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汉语认证义动词的立场表达/汉语口语语法研究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兀瑾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在互动语言学理论体系和方法原则的指导下,以笔者自行录制、转写的自然口语谈话为主要分析语料,立足汉语自身特点,探究现代汉语认证义动词的互动功能。“以为”“知道”“觉得”“说”分别是认识类、知识类、评价/体验类、言说类认证义动词的代表成员,它们在口语会话中形成的高频构式都具有显著的立场表达功能。认证义动词及其典型结构与言语互动的立场表达需求相互塑造,句法环境、语境吸收及位置敏感特征是促成认证义动词向立场标记发展的关键因素。
作者简介
兀瑾,北京语言大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具体有现代汉语的功能语法研究、现代汉语的互动语言学研究以及现代汉语句法语义研究。曾以网络流行语为研究对象,公开发表论文3篇;在《中国语文法研究》发表论文《“你以为呢”的立场表达研究》;在《世界汉语教学》发表论文《“NP+VP+的”的语法属性与语篇功能》(第二作者)。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目标及研究意义
1.3 语料来源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
2.1 互动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
2.2 互动语言学的理论体系
2.3 互动语言学的研究目标、研究准则
2.4 互动语言学的重要概念术语
2.5 言语互动中的立场表达
第3章 研究综述
3.1 汉语认证义动词研究概况
3.2 立场表达研究概况
3.3 互动语言学研究概况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认识类认证义动词“以为”及其典型结构的立场表达
4.1 “以为古”和“以为现”
4.2 会话语境中“以为现”句法、语义的浮现
4.3 “以为现”典型结构的立场表达功能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知识类认证义动词“知道”及其典型结构的立场表达
5.1 “知道”在口语会话中的形式及其序列环境
5.2 “知道”及其典型结构的立场表达功能
5.3 立场实现机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评价/体验类认证义动词“觉得”及其典型结构的立场表达
6.1 古今“觉得”语义对比
6.2 现代汉语口语会话中“觉得”的序列环境
6.3 “我觉得”的立场表达功能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言说类认证义动词“说”及其典型结构的立场表达
7.1 元话语“我说”“你说”
7.2 “我说”“你说”的语境敏感特征
7.3 “我说”“你说”的立场表达功能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认证义动词与立场表达的互动关系
8.1 人称代词在立场表达中的作用
8.2 认证义动词的立场标记化
8.3 位置敏感特征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语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本研究的创新点
9.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语料转写体例
2.部分语料展示
(一)宿舍谈话
(二)餐馆谈话
序言
当今时代,世界新科技
革命潮鸣电掣,以拔地倚天
之势加快了不同学科(尤其
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
)之间相互交叉渗透,推进
新兴学科诞生与发展的同时
,也推动了人类整体认识能
力的再度飞跃。人工智能、
大数据、区块链和云技术等
新兴科技不仅促进了经济的
发展,也深刻改变了人类的
思维、生活、生产和学习方
式,数字时代已悄然来临。
“可以预测,随着人类社会
进入信息科技时代,进入数
字经济时代,进入世界经济
一体化时代,整个语言学的
地位将会越来越提高,社会
对汉语语言学的需求将会越
来越大。”
在语言研究步入前所未
有的深度科技化时代这一大
背景下,研究者唯有从思想
上领悟时代发展的本质,方
能把握时代精神,顺应时代
潮流,推动学科发展。对此
,有学者提出,“21世纪人
文主义要有一个大思路,那
就是步入深度科技化时代的
人类正在攀爬巨大的技术悬
梯”。究竟如何打造理想的
语言学技术悬梯并尽其所长
?笔者认为,把握好以下三
点至为关键。
第一,认清学科发展交
融的特点与趋势。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
交叉与融合,是21世纪科学
发展的总体走向”,语言研
究者要洞悉这一发展趋势,
见微知著,顺势而为。
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重
要特点之一就是分化与整合
并存,“整合和离析是互相
对立而又相辅相成的两个过
程”,分化使得科学研究愈
加专门化、精细化、深入化
,如此一来,自然能产出更
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然而
,学科分化的精细度越高,
科学研究的专门化、境域化
与客观世界的开放性、系统
性之间的矛盾就越突出。因
此,反过来走整合之道,充
分利用分类精细的学科优势
,重新进行学科的整合研究
就成了各学科领域的当务之
急:或在学科群内觅求不同
学科之间的空白区与边缘区
,发掘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或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
法弥补本学科知识体系的缺
口,解决当下的“瓶颈”问题
。“科际整合”的研究理念促
使大量综合性、边缘性、交
叉性的学科应运而生,进而
给原来的研究领域带来革命
性变化,产出颠覆性成果。
语言学的研究向来重视
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广泛汲
取哲学、社会学、人类学、
民俗学、教育学、心理学、
行为科学等其他社会人文学
科的养分。进入当代,特别
是21世纪以来,大量借鉴数
学、化学、医学、计算机科
学等自然科学的经验。语言
学与不同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促进了学科的蓬勃发展。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应充
分把握这一大趋势,不仅要
进一步促进与社会学、心理
学等人文学科的融合,更要
积极加强与计算机科学、信
息科学等自然学科的整合,
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做好
跨学科的充分准备。
第二,拓展口语语法研
究的广度与深度。
口语是交际中使用最多
的语言资源,具有极为重要
的研究价值。汉语学界对口
语研究向来较为重视。早在
1961年,吕叔湘先生在《
汉语研究工作者当前的任务
》一文里谈及语法研究的任
务时提出:“另外一个重要
的课题是口语语法的研究”
,“进行口语语法的研究,
不光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口语
,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书面
语”。1980年,在中国语言
学会成立大会上,吕叔湘先
生在《把我国语言科学推向
前进》的发言中再次强调:
“过去研究语言的人偏重书
面语材料,忽略口头材料,
这是不对的。口语至少跟文
字同样重要,如果不是更重
要的话;许多语言学家认为
口语更重要,因为口语是文
字的根本。”
汉语研究一贯重视对口
语现象的描写和考察,赵元
任(Chao,1968)、陆俭
明(1980)等研究堪称代
表。20世纪70年代,曹逢
甫(Tsao,1979)以汉语
会话为语料,系统研究了汉
语的话题和语序等问题。此
后,陶红印、方梅、李晓婷
等学者也致力于运用当代功
能语言学的前沿理论对口语
现象进行研究,取得了很多
富有启发的成果,将口语语
法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层次

总体而言,无论是从重
视程度还是从研究深度来看
,学术界对口语语法的研究
都尚显量小力微。主要体现
在三个方面:其一,口语语
料库资源有待开发。目前口
语语料库资源匮乏,这与口
语语料采集历时长、转写难
度大、建库成本高等因素有
关。口语语料库开发的滞后
,严重影响了口语语法研究
的进展。其二,研究队伍规
模有待扩大。尽管不少前辈
与时贤呼吁要特别重视口语
语法研究,但时至今日,真
正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者人
数依然不足,就口语语法研
究的重要性而言,队伍规模
难以满足该领域的研究需求
。其三,研究层面有待深化
。目前大多数的研究侧重于
从句子层面考察语法实体的
表义特点与语用功能,难以
从本质上揭示口语语法的真
正面貌。
鉴于此,口语语法研究
的广度和深度亟待大力拓展
。我们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出
台有力的措施鼓励与支持口
语资源建设,期待更多的研
究者加入口语语法的研究行
列。在具体研究中,应大胆
突破以往的句子层面,从话
轮组织、序列结构等范畴切
入,在社会行为与社会活动
中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3: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