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发散思维(不被常识束缚的思维方式)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逻辑学
作者 (日)森博嗣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下载
简介
商品特色

内容推荐

“专注力”这个词,几乎被人们当作是“集中精神的能力”。人们普遍认为专注力非常重要,越强越好。

在本书中,作者对“专注力信仰”提出了不同看法,总结了不受常识束缚的思维方法。本书探讨了发散思维的好处以及如何运用发散思维。作者认为发散思维可以激发灵感,有条不紊地推进多项工作,合理地安排时间,克服急躁带来的问题,以客观地视角看待人和物,避免因为不良情绪影响自己的判断力,让每个人都具备自己的个性。  

书中还介绍了消除烦恼、正确认识自己、提高工作效率、确定人生目标等方面的技巧,指出每个人都应该独立思考,不要轻信所谓的“常识”,要用自己的判断力,找出真正有价值的事物。

序言

静不下心的孩子

在我小的时候,很多大人对我说:“你啊,总是静不下心,别想东想西,要专心致志。”的确,我曾是个静不下心的孩子,没办法保持专注。一想到其他想做的事情, 我就会喜新厌旧,迫不及待地去做。对眼前的事物,我只能维持三分钟的热情,不一会儿就厌倦了。因为我觉得做到这样已经足够了,便想去做别的事情。那个时候,我总觉得“好了”“清楚了”“明白了”“差不多懂了”就可以了,之后就想去做其他事情。

被这样教导过的孩子应该不是只有我一个吧。

不过,我想就算是比较能静下心来(或者说表面看起来能静下心来)的孩子也曾被说过“要更加专心”。学校的老师也会用这句话来教导学生。社团也是如此,老师总是要求孩子们专注于训练和比赛。

长大成人后,我们也常常被要求专注。谁都有可能会把“专注是很重要的”挂在嘴边。看棒球、足球比赛直播时,解说员会说:“这里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一方被另一方偷袭得手的时候,解说员又会以“不够专注”为由对比赛进行分析。

“专注力”这个词,几乎被人们当作是“集中精神的能力”。要具体解释这种能力到底是什么的话,我至今还是不太明白。然而,人们非但没有把它当成是一种问题,反而认为它是一种又好又厉害的能力。人们往往认为专注力越强越好,就像是能让任何问题都迎刃而解的、魔法般的特殊 能力。

然而,刚刚的叙述鲜有提及专注力的坏处。我想,应该没有由于过度专注而导致失败之类的事情,因为对多余之事的关心好像不算是专注,把精力放在重要的事之外的其他事上也根本不在专注的范围之内。因此,专注似乎指的是把精神集中于应该关注之事。这么一来,好像专注的确只会带来好的结果。

我认为这样一种对专注的信仰是建立在“失败是疏忽、散漫导致的”这一认识的基础之上的。比如稀里糊涂地犯了错,或者稍微分神就导致意外发生,从这些失败的例子中得出的教训就是要“保持专注”。

我时常想,人就是会犯错的动物,尤其是我这种犯错多又稀里糊涂的人,甚至写一行字就一定会有一个错。虽然我以前心算速度很快,但如今计算也会经常出错。人从出生开始就不可能像机器一样完美地运作,这是我很早以前就明白的道理。为了避免一不小心就犯错,人们制造出了各式各样的机器。

从还未发明机器的古代开始,人们就已经构建了数不胜数的体系。对于重要的事项,人们反复检查、确认。但就算如此,人也做不到绝对完美的程度,偶尔的错误必然会发生。机器、体系都是为了避免失败和犯错而被发明、建立起来的。

机器基本上是不会犯错的,计算机不会出现计算错误。在正常情况下,机器不会像人那样一不小心就犯错。即便机器出现错误,也是因为人对其进行了错误的设置, 或者人没有遵循机器的操作规范。

这么想来的话,专注的意思便是将人看作机器。虽然“专注力”听起来还不错,但其实就和“机器力”差不多,要求人违背人性、不分心、没有一丝杂念地工作。

 

磨蹭也不是什么坏事

至此,前文所讲到的专注指的是在众多的对象中选择一个给予关注的意思。可是,专注还有其他意思。那就是大家常说的,不要磨磨蹭蹭,要抓紧时间。这大概就是说,人应该选择好目标,然后专注于它,就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同样的成果。

其实,我对于专注的这个意思也不是很懂,不过为了方便理解,想想与其相反的磨蹭是怎样一种状态就能明白了。磨蹭大致的状态就像这样:没有把注意力专注于该做的事情,而是同时进行其他事情,比如吃饭、聊天。

这个时候,虽然做该做的事情的效率下降了,但实际上,同时做的其他事情可能会产生好的结果,比如食物很好吃、聊天很有意思。因此,我认为如果把这些结果也纳入评价的标准之中,那么就会发现,分心做其他事情其实也不一定会有损失。孩子们也许是因为这样的想法才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这种专注指的是,在规定时间内,从众多事情中做出选择,只做现在必须做的事情,把原本被浪费的碎片化的时间拼凑起来用于做一件事。正是因为做很多事就会花费很多时间,如果集中时间去做一件事,就能在短时间内 完成。

无论是把注意力放在一件事上的专注,还是整段时间只做一件事的专注,也许都是一样的。那么,到底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物上的能力是专注力,还是说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的能力才是专注力呢?

 

对专注力的质疑

回到正题,我在这本书中想论述的其实是对这种专注力的批判性思维。因此,如果非得说的话,我想来聊聊“发散力”的益处。

之所以使用发散力这样听起来有些奇怪的词语,是因为我经过粗略考虑之后,发现没有其他合适的词了。一说到发散力,总会让人产生一种把事物拆分、打乱的感觉, 但是我觉得这个词并不是贬义词。

我原本丝毫没打算全盘否定专注力。非但如此,我还觉得专注力很重要。虽然说明起来很难,但我还是想着要把专注力的坏处说清楚。我希望大家能意识到,专注力并不是大家想的那样是什么了不起的能力,其实它与我们对它的固有印象是存在偏差的。

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没有将注意力放在大人们要求我做的事情上,而是放在了其他事情上,但那些事是我想做的、想考虑的。虽然这是我所谓的专注,但并不是一般意义上做事时应有的专注。另外,虽然没能把同一件事情长久地做下去,但从我自身的角度来看,比起一直做同一件事,如果能在一段时间内轮流做很多不同的事情, 我就会产生一种自己有能力专注地做每件事,而且效率也不错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如果长时间做同样的事情,我就会变得磨磨蹭蹭。我总是想要按照大人们说的那样专心致志地去做事情,但最终还是会变成无法专注做事情的状态。

你明白这种感觉吗?我想,应该很多人都会有与我类似的感觉。

比如说,一旦不断重复同样的动作,人们总是会觉得无聊,这也许是因为大脑感觉疲惫了,所以自己的心情就变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可以稍做休息,或者先去做别的事情。这样一来,你稍后就能重新振作起精神,再回到之前的工作中去。这也说明,保持专注本来就是一件苦差事。

因为我对专注的投入程度好像比大多数人更强,所以我无法像大多数人一样持续那么长时间保持专注。因此,我会在较短时间内将注意力转向下一个目标,这在我的日常工作中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人们通常认为好奇心是专注的动力,因为事情让人觉得有趣,所以能够让人保持专注;因为事情让人开心,所以能够让人埋头做事。孩子们是天真率直的,他们既能专注于自己的头脑中所想的事情,又能马上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情上。

大人会要求孩子持续做同样的事情,并且告诉他们那样才是专注。然而,我认为,其实孩子的专注是出于本能的。

当然,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个性。但是在日本这个重视集体行动的社会中,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被强制性地要求按照统一的规范做事情。学校的课程时长被设定为接近一个小时,大家在这段时间内多少都会接受做同样的事情的训练。这种为了实现“每个人都应该专注” 的时间设定就是为协调每个人不同的个性而制订的。但是, 一个小时对我而言太长了,我那个时候就觉得在如此之长的时间内专注于同一件事的效率太低了。虽然也许孩子不会考虑效率,但他们应该也接触过类似的概念。

课程安排强制要求孩子们整齐划一,这就抑制了他们的个性。虽然如果自己意识到了就能够注意,但其实还是有非常多的人没有意识到这点。坚定不移地认为专注、专注力是应该被追求的、被鼓励的东西的社会倾向早已存在,因而我们接受到必须为了这个理想而勤学苦练的教育。如果能够实现,自然很好,但对于像我这样很难保持专注的人来说,那样的教育很容易产生反作用。

“活出自己”讲的也就是这个道理,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毕竟,很多成年人都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就更不用说孩子们了。专注力不是像体重和视力一样可以用仪器测量出来的,因此除了本人之外别人根本无从知晓一个人的专注力的强弱。运动天赋之类身体的特征相对来说容易从外部观察到,并且是可以被客观评价的。但专注力不是身体的特征,能够意识到它的只有本人,并且即便是本人也无法对它进行准确评估。

就像运动有适合自己的和不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然也存在适合自己的和不适合自己的。倘若接受千篇一律的教育和指导,有一些人就会产生“自己错了”的判断, 从而感到巨大的压力。更严重者,则会生病,影响健康。

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发生,我希望大家先知道,每个人都和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人不一样。

放弃专注,发挥本能

上述即本书中想说的,对一些难以长时间保持专注的人来说,不如放弃专注,去做机器无法做到的、可以发挥人类才能的事情。

在年轻的时候,我当过大学老师。那是一份可以一个人埋头搞研究的工作。大学老师必须做的工作并不多,可以独自思考自己要做的事情,每天只要在“苦苦思考”中度过就行了,与一般的工作大相径庭。

与大多数工作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大学老师的工作内容都是自己决定的,有较强的自主性。乍一看,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的工作是非常舒适的。就算偶尔缺课、请假, 大学老师也不会被任何人斥责,每一天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大学老师的工作也有一个大体的目标,那就是要通过思考产生新的想法,然后将其实现。

问题不会摆在眼前,必须得靠自己去寻找思路,自己提出问题,然后由自己解决问题,没有人会告诉你如何去做。没有人知道问题的答案在哪里,这就是真正的“问题”,也就是研究。

以这些为工作内容的脑力劳动并不寻常。一般而言, 需要“集中用脑”的只有所谓的“计算问题”。这是一项先要求计算,然后得出答案,如果正确就合格的任务。计算这种行为虽说是脑力劳动,却如同体力劳动一般。的确,能够集中精神,快速作答的人会获得“优秀”的评价,但没有人能赢过现在的计算机。

不过那个时候,我作为一名年轻的研究人员,必须“思考”的事情和“计算”不同。因为研究没有规定的步骤和程序,所以并不是专注思考了就能找到答案。

专注思考问题是必要的。一天都在同一个问题上反复思考是很难的,但若是习惯了便能不断思索。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在某一个瞬间顿悟,奇迹般地便想通了,这就是“灵光一闪”。

其实,一切都始于“想象”。我们应尽可能发散地思考,将眼前的问题“打碎”,取得突破和进展。突破的英文为“breakthrough”,指科学研究或外交谈判等的突破、进展,打破僵局。这么一来,思路打开了,看得就远了, 在此以后,就是类似计算的工作了,只需要大步前进就可以了。

追求想法的工作需要发散思维,也可以说要寻找灵感。只要找到了起点,明确地指出了方向,剩下的就只是前进, 然后解决问题了。这样看来,研究工作是只要付出了“劳动”和“时间”,谁都能做到的简单的、愉快的工作。

此处重要的一点是,所谓的只考虑一件事物的“专注”对于“发散思维”来说是很不利的。

根据我的亲身经历,考虑其他事情或者东张西望的时候,容易产生灵感,因为“提示总在稍微远些的地方”。如果专注于一件事情的话,就无法注意到远处的东西了。

我在49岁的时候辞去了做了25年的研究工作。我相信想象力是年轻人的东西,新的想法是从年轻人的大脑中产生的。我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我的研究思路大多来自年轻时的想法。

辞去研究人员的工作之后,我成了一名专职作家。我在38岁时就发表了处女作。在之后的大概10年间,我一直将写作当成副业。因此准确来说,我并不是成为作家后马上辞职的。不过,我的作家职业生涯已经持续20多年,仅仅在日本就已经出版了300多种书。

对于一名作家来说,最重要的工作也是“思考”,可以说获得创意就是一切。只要有了创意,剩下的就只是写字这样的“体力劳动”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家和研究人员的工作大同小异,使用大脑的方法也是相近的。

因为接受了对“使用大脑的方法”“专注力”进行说明的约稿委托,所以我写下了这本书。虽然我是那种天马行空的人,但最初的构思也是必要的。

为了这个构思,我从被委托开始想了大概一年。然后在有了“啊,可以这样写!”的想法之后,我大约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就写完了。我一天只工作一个小时,也就是说我写这本书花了14个小时。

我认为没有必要为了获得灵感而保持专注。虽然在做某件事情时,我会在短时间内保持专注,但我的工作风格就是把总的时间分散到不同的项目上。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认识到,工作中既有需要专注力的事,也要有不需要专注力的事。对此,我将在本书中进行详细叙述。

导语

1. 每年创作20部推理小说的作家高产的秘诀,运用发散思维,摆脱“常识”束缚; 

2.激发灵感,拥有源源不断的创意;

3.理性思考,避免情绪化判断和决策;

4.高效管理时间,有条不紊推进工作;

目录

第一章 不专注是一种能力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信息量很大?

身处信息大爆炸时代,我们该如何应对?

绝对不使用社交网络

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能够产生灵感?

专注的时候是不会产生灵感的

不要在处理信息时人云亦云、囫囵吞枣

那么,我们该如何是好?

“冷静”是什么?

会察言观色的人在想什么?

所谓专注,就是“机器一样地工作

 

第二章 想对为“无法集中精力在工作上”而烦恼的人说的话

专注并不一定只有好处

作家的脑子里装了什么?

有能让人进入工作状态的“开关”吗?

不要压抑你的干劲

让另外一个自己成为自己的“监督者”

进入能让大脑产生奇思妙想的状态

很多人只会做出“条件反射”

作家接触信息的方法

因为没有储备,所以不会枯竭

调整环境是根本

 

第三章 “发散思考”的好处在哪里?

为什么人们会推崇“专注”?

从人类进化看发散思考的根源

同时做多件事情是可行的

发散思考的优点

克服急躁

齐头并进的合理性

不专注于一部作品

分散时间可以提高工作成果的品质

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发散思考让人产生客观的观点

 

第四章 思考力是从“分散”和“发散”中产生的

“抽象”和“具体”哪里不一样?

为什么抽象思维很重要?

天才的灵感

文科过分依赖词语表达

对“思考”产生的误解

领导者就是提出问题的人

成功的人不会只关注一件事

研究人员和作家的共通之处

作家的“个性”是如何产生的?

 

第五章  对思考来说,放松是必需的

放松的作用

如何让大脑放松?

对所谓的“常识”持怀疑的态度

“专有名词”的功过

因为语言化,我们失去了什么?

不要急于下结论

 

第六章 想对为“无法专心致志”而烦恼的人说的话

给工作和生活划清界限

如何消除烦恼呢?

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呢?

如何认识优越感呢?

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呢?

学会与网络共处

人生的目标

 

第七章 我思故我在

“专注”可能抹杀个性

“不需要”人类的时代

束缚自己的人正是自己

改变习惯

我思故我在

 

后记

热衷于教育的母亲

所有的事情都不是只能二选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