语库实践研究 2.6 国内术语学研究的特点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汉语传统语言学名词特点及其翻译 3.1 汉语传统语言学名词的特点 3.2 汉语传统语言学名词特点对其外译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汉语传统语言学术语英译情况调查 4.1 CNKI语言学论文中汉语术语英译相关案例分析 4.2 汉语传统语言学术语英译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汉语传统语言学名词的翻译方法 5.1 汉语传统语言学名词的内涵 5.2 汉语传统语言学名词外译的主要方法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汉语传统语言学名词机器翻译实例分析 6.1 “按”和“按断”的翻译 6.2 “白话”相关项的翻译 6.3 “半”相关项的翻译 6.4 “本(古本)”相关项的翻译 6.5 “别”相关项的翻译 6.6 “不清不浊”的翻译 6.7 “不完全交韵”的翻译 6.8 “衬”相关项的翻译 6.9 “侈弇”的翻译 6.10 “次”相关项的翻译 6.11 “从转”的翻译 6.12 “促”相关项的翻译 6.13 “刀笔文字”的翻译 6.14 “等”相关项的翻译 6.15 “读破”的翻译 6.16 “读若”的翻译 6.17 “短去”和“短入”的翻译 6.18 “末品”相关项的翻译 6.19 “分别语”和“分别字”的翻译 6.20 “隔句对”和“隔越转”的翻译 6.21 “古音通假”和“古韵通转”的翻译 6.22 “古字通假”的翻译 6.23 “混切”的翻译 6.24 “包孕谓语”的翻译 6.25 “尖字”和“尖团字”的翻译 6.26 “交纽转”的翻译 6.27 “仂语化”和“仂语结构”的翻译 6.28 “名词”相关项的翻译 6.29 “凭切”和“凭韵”的翻译 6.30 “全浊声母”的翻译 6.31 “如字”的翻译 6.32 “入声字”的翻译 6.33 “散动”的翻译 6.34 “首品词”和“首品仂语”的翻译 6.35 “异平同入”的翻译 6.36 “双”相关项的翻译 6.37 “匣喻互用”的翻译 6.38 “通训”和“通押”的翻译 6.39 “细音”的翻译 6.40 “一声之转”的翻译 6.41 “异切”的翻译 6.42 “阴”相关项的翻译 6.43 “喻下凭切”的翻译 6.44 “正音凭切”的翻译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7.1 本书的主要发现 7.2 本书的意义与价值 7.3 本书的局限及对后续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欧洲关键术语库和相关资源介绍 附录2 汉语传统语言学名词英译词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