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红楼梦的读法
分类
作者 叶思芬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叶思芬教授作为风靡台湾地区的“四大红楼解梦人”之一,曾在台北医学大学、台湾科技大学、敏隆讲堂等地常年主讲《红楼梦》,博采众长,细致入微,启门外者入门,带入门者窥径。
叶教授兼治《红楼梦》与《金瓶梅》这两部代表中国古代小说高峰的经典名著,带领读者品味其人物角色的成长、努力、彷徨、超越或解脱,凸显名著中少人关注的精妙细节,串起原作者良苦用心的草蛇灰线。
读《红楼梦》可用不同视角:可回归清贵族公子的日常读之,可以受启发的作家视角读之,可以众生皆苦的慈悲心读之,亦可以为青少学子、初读红楼者发蒙解惑读之。叶教授的精心解读,能让我们重拾内心柔软,寻回蒙尘天真,理解红楼,爱上红楼。
作者简介
叶思芬,台湾大学中国艺术史硕士,现任教于台湾科技大学,讲授《红楼梦》、艺术赏析、饮食文学等课程。著有《千载余情》《台湾美术全集14——陈植棋》。近十年于敏隆讲堂先后开讲《成住坏空看(红楼梦)》、张爱玲、历代短篇小说、故宫书画精华及《世道人心话金瓶》等课程。
目录
自序:摆渡
红楼“成”篇:幽微灵秀地
红楼“住”篇:眼前春色梦中人
红楼“坏”篇:寂窦帘栊空月痕
红楼“空”篇:悲金悼玉红楼梦
前言:《红楼梦》的美好与感动
一、入我门来一笑逢
二、无一物中无尽藏——成为名著的理由
(一)不真实的真实
(二)言人情,话沧桑
(三)文化的百宝箱,人物的画像廊
(四)写出人生的矛盾、冲突、取舍
(五)女子可以有才,读书不为功名
(六)至情至性,有情天地
(七)无一物中无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
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曹雪芹的爱与坚持
(一)出身低微,因缘富贵
(二)曹家的盛世与隐忧
(三)雍正继位,曹家被抄
(四)曹雪芹与脂砚的关系
(五)富贵世家的彻底衰败
(六)十年写就《红楼梦》
四、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从人物、情节、环境认识红楼世界
(一)文学上共同的乡愁
(二)《红楼梦》人物世系图
(三)大观园的巧妙构思
(四)蕴涵丰富的目录表
红楼“成”篇:幽微灵秀地
成篇01 故事开始:黛玉入府
跟着黛玉进贾府
象征与预言
先声夺人王熙凤
浑身是戏,展现能干
懂得大家族规矩的黛玉
压低读者对主角的期望值
一个说出口,一个放心里
宝玉排玉的象征意义
小中见大的第三回
成篇02 刘姥姥进府:生动的感官体验
从另一个角度看贾府
刘姥姥的感官休验
王熙凤的两种出场:对上邀宠,对下摆谱
两个厉害角色的对话
正写、侧写、层层堆栈
成篇03 贾府另一面的气派与黑暗
送宫花,首先点出薛宝钗个性
慢慢拉长线铺排
不挑明却更堪玩味
黛玉得罪人,宝玉找台阶
一个老仆的作用
成篇04 因空见色:风月宝鉴
以象征性手法写少男的性觉醒
“意淫”不过是“体贴”二字
暗写王熙凤与贾蓉的私情
风月宝鉴的象征意义
被删掉的一段
成篇05 梨香院里的笑声
不同的笑,不同心情
薛宝钗的出场
众人捧在手心的公子哥儿
宝玉眼中的宝钗,宝钗眼中的宝玉
天生的玉,后天的金
两大女主角的过招
老仆对上新来的亲成
黛玉的酸意与嘴利
宝玉难得发火的缘由
食物背后的意义
成篇06 红楼品位;贾府的吃穿用度
富不等于贵
不是谁都写得出富贵
粗莱细做,讲究细节
清楚分明的饮食等级
贵气精细的费府饮食
“富贵”得用对比、烘托手法
超越时代,解放足下
极品软烟罗
华美衣裳背后的意义
独一无二的大观园
富责人家的出行
成篇07 谜样人物秦可卿
种种安排都有用意
曹雪芹的感慨
甲戌脂评的清楚提点
曹雪芹埋下的线索
丫鬟不寻常的反应与贾蓉的消失
因何托梦?为何能列正册?
不断发生的“成住坏空”
秦钟——“情种”没能好好发挥的角色?
成篇08 有凤来仪:贵妃省亲
唯宝玉与他人不同
有接驾经验,方写得出如此大场面
骂儿子给别人看的传统父亲
贾政的自惭形秽与嫉妒
结构紧密,带出宝黛二人情谊
森严庄重的皇家气派
贾妃的几番落泪
短暂的天伦之乐
四出乱了章法的戏?
苦海慈航,热文冷收
红楼“住”篇:眼前春色梦中人
住篇01 人生自是有情痴:贾宝玉
令人心疼的败家子
有主张、神全的逸品
温柔细致的多情公子
纯真率性的年代
成长的“眼泪三部曲”
一体两面的甄宝玉、贾宝玉
宝玉对人间的交代
过尽千帆
住篇02 无可云证:宝玉与黛玉的爱情和生命取向
宝玉、黛玉彼此钟情的原因
“知心着意”的甜蜜
两个人的定情物
开心欢笑的黛玉
急痛迷心的宝玉
绝望的异床同梦
最后的告白与告别
住篇03 理性与感性:宝钗、黛玉各自的生命取向
不同的出身背景
现实生活的落差
个性之生成与形成
无我与有我
生活技术家和生活艺术家
立体的人生,立体的人物
任是无情也动人
生死同命,谁的悲剧性大
住篇04 红楼韵事:美好动人的场景与诗词
明清的园林艺术观
魅力独特的空中楼阁
红楼韵事的发生地
黛玉葬花与伤春
慢慢酝酿而出的《葬花词》
那一个秋雨的夜晚
灯影朦胧,人影朦胧
住篇05 大观园的优伶幽事
任人随时捧高,随时摔下
才艺卓越的龄官
大观园中另一场小小的爱情故事
为何龄官就在书里消失了?
天真任性的芳官
美优伶斩情归水月
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住篇06 六个生日的比较
豪门的一场小巧生日宴
从大有面子到大失面子
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喧嚣多彩中的一抹素
文雅韵致、平等欢乐的夜宴
外强中干的八十寿宴
曲终人散
序言
《红楼梦》的美好与感

一、入我门来一笑逢
张爱玲曾说:“我们下一
代,同我们比较起来,损失
的比获得的多,例如,他们
不能欣赏《红楼梦》。”若
用张爱玲这个感慨来说,翻
开此书的读者,以及将与诸
位共同欣赏《红楼梦》的我
,都是很幸福的。我们能去
接近这一场梦,去看看它的
迷人之处。
比张爱玲的时代更早的
清朝嘉庆年间就流传着一种
说法:开谈不说《红楼梦》
,读尽诗书也枉然。这句话
意指,当时人们聊天,一定
会聊到《红楼梦》。如果人
家在讲黛玉葬花、讲薛宝钗
、讲贾宝玉,你却跟不上,
那你肯定落伍了,就算读尽
诗书也枉然。原来,《红楼
梦》在当时就是这么流行。
但《红楼梦》真正能普及,
让所有人都可以读得到、看
得懂的时代,还是要到二十
世纪,尤其在五四时期被众
多才子极力赞扬、相继研究
之后,它最终成为一部传世
经典。
二十世纪的汉学界有三
大显学:敦煌学、甲骨文学
和红学。有趣的是,敦煌学
和甲骨文学,都是先有考古
发现,比如从藏经洞里找到
文献,从安阳殷墟里挖出写
有文字的龟甲、兽骨。这些
文物被考古工作者发现后便
形成显学,而红学则恰恰相
反。
《红楼梦》是一本虚构
小说,它明明白白地告诉读
者,此书内容是rr真事隐去
,假语存焉”,“假作真时真
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可就是这样一部纯属虚构的
小说,居然可以掀起一股考
古热潮。不知有多少人在寻
觅大观园的原址,研究曹雪
芹究竟是谁等。
更有趣的是,凡是热衷
于这门学问的人,最后都成
了“红迷”(这已成为一个特
有的名词)。也就是说,几
乎每一位红学家跟每一位《
红楼梦》的读者一样,都是
“红迷”。前文化部部长王蒙
曾说,从来没有一种学问可
以像《红楼梦》这样,在找
曹雪芹的埋葬地,或是他卖
文为生的地方,如同在勘探
石油,或者像在追寻失散己
久的亲人那样掏心掏肺、牵
肠挂肚。这就是红学家跟其
他研究者不太一样的地方,
他们把热切的心、深厚的情
一并放进去了。王蒙在卸下
文化部部长任后,迫不及待
地写了很多关于《红楼梦》
的文章,可见他真是一个标
准的“红迷”。
记得台湾地区知名历史
小说家高阳曾说过,《红楼
梦》嘛,前人已经讲过千言
万语,后人还有万语千言要
说,所以呢,我就不想多说
了。结果呢?整套《高阳全
集》,从第三集到第十一集
,都和曹雪芹、《红楼梦》
有关,像《茂陵秋》《大野
龙蛇》《三春争及初春景》
,还有《曹雪芹别传》等。
高阳不仅说了,而且说的又
何止千言万语!可见他也是
一个不折不扣的“红迷”。
《红楼梦》里妙玉有一
句话:“入我门来一笑逢。”
我们可以把这个门当作《红
楼梦》的门,“入我门来一
笑逢”,就是千万个读者、
千万个学者,在《红楼梦》
里一笑相逢,而且从此都乐
在其中了。
红学大概可以分三个类
别:考证、索隐、内容。
考证就是研究版本的问
题。《红楼梦》的版本非常
多,光是有脂砚斋跟畸笏叟
等人眉批的版本,也就是所
谓的手抄脂评本就有十二种
之多。后来还有木刻印行的
程甲本、程乙本,所以大概
来讲,我们现在看到的《红
楼梦》版本至少有十四种,
若要细分,还有更多。
为什么有这么多版本?
有一个有趣的说法:当初曹
雪芹写《红楼梦》,并不打
算出版,反正也没人敢出版
,他只是寄感慨于文章,有
点把它当成游戏一样来书写
。写的时候,他旁边有一位
年纪稍微比他大一点的兄长
,可能就是他的堂哥曹天佑
。曹天佑提供故事题材,有
时也提建议,两个人一起创
作。曹雪芹开始写《红楼梦
》时,他的朋友就很喜欢看
。曹雪芹也曾讲过:你们如
果给我弄南酒、烧鸭,我就
给你们讲。他通常写个一回
半回,朋友就拿走,但想读
的朋友不止一个。比如:A
拿去,B说一个礼拜之后轮
到他,可是A来不及读完,
所以就会请他家里面的清客
、门客先抄下来,再拿给B
。可是抄书的人有时候抄得
累了,就把文字给缩减了,
也许十句缩成八句,有时候
又自作聪明,还顺便改一下
。而且,他们在抄的时候,
不只原文,甚至连脂砚斋等
人的眉批也抄了进去,以至
于有时候抄着抄着,眉批就
和正文连在一起了。等传到
B,B再找人抄写一份,传
到C,C再抄写一次。等稿
子传回来后,曹雪芹可能又
改了一次,所以就出现了不
同版本的落差。脂砚斋自己
评《红楼梦》,也是一评再
评,一次又一次地加,一次
又一次地改,导致版本变得
非常混杂。
在诸多版本中,现存最
早的版本,应该是胡适取得
的乾隆十九年手抄的《脂砚
斋重评石头记》,简称“甲
戌本”。甲戌年是1754年,
而曹雪芹是1763年过世的
,所以甲戌本应该是现存最
早的版本,可是它只有最前
面的十六回,内容残缺。
现存手抄最完整、文字
最多的是1760年脂砚斋凡
四阅评过的庚辰秋月定本,
简称“庚辰本”。它总共有七
十八回,不过中间落了好多
回,有些片段也残缺不全。
而且,不论是甲戌本还是庚
辰本,都是不知道经过多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4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