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以独特风格和浪漫气质,深入探索前沿理论,贴近现场展开文学批评,参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设,构建独具特色的文学史体系,促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始终关注中国的现实,有着明确的社会关怀和问题意识,从世界文学的高度、中国文学的脉络以及当时文化思潮的整体背景上,分析当代文学思潮的发生、美学特征、文学史意义,有力地推动了学院派文学批评模式的构建;
3、具有鲜明的现场感,总在芜杂多变的文学现场中找到清晰的文学脉象,在驳杂多元的文化现象中捕捉到文化星光,能够在细微的文化现象中捕捉到时代的宏大意义,为当代文学转型发展与精神流向作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