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孤独经济”契合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光明日报》中提到:以当代“空巢青年”消费需求、以独居生活和个人情趣为盈利点的消费模式称为“孤独经济”。数据显示,“孤独经济”正在撑起一个千亿元规模市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能认为,“孤独经济”已经融入独居青年的日常生活,但其间并不只有孤独与无奈。这类商业形态根源于生活方式变迁,一方面,青年独自生活后,对家庭、团体、社区的依赖性降低,更多依靠市场机制满足生活需求,这使得外卖等“孤独经济”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孤独经济”使青年品位和兴趣的自我表达更易于实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个体独立性的增强和自我意识的觉醒,这也是个人定制旅游等经济形式的社会学意义所在。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廉思认为,新冠病毒感染暴发后,很多互联网平台如外卖、在线购物、视频会议、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用户规模明显增长。随着生活、工作秩序逐步恢复,一些“宅经济”业态难免降温,但疫情已经促使数字技术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也进一步培育了青年线上消费的习惯,“孤独经济”未来会有更多应用场景。本书紧抓热点,阐述孤独经济是如何创造庞大市场的。 目录 形成篇 孤独从个体情绪凝结为群体情感意识 第一章孤独经济产生的原因/3 经济快进允许个体孤独/4 科技突进带动思维孤独/6 都市化推进构筑精神孤独/11 消费市场细化支持行为孤独/14 工作成本攀升拉动内心孤独/16 老龄化造成隔离性孤独/19 第二章孤独经济是现代性的情感延伸/23 创造话题,反常识中制造热点/24 场景刺激,先夺眼球,后占心智/26 纳入社群,为好奇心设置表达出口/28 小世界化,将日常细节赋予情感和温度/35 贩卖孤独,越扎心越吸粉/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