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有灵,物周为器。器物之上,常见匠人之心,常怀生活高意。每一件古物,都是生命的延续,不仅连接了生死,也融洽了人生;每一件古物,都是时间的沉淀,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匠心、气度和灵性。
沈从文的前半生献给了文学;后半生投身于文物,把满腔爱与美的热忱投入到文物研究上,取得了与自身文学成就比肩的卓越成果。本书精选沈从文有关古代器物研究的文章,既有横向上对书画、玉石、古镜、瓷器、车马等分门别类地阐释,也有纵向上以时间为轴论述文物的发展演变。一器一物背后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智慧与信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古物之美(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作者 | 沈从文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万物有灵,物周为器。器物之上,常见匠人之心,常怀生活高意。每一件古物,都是生命的延续,不仅连接了生死,也融洽了人生;每一件古物,都是时间的沉淀,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匠心、气度和灵性。 沈从文的前半生献给了文学;后半生投身于文物,把满腔爱与美的热忱投入到文物研究上,取得了与自身文学成就比肩的卓越成果。本书精选沈从文有关古代器物研究的文章,既有横向上对书画、玉石、古镜、瓷器、车马等分门别类地阐释,也有纵向上以时间为轴论述文物的发展演变。一器一物背后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智慧与信仰。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县人,苗族。沈从文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专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沈从文一生笔耕不辍、著述颇丰,作品结集有八十余部,是中国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位。著有小说集《边城》《长河》《八骏图》《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蜜柑》,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文论集《云南看云集》《烛虚》,长篇童话《阿丽思中国游记》,论著《中国服饰史》等。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风格独特,融写实、记叙、象征于一体,字里行间散逸着迷人的乡土气息,并有着对人性的隐忧和对生命哲学的思考,被誉为“中国乡土文学之父”。 目录 书画记 读展子虔《游春图》 谈谈《文姬归汉图》 维摩诘故事画问题 《高逸图》的伪托痕迹 白沙宋墓壁画 玉石记 中国古玉 玉的应用 玉的价值判断色泽问题 古镜记 古代镜子的艺术 唐卷枝花镜 西王母画像镜 镜子的故事(上) 镜子的故事(下) 古瓷记 中国古代陶瓷 陶瓷装饰艺术的进展(上) 陶瓷装饰艺术的进展(下) 车马记 谈车乘 谈辇舆 从一个马镫图案谈谈中国马具的发展及对于金铜漆镶嵌工艺的影响关系 试释“长檐车、高齿屐、斑丝隐囊、棋子方褥” 考工记 扇子史话 龙凤艺术——龙凤图案的应用和发展 漆工艺问题 螺甸工艺试探 导语 沈从文倾尽半生心血之作,古典文物研究鉴赏入门书。 玉器中的璧、环、瑗有什么区别?古代的镜子长什么样?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在哪?古人的交通工具有哪些?马镫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古代的扇子长什么样?漆器为什么走向衰落?什么是螺甸? 翻开本书,在一器一物中读懂中华五千年的匠心、气度和灵性。越是古老的,越是美好的。古朴的铜器,温润的玉器,晶莹的瓷器,华美的漆器,皆散发着一股柔情,让人亲近,又使人平静。 精彩页 这个画入故宫年月,或在明代严嵩家籍没时,或时间稍晚,约当十八世纪。流落民间却并不多久。一九二四年溥仪出宫时,带走了大约几百种旧藏贵重字画,就中即有名画一堆。照故宫溥仪起居服用日常生活看来,不像是个能欣赏字画的末世帝王,所以把这些劳什子带出宫,用意当不出二事:一换钱,托罗叔言”转手换日人的钱;二送礼,送日籍顾问及身边一小群遗老应时进见行礼叫一声“万岁”的赏赐。可是这些画后来大部分都给了溥杰,有些“九一八”后即流传平津,有些又在抗战胜利后,才从各方面转到当时东北接收大员手中,或陆续入关。关于这个《游春图》的旅行经验,一定还包含了一段长长故事,只可惜无一个人详悉。我从昆明随同北大返回北平时,是一九四六年夏天,这幅画在琉璃厂玉笥(si)山房一位马掌柜手中待价而沽,想看看得有门径。时北大拟筹办个博物馆,有一笔钱可以动用,我因此前后有机会看过六次。我觉得年代似有问题,讨价又过高,未能成交。我的印象是这画虽不失为一件佳作,可是男子的衣着、女人的坐式,都可说有问题,未必出于展子虔手笔。约过一年后,画已转入张伯驹先生手里,才应燕大、清华友好请求公开展览了两次。当日展览会四十件字画中,陆机②《平复帖》数第一(内中有几个章草字失体,疑心是唐人摹本)。《游春图》作画幅压卷。笔者半年中有机会前后看过这画八次,可说十分幸运。凡看过这个尺寸较高小横卷的人,在记忆中必留下一点印象:不能如传说动人,却会引起许多联想。尤其是对于中国山水画史还感兴趣的人,可能会有些意见,即这幅画在设计上虽相当古,山石处理上也相当怪,似熟悉,实陌生。保留印象一面和其他一些佳迹名墨相融会,一面也觉得稍有扦格”。这个“融会”与“扦格”原居于相反地位,就为的是画本身离奇。我说的是辽阳汉墓日人摹下的壁画、通沟高句丽坟内壁画、相传顾恺之《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孝子棺刻画、北魏敦煌着色壁画《太子舍身饲虎图》、高昌着色壁画《八国王子分舍利图》、世传王维《辋川图》、传世《明皇幸蜀图》(实即《蜀道图》)……以及故宫和日本欧美所收藏若干种相传唐人山水画迹,都和这画有些矛盾处。若容许人嘀咕时,他会发生下面疑问: 这画是展子虔画的? 若说是真的,证据在什么地方?从著录检查,由隋郑法士《游春山图》起始,唐宋以来作春山图的名手甚多,通未提及展作此画谁能确定这幅画怡怡是展子虔手迹?就是有个宣和题签,也并不能证明画的真实可信。从《贞观公私画史》到《宜和画谱》,这画似均未人录,装裱也非《云烟过眼录》所谓中兴馆阁旧式。被认为展子虔作《游春图》,实起于元明间。然而元代专为大长公主看画作题的冯子振辈,虽各有几行字附于卷后,同是侍奉大长公主的袁桷(jue),于至治三年(1323年)三月,在大庆寺看画三十六,却不记《游春图》。明茅维、詹东图、杨慎,都似乎看到过这幅《游春图》或相类而不同另一幅,当时可并无其他相关比证,证明的确是展画。若说它是假的,也很难说。因为画的绢素实在相当旧,格式也甚古。从格式看,可能是唐人画。即或是唐人手笔,也可能属于《宣和画谱》记载那四十多幅“游春山图”中之一幅,还可见出隋人山水画或展子虔画本来样子。尤其是彦粽①、张彦远意见,有些可以作为展画注解。 也许我们得放弃普通鉴赏家所谓真假问题,来从前人画录中,试作点分析检验工作,看看叙录中展子虔作过些什么画,长处是什么,《游春图》和他有无关系。可能因为这种分析综合,可以得到一点新的认识;也可能结果什么都得不到。我的意思是这种分析虽无从证实这幅画的真伪,却必然可以引起专家学人较多方面观摩推论兴趣。我不拟涉及收藏家对于这幅画所耗费的经济价值是否值得,也不打量褒贬到鉴古家喷喷称羡的美术价值是否中肯,却希望给同好一种抛砖引玉新的鉴定工作的启发。我相信一部完善的中国美术史,是需要有许多人从各种角度注意提供不同意见,才会取得比较全面可信证据并相对年代的。 P4-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