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西游记英译史研究 |
分类 |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
作者 | 王文强 |
出版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经典作品,它与《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并称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自问世以来,凭借其精彩的故事情节、诙谐有趣的文字,吸引着无数的读者。这部小说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而且被译成多国文字,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其中,英语译文的数量最多、影响最大。本书采用描述翻译学和翻译史学研究的方法,力图对《西游记》在英语世界的译介进行系统的研究。研究发现,受历史文化语境、译者文化身份以及他们不同翻译目的等因素的影响,译者笔下的译文差异明显,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同时,这些译者对《西游记》的翻译阐释在很大程度上与译者身份、《西游记》学术研究史紧密相连;原著的主要人物形象之所以在译本中发生“变异”,也在很大程度上与上述几个因素息息相关。 作者简介 王文强,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安徽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在《中国翻译》《外语学刊》《外国语文》《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国际汉学》《新文学史料》《燕山大学学报》《中国文化研究》《山东外语教学》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一般项目“《西游记》英译史研究”,2021年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类重点项目“赋体文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研究”。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选题意义 第三节 研究范围的界定 第四节 本书所涉及的翻译理论 第五节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传教士汉学家对《西游记》的译介研究(1822—1916) 第一节 本阶段《西游记》在英语世界的“隐性传播”探究 第二节 作为“显性传播”的《西游记》英译文 第三节 本阶段《西游记》“显性译文”的译者身份探析 第四节 本阶段译者的译介动机考察 第五节 “援佛人耶”:李提摩太对《两游记》的“基督式”阐释 第六节 本时期《两游记》译介之不足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西游记》在英语世界传播的启蒙期(1917—1932) 第一节 库寿龄《中国百科全书》对《两游记》的介绍 第二节 文仁亭有关中国神话作品中的《两游记》 第三节 东方佛学的“西游记”:海伦·海耶斯《两游记》英译本研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西游记》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繁荣期(1942—1968) 第一节 倾听译者的心声:阿瑟·韦利的《西游记》英译本研究 第二节 英语世界中国文学教材中的《西游记》研究 第三节 作为儿童文学与幽默小说的《西游记》英译本 第四节 林语堂著述中的《西游记》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当代《西游记》英译的学术转向——以余国藩译本为中心 第一节 余国藩其人介绍 第二节 “全译时代”与译者素养:余国藩《西游记》全译本诞生的原因探析 第三节 余国藩的《两游记》学术研究探析 第四节 余国藩对《两游记》宗教元素的认知 第五节 坚持“可译性”——余国藩《西游记》翻译策略探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本研究的发现 第二节 本书的不足之处 第三节 后续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美国传教士吴板桥《西游记》英译本底本考辨 序言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 名著”之一,《两游记》自 问世以来就受到中国读者的 喜爱。不唯如此,早在 1758年,日本著名小说家 西田维则就开始了这部小说 的翻译工作。其后,随着西 方基督教传教士在华传教的 展开,这部小说也逐渐走入 他们的视野。此后,尽管这 部小说的译介主体在不断变 化,《西游记》在西方世界 的译介进程却从未中断过。 其中,这部小说的英语译文 (本)数量最多、影响最大 。自1822年马礼逊在《华 英字典》中首次收录《西游 记》巾的部分谚语开始,到 1983年余国藩的《西游记 》全译本问世,这部小说在 英语世界从“种子”到最终“ 成型”共历经了160余年的历 史。1961年,阿瑟·韦利的 《西游记》英译本《猴》被 列入象征世界文学经典的“ 企鹅经典丛书”(Penguin Classics),成为最早被该 系列丛书收录的中国文学作 品之一,由此可以看到这部 小说作为“世界文学”的影响 力。然而,与《红楼梦》《 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三 部小说相比,学界对《西游 记》英译的研究相对滞后。 目前,国内外尚无系统、全 面研究《西游记》英译史的 著作问世,这显然与这部小 说在英语世界强大的影响力 并不匹配。有鉴于此,我们 认为很有必要对《西游记》 英译史进行系统的研究。 本书采用描述翻译学和 翻译史学研究的方法,主要 探讨以下问题:第一,在不 同历史时期,《西游记》的 译者选取翻译这部小说的原 因是什么?译者的身份如何 影响他们对这部小说的理解 和认知?第二,自《西游记 》问世以来,有关这部小说 主题的解读在中国莫衷一是 ,那么,来自异域的译者如 何定义《西游记》的主题? 他们的阐释与解读与国内学 术界及汉学界对这部小说的 学术研究义有何联系?第三 。正如安德烈·勒菲弗尔所 指出的,翻译实质上是译者 对原作进行的文化层面改写 ,在经历改写而成的《两游 记》英译本中,译本的主要 人物在形象上是否与原著一 致?如果发生了“变异”,那 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 么? 研究发现,受历史文化 语境、译者文化身份以及他 们不同的翻译目的等因素的 影响,译者笔下的译文(译 本)差异明显,在不同历史 时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同时,这些译者对《西游 记》的翻译阐释在很大程度 上与译者身份、《西游记》 学术研究史紧密相连;而原 著的主要人物形象之所以在 译本中发生“变异”,这在很 大程度上也与上述几个因素 息息相关。根据译者身份、 翻译目的、译本(文)形式 、译本影响,以及译者对这 部小说的阐释与解读,本书 将《西游记》在英语世界的 译介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1822年至 1916年,这一阶段的译介 主体以传教士为主,《西游 记》在很大程度上充当着传 教工具的角色,原著的文学 性并没有得到重视。第二个 阶段为1917年至1932年。 库寿龄首次在英语世界否定 了“丘处机作者论”的观点, 之后海伦·海耶斯的节译本 在英国、美国出版,尽管海 伦·海耶斯对《西游记》的 阐释存在着以偏概全的倾向 ,然而她在序言中大幅引用 胡适《<西游记>考证》的 最新成果,这意味着《西游 记》走出了“传教士阐释阶 段”,正式在英语世界开启 了“现代之旅”。第三个阶段 为1942年至1968年,阿瑟· 韦利的《西游记》英译本在 英语世界广受赞誉,通过他 的译本,原著的文学性在很 大程度上得到彰显,译者精 心塑造的“猴王”形象深入人 心;此外,《西游记》为“ 神话小说”“滑稽小说”的主 题定位通过韦利译本被广泛 接受。第四个阶段为1969 年至1983年,在杜德桥、 余国藩等学者的推动下,《 西游记》的学术研究进入崭 新的阶段。余国藩集《西游 记》研究者、翻译家、汉学 家于一身,他将学界最新研 究成果融汇到自己的译本中 ,这让他的译本充满着浓厚 的学术气息。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代 表作品之一,对《西游记》 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历程的考 察。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了 解影响中国古典文学域外传 播的诸多因素,并把握其在 英语世界的译介特点。从中 我们可以总结经验,为今后 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外译事 业提供借鉴。从而加快中国 文学“走出去”的步伐。 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 我衷心感谢孙会军教授。在 我读博时,每当遇到佳句, 我总会默默地用心记下来, 因为在我心中,这些佳句是 代表她学术、为人的最佳表 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 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我想,这应该 是描述孙教授最好的句子了 。她引领我进入学术的殿堂 。看着我逐渐成长。当我身 处狂风暴雨之时,她给予我 最大的关怀,让我在寒冷的 冬天感受到了阳春的温暖。 在求学过程中,我得到 吴赟教授、魏家海教授、王 树槐教授、陈靓教授、李志 岭教授、查明建教授、顾钧 教授、王建开教授等前辈的 指导和帮助。他们渊博的知 识、深邃的思想给我很大的 启发。“志合者,不以山海 为远。”感谢我的朋友余义 勇、张蓓、杨勇彪、葛文峰 、董明伟、宫诗怡、孙雁冰 、邓兆红、洪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