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本体与工夫--刘蕺山理学思想研究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刘龙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刘蕺山之学是在坚持阳明学“心即理”的心学立场的基础上,进一步融摄明初以来所流行的气一元论思想,而形成的新的理学形态。“本体与工夫”是蕺山之学的基本架构。蕺山的性体论主要涉及理气合一论、性情合一论、喜怒哀乐相配说等内容;蕺山的心体论主要涉及诚意新论及与之相关的意念之辨、思念之辨、知论等内容。蕺山工夫论有两大特色:“立定未发作工夫”和“重视勘验”,二者均在《人谱》中得以集中展现。蕺山之学在性体、心体、工夫这三个层面上,都将阳明心学推向极致。尽管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有杰出成就,蕺山之学仍存在着三个理论困境和一个理论限度。 作者简介 刘龙,1988年生,山东新泰人,哲学博士,现为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兼任中华孔子学会船山学研究委员会理事,研究方向为宋明理学。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暨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一项。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刘蕺山理学的思想史背景、学术分期与理论架构 第一节 气一元论的流行与心学的勃兴:明季理学发展的两种趋向 一 朱子学:明代理学发展的起点 二 理气二元与心理为二——朱子理学的两个基本设定 三 明代理学气一元论思潮的兴起及对朱子理气二元论的修正 四 阳明“心即理”的提出与心学的勃兴 第二节 蕺山之学的发展历程、学术分期与理论架构 一 刘伯绳对蕺山思想之分期 二 蕺山慎独宗旨的三个发展阶段 三 本体与工夫:蕺山之学的理论架构 第二章 刘蕺山的性体论 第一节 蕺山论理气 一 气是什么? 二 蕺山的气一元论及对朱子理气 二 元论的批判 三 两种理(性)与形上、形下 四 关于“形上之气”的诠释问题 第二节 由道而性——天人之贯通 一 性体与道体的贯通 二 道德超越性的确立 三 尽人而天:蕺山工夫论的旨归 四 蕺山论万物一体 第三节 蕺山论性情以及对朱子性情论的批判 一 蕺山论性及对朱子性论的批判 二 蕺山性情合一论以及对朱子性情二分说的批判 第四节 喜怒哀乐与独体 一 喜怒哀乐之各种相配 二 喜怒哀乐与未发已发 三 “四情”与“七情” 四 独体与慎独 第三章 刘蕺山的心体论 第一节 从性宗到心宗的转换以及蕺山诚意新论的缘起 一 刘蕺山论性体与心体 二 性体与心体:独体的两种不同面相 三 蕺山诚意新论提出的缘起 四 慎独与诚意的关系 第二节 刘蕺山论“意”之基本内涵 一 蕺山论意含义之转变 二 诚意与好恶 三 意与定盘针 第三节 刘蕺山论意(思)念之辨 一 蕺山早年、中年论“思念之辨” 二 蕺山晚年论“意(思)念之辨” 三 “正念”与“妄念”:蕺山论念的两个维度 第四节 刘蕺山的知论以及对阳明良知说的批判 一 刘蕺山论知的三个层次及对阳明良知说的批判 二 刘蕺山对《大学》诚意章的诠释以及对阳明《大学》诠释的批判 三 收知归意:蕺山对阳明良知说的融摄 第四章 刘蕺山的工夫论:以《人谱》为中心的考察 第一节 《人谱》改过工夫解析 一 未发工夫:“禀闲居以体独” 二 已发工夫:从“卜动念以知几”到“备百行以考旋” 三 迁善改过以作圣:《人谱》改过工夫之总结 第二节 “立定未发作工夫”:蕺山工夫论之主旨及对朱子、阳明工夫论的批判 一 “立定未发作工夫”:蕺山工夫论的主旨 二 蕺山对朱子工夫论的批判 三 蕺山对阳明工夫论的批判 第三节 勘验:蕺山工夫论的重要方法 一 蕺山工夫论中的勘验 二 未发之时的勘验与已发之时的勘验 三 勘验活动的诸要素:勘验情境、勘验指标与勘验准则 第五章 刘蕺山理学思想的衡定 第一节 补阳明学以淑世:蕺山理学的归旨 一 明学术以正人心:蕺山解决时代危机的最终归旨 二 蕺山对阳明之学的补救 第二节 蕺山理学的思想史定位 一 从蕺山对朱子、阳明的评价看蕺山理学的心学底色 二 心学发展的极致形态:蕺山理学的思想史定位 三 对关于蕺山思想史定位若干观点的检视 第三节 蕺山理学的成就、理论困境与理论限度 一 蕺山理学的成就 二 蕺山理学的理论困境和理论限度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序言 任何一个伟大文明总是 会有若干标志性的转折时代 ,在这些时代,往往出现一 批承上启下的思想巨人,他 们或者对数百年来的思想文 化加以系统地反思总结,或 者从规模与格局上开启生面 ,从而影响未来数百年的思 想与实践。明清之际无疑就 是这样的转折时代,而刘宗 周则是这样的思想巨人。像 刘宗周这样的哲人及其思想 ,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长期 的关注,数十年来已经出现 了一批重要的学术成果;但 伟大哲人总是说不尽的,值 得反复深研。当刘龙以“本 体与工夫”为切入点,以刘 宗周哲学作为博士学位论文 的选题时,我觉得这是值得 鼓励的。对博士学位论文的 选题而言,风险最小的就是 选择一个大多数人几乎连名 字都不知道的人物,去探讨 他的哲学,无论如何研究, 都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但对 于一个以学术为志业的博士 研究生来说,这固然能够顺 利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 ,甚至也能在搜寻资料、整 理文献等多个方面得到一定 的学术训练,但毕竟这样的 选题难以为继,对于以后的 学术生涯或个人的学术成长 而言,就如同日历那样翻过 去也就过去了,不会留下太 多的印迹。相反,如果选择 大人物、大文本、大问题, 即便面临重重艰难险阻,即 便面对着海量的文本与研究 文献,但一旦深入,则会对 自己的学术生涯产生奠基性 的作用。那些伟大的人物、 文本及问题,并不会随着博 士学位论文的完成而终结, 而是具有永不封闭的开放性 、具有难以穿透的思想深度 以及永远的精神魅力。那些 伟大哲人往往经受时代的暴 风骤雨,在极端性或临界性 的生存处境下,以极度精神 敏感体验到了在俗常状态下 所无法企及的生存真理,对 自身以及世界的探索达到了 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这 些生存真理本身就具有内在 的征召性的精神能量,具有 让人着魔的思想魅力,往往 正是因为他们被这种生存真 理所捕获,在某个生存瞬间 其心灵被真理之光击穿,正 是这些真理之光赋予了他们 以难以企及的精神魅力。故 而对于渴望上达的同学而言 ,我总是希望他们选择那些 经由跨世代心智不断阐释的 大人物与大文本。当然,这 样做也有相当的风险,尤其 是在前人已有大量成果的前 提下,要做出创新的研究并 不容易。刘龙从硕士到博士 阶段的七年时间,都在集中 精力反复研习刘宗周的作品 ,他对刘宗周的文本相当熟 悉,进入也颇深。《本体与 工夫:刘蕺山理学思想研究 》一书是在其博士学位论文 的基础上修改而来的,在博 士学位论文的盲审、评阅与 答辩环节,都获得了专家学 者的好评,本书还获得了国 家社科基金优秀博士学位论 文的出版资助。这些都是对 刘龙及其成果的充分肯定。 在学术界已经对刘宗周哲学 有相当可观的学术成果的情 境下,刘龙能够提交这样的 一本著作,还是让人颇感欣 慰的,也是让人振奋的。 本书在宋明理学的整体 脉络,尤其是朱子学与阳明 学所界定的宋明理学的脉络 及其衍化语境,来考察与定 位刘宗周的哲学。在充分尊 重前人与时贤已有成果的基 础上,对刘宗周研究进行深 入的研讨,并实现了对已有 研究范式的突破和创新,推 进了刘宗周哲学的研究工作 。从本体与工夫的视角切入 刘宗周哲学,颇合蕺山哲学 自身的理路与特质,毕竟本 体与工夫是刘宗周哲学的基 本哲学架构,没有本体的工 夫与没有工夫的本体,或者 造成工夫的无据无归,或者 导致本体的虚悬而不实。刘 宗周的本体包含心体与性体 两个层面,因而心体、性体 、工夫就构成了刘宗周哲学 的整体结构,这也是刘龙此 书的理路所系。本书对于刘 宗周本体与工夫的理论,既 注意到刘宗周本人思想的前 后变化,又考虑到其所明义 理之自身的逻辑展开。而对 道体、性体与心体的分殊, 对于意念之辩、思念之别、 蕺山知论的三层次(第一义 的本体之知、第二义的反身 之知、第三义的对象之知) 的分析,等等,极大地丰富 并充实了已有的研究;对以 往研究中一些未被关注或未 被留意但对蕺山哲学又比较 重要的论域或论题,给予了 充分的阐释。对于刘宗周工 夫论中的勘验问题,如未发 之时的勘验与已发之时勘验 的区分、对于勘验的三要素 的辨析(勘验情境、勘验指 标、勘验准则)等,做出了 系统的阐述。作者能够言人 所未言、发人所未发,显示 了作者所具有的创造性研究 的学术能力。此外,对于刘 宗周哲学中颇受关注的慎独 、诚意、四情与七情、理气 论等,本书也给出了较为融 贯的处理,既展现了作者综 摄已有研究成果的消化和涵 纳能力,又体现了作者直面 蕺山问题意识的学术魄力与 勇气。当然,尽管本书在诸 多方面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但也还有进一步深化的余地 ,学无止境。对于身处与刘 宗周乃至与理学家们的智识 背景、社会结构与生存环境 都变得颇为不同的现代的我 们而言,刘宗周哲学在什么 意义上才是我们时代仍然富 有生意的思想形式,答案并 不在理学自身,而在于我们 是否能够立足于当代甚至未 来的语境重新激活理学,惟 其如此,理学才能成为我们 的同时代意识,作为精神性 的营养融化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