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谭鑫培/新编历史小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么书仪 |
出版社 | 文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谭鑫培传记,他一生创造了为数众多的艺术形象。由于他善于体察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精神气质,因而演来无不形神毕肖。熟悉谭派艺术的著名票友陈彦衡说:“谭鑫培演孔明有儒者气,演黄忠有老将风,《胭脂褶》之白槐居然公门老吏,《五人义》之周文元恰是市井顽民。流品迥殊而各具神似。”他在塑造人物时,不仅注意形象的真,而且讲求艺术的美,在唱念做打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创造,以声调悠扬婉转,长于抒情取胜,但有时不免略带感伤。 目录 一、清代戏曲的酝酿期 二、清代戏曲的高潮期和变革期 三、清代戏曲的全盛期 四、谭鑫培的天时、地利、人和 五、首席内廷供奉的殊荣 六、民间伶界大王的荣耀 七、谭鑫培受辱殒命 序言 “新编历史小丛书”承自 20世纪60年代吴晗策划的“ 中国历史小丛书”,其中不 少名家名作已经是垂之经典 的作品,一些措辞亦有写作 伊初的时代特征。为了保持 其原有版本风貌,再版过程 中不做现代汉语的规范化统 一。读者阅读时亦可从中体 会到语言变化的规律。 “新编历史小丛书”编委 会 导语 谭鑫培的唱腔不但集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王九龄、卢胜奎、冯瑞祥等唱法之大成,而且广泛吸取了青衣、老旦、花脸各行的唱法以及昆曲、梆子和大鼓的音调,巧妙地融于老生唱腔中而不露痕迹,又能统一于自己的独特风格之中,自成一家。 精彩页 一、清代戏曲的酝酿期 清代京师北京,在唐虞时名为幽州,沿革过程之中的曾用名很多:冀州、蓟、燕、上谷、广阳、涿郡、范阳、燕京、析津、金中都、元大都、北平……都是。 明代的“燕京”,开国时称“北平”,后来称为“北京”,永乐十九年正式成为都城。嘉靖三十二年,于九城之南,前三门(正阳门、宣武门、崇文门)之外,筑“重城”包京城南一面,转抱东西角楼止,重城的修筑,使原本四方形的北京城,变成了“凸”字形。这重城就是明代的“外城”,也叫作“南城”。 清代继辽、金、元、明之后,亦定鼎于北京,不仅城垣建置、九门之名一仍其旧,而且连京师的名称也沿用明代——仍然叫作北京,《大清一统志》说得清楚: 京城周四十里,高三丈五尺五寸。门九:南曰正阳,南之左曰崇文,南之右曰宣武,北之东曰安定,北之西曰德胜,东之北曰东直,东之南曰朝阳,西之北曰西直,西之南曰阜城。明永乐七年为北京城,十九年乃拓其城。本朝鼎建以来,修整壮丽,其九门之名则仍旧焉。 外城包京城南面,转抱东西角楼,计长二十八里,高二丈,亦曰外罗城。门七:南曰永定,曰左安,曰右安,东曰广渠,西曰广宁,在东西隅而北向者,东曰东便,西曰西便。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古代叙述方位左、右的时候,都是以紫禁城的金銮殿为坐标的,所以前门东边的崇文门在左、西边的宣武门在右、左安门在东、右安门在西。 京城“九门”和外城“七门”的名称,在民间还有约定俗成的叫法,老百姓把朝阳门还叫齐化门,管阜成门叫平则门,那可是元朝留下来的旧名字,其他管宣武门叫顺治门,正阳门叫前门,崇文门叫哈德门,广渠门叫砂锅门或者沙窝门,左安门叫江擦门,右安门叫南西门,广安门叫作广宁门或者彰义门…… 清代京师的“京城”也叫“内城”,由八旗驻防“拱卫皇居”。《八旗通志》说是: 镶黄居安定门内,正黄居德胜门内,并在北方。正白居东直门内,镶白居朝阳门内,并在东方。正红居西直门内,镶红居阜成门内,并在西方。正蓝居崇文门内,镶蓝居宣武门内,并在南方。盖八旗方位相胜之义,以之行师,则整齐纪律,以之建国,则巩固屏藩,诚振古以来所未有者也。 也就是说,按照这样的方位布置八旗军队,可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清兵定鼎北京以后,多尔衮首先用地毯式轰炸的办法清理了北京城:皇帝住进皇城,八旗军队驻扎内城,而内城的汉族人在三天之内全部迁往外城……(见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史编写组编写的《北京史》增订本)这一名为“满汉分居”的政策,是满族贵族在京畿实行“圈占”房屋和土地行为的根据。 域外的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是: ……公元1664年,当那位不祥的人物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时,全部清兵一共只有“八旗”六万人……那时中国本部十八行省人口上亿(十足人口)…… 入关的八旗官兵人数六万,面对的却是一亿汉族臣民啊——满族的君主从一开始就把满人和汉人分开居住,可能主要是出于“管理”和“提防”的考虑。 清代的“外城”,老百姓叫“南城”,由于京师内、外城的居民成分不同,因而分工、职能也不同,内城住着满族统治集团和他们的下属(帝王、贵族、官僚、地主、书吏、太监、差役)以及他们的保卫者——八旗官兵;而“外城”则聚集了汉官、汉人士绅、文士、商户、工匠等。也就是说,“内城”有全国最大量的寄生者,而“外城”则主要是内城居民的“后勤”,他们负责维持整个都城的运转…… 善于商业构想的汉族人,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就完善了南城的建设,使北京南城成长为京师的商业和娱乐中心。 南城成为整个城市粮食、蔬菜,以及日用百货的集散地,每天忙碌无暇。 南城成为商贾云集、店铺如林的处所,行人如梭、车马如龙。 南城成为饮食胜地,从满汉全席到茶楼茶馆,丰俭齐备。 南城成为娱乐、休闲场所的集中地:听戏、打茶围、走票、看杂耍……应有尽有。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晚清以至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而清代戏曲的繁荣鼎盛,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清代戏曲的繁荣,呈现出一种与元杂剧、明传奇完全不同的方式:戏曲席卷了整个社会的各个阶层:帝王皇族、高官显宦、书生举子、商贾豪客、平民百姓、三教九流……几乎整个清代,戏曲都带有“流行”和“时尚”的意味,引发无数汉族人和满族人不可思议的兴致,为了听戏、学戏和票戏,投入了不可计数的兴致、精力和财力…… 清代从顺治到光绪,九位帝王,再加上西太后,无一例外都是戏曲的爱好者,他们的爱好,使得清代宫廷的戏曲演出热烈、持久而且花样翻新,而宫廷戏曲的排场和热烈,影响和提升了戏曲在民间的地位,鼓励了民间的戏曲演出经久不衰地保持着繁荣昌盛。 P1-10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