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关注转型时代的思想世界,着重探讨近代的“经子关系”命题,并围绕“原儒”和“回归原典”两大主题而展开,通过比较康有为、章太炎、熊十力等对儒家的探源及其创构的新经书系统,呈现近代经学与子学之间的交往互动,据此阐述康、章、熊等对经子之学在现代转型的沉思,进而揭示中国哲学思想发展演变的内在更新机制,观照中国哲学及其学科的建构是如何回应“中国向何处去”“中国文化向何处去”等时代性问题。 目录 绪论 一、“经子关系”解题 二、“原儒”述要 三、“回归原典”释义 第一章 乾嘉时期的“回归原典”及经子关系之转向 第一节 道论与经子的源流关系 第二节 六经正名与传记的还原 第三节 “回归原典”与经书系统的重建 第四节 乾嘉以降的经子关系论 第二章 康有为“原儒”及其经子关系论 第一节 儒、儒家与儒教 第二节 先秦儒家的源流与学统 第三节 诸子为儒家之流裔 第三章 “六经五记”:康有为的新经学思想 第一节 经传辨伪与正名 第二节 “六经五记”经书系统 第三节 天元性命之仁学 第四节 仁爱的大同世界 第四章 章太炎“原儒”及其经子关系论 第一节 “原儒”及儒学与经学之辨 第二节 史学与哲学 第三节 考据与义理 第四节 求是与致用 第五章 “四玄”:章太炎的新经学思想 第一节 经传正名 第二节 “四玄”经书系统 第三节 “无我”的一贯道体 第四节 忠恕、克己与绝四的工夫论 第六章 熊十力“原儒”及其经子关系论 第一节 儒家源流与学统重建 第二节 儒学与民族文化认同 第三节 《易》为中国学术思想之源 第四节 诸子为儒家之流裔 第七章 “四经”:熊十力的新经学思想 第一节 孔子与六经正名 第二节 “四经”经书系统 第三节 乾元性海之内圣学 第四节 大同公正之外王学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