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高频电子线路(普通高等教育应用型系列教材)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电子通讯
作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面向电气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科教学的规划教材。以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模块与功能实现,培养基本应用能力为目标,结合现代工程应用实际,介绍无线通信的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及各模块之间的相互联系。全书包括无线通信的基础理论知识、模拟调制与解调技术、混频技术、正弦振荡技术、高频信号放大技术、锁相频率合成技术等。全书突出基本概念与实际应用,在内容编排上尽量做到思路清晰、叙述简明、便于自学。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专业的教材,特别适合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院校师生选用,也可供从事相应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0章 绪论
0.1 无线通信的发展简史
0.2 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
0.3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学习难点
0.4 本课程的组织安排
习题
第1篇 理论基础知识
第1章 谐振回路与阻抗变换
1.1 选频回路的技术指标
1.2 LC并联谐振回路
1.2.1 LC并联谐振回路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1.2.2 LC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
1.3 LC串联谐振回路
1.3.1 LC串联谐振回路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1.3.2 LC串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
1.4 实际谐振回路与有载品质因数
1.4.1 实际电感线圈与实际电容的高频等效电路
1.4.2 串并联支路阻抗变换
1.4.3 实际谐振回路与有载品质因数
1.5 无源阻抗变换网络
1.5.1 阻抗变换的目的及一般电路结构
1.5.2 常用的无源阻抗变换电路
1.5.3 阻抗变换网络的应用
1.6 传输线变压器
1.6.1 传输线变压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6.2 传输线变压器的应用
1.7 集中参数滤波器
1.7.1 晶体滤波器和陶瓷滤波器
1.7.2 声表面波滤波器
1.7.3 集中参数滤波器的使用
小结
习题
第2章 非线性器件描述及应用
2.1 非线性器件的描述方法
2.1.1 非线性器件的描述方法
2.1.2 线性化处理
2.2 非线性器件的影响
2.2.1 输入仅有一个有用信号
2.2.2 输入有两个以上的信号
2.2.3 多级级联系统非线性特性
2.3 非线性器件的应用
2.4 模拟乘法器电路
小结
习题
第2篇 高频通信系统的组成
第3章 发射机与接收机的结构
3.1 概述
3.1.1 发射机、接收机的一般组成
3.1.2 发射机的一般功能
3.1.3 接收机的一般功能
3.1.4 发射机、接收机的关键技术
3.2 发射机方案
3.2.1 直接变换实现方案
3.2.2 两步法变换实现方案
3.3 接收机方案
3.3.1 超外差接收方案
3.3.2 直接下变频方案
3.3.3 抑制镜频接收方案
3.4 无线发射接收机的性能指标
3.5 集成发射机、接收机电路
3.5.1 单片集成发射电路
3.5.2 单片集成接收电路
小结
习题
第3篇 高频通信系统各模块的工作原理与电路实现
第4章 正弦波振荡器
4.1 概述
4.1.1 振荡电路的功能
4.1.2 振荡器的分类
4.1.3 振荡器的技术指标
4.2 反馈型振荡器的基本原理
4.2.1 反馈型振荡器原理及维持振荡的平衡条件
4.2.2 自激振荡形成的物理过程
4.2.3 振荡器的稳定条件
4.2.4 反馈振荡电路的判断方法
4.3 LC正弦振荡器
4.3.1 构成LC振荡器的两个注意点
4.3.2 互感耦合式LC振荡器
4.3.3 三点式LC振荡器
4.4 石英晶体振荡器
4.4.1 石英晶体的特性与等效电路
4.4.2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4.5 压控振荡器
4.5.1 概述
4.5.2 变容二极管压控振荡器
4.5.3 射极耦合多谐振荡器
4.6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4.6.1 振荡器频率的准确度与稳定度
4.6.2 振荡频率不稳定的因素
4.6.3 提高频率稳定度的措施
小结
习题
第5章 振幅的调制与解调
5.1 概述
5.2 振幅调制及指标分析
5.2.1 普通调幅
5.2.2 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
5.2.3 抑制载波的单边带调幅
5.3 调幅信号的产生方法
5.3.1 普通调幅信号
5.3.2 抑制载波的双边带信号
5.3.3 抑制载波的单边带信号
5.4 调幅信号的解调
5.4.1 相干解调
5.4.2 包络检波器
5.5 振幅调制与解调电路
5.5.1 振幅调制电路
5.5.2 振幅解调电路
小结
习题
第6章 角度的调制与解调
6.1 角度调制信号的基本特性
6.1.1 调频信号与调相信号
6.1.2 角度调制信号的指标分析
6.2 调频电路
6.2.1 调频电路概述
6.2.2 直接调频电路
6.2.3 间接调频电路——调相电路
6.2.4 扩展频偏的方法
6.3 鉴频电路
6.3.1 概述
6.3.2 斜率鉴频
6.3.3 正交鉴频
小结
习题
第7章 混频电路
7.1 混频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7.1.1 混频器的基本结构
7.1.2 混频器的工作原理
7.1.3 混频器的主要指标
7.2 有源混频器电路
7.2.1 单管跨导型混频电路
7.2.2 单平衡混频电路
7.2.3 双平衡混频电路
7.3 无源混频电路
7.3.1 二极管的混频原理
7.3.2 二极管双平衡混频器
小结
习题
第8章 高频放大器
8.1 概述
8.2 高频放大器的分类
8.3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8.3.1 晶体管的高频等效电路
8.3.2 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
8.3.3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稳定性
8.4 高频功率放大器
8.4.1 电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8.4.2 动态负载线
*8.4.3 四个电量的讨论
8.4.4 输出功率和效率
8.4.5 直流馈电电路
*8.5 功
序言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通信产品日益丰富
,人们十分清晰地认识到高频知识在整个无线应用系统
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各高等学校的电气信息类专业把高
频电子线路作为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无线通信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而传
统的高频电子线路教材偏重于抽象理论的分析与研究,
缺乏实际应用的案例,这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十分不利
的。编者多年从事应用型本科教学,针对高频通信领域
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在课堂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方面
的改革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
果。本书的编写体现了编者近年来在这方面的一些成果
。本书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电气信息类专业的教材,
也可作为无线通信应用领域技术人才的参考用书。
本书是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该教材编写的指
导思想如下。
1. 教材内容组织模块化
本书以发射机、接收机的功能实现为模块结构组织
教材内容,使得全书内容编排合理、主线清晰,便于学
生从整体上掌握教材内容。
2. 教材内容合理精简
本书在内容编排上尽量精简抽象的理论分析,强调
基本概念与基本功能的实现,力求做到浅一点、宽一些
,突出基本理论的应用分析。
3. 结合现代工程实际应用
本书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在内容编写时十分
注重理论知识的应用,强调教材内容的系统性与教学的
实用性,并提供了大量的应用实例。
本书适合51学时和68学时的课程教学,教材中带有
“*”的内容可以视实际情况选讲或者安排自学。每章
后均配有一定数量的习题,带有“*”的习题可以选做
。本书的教学安排建议如下:
51学时的教学安排(带“*”的内容可以选讲或自
学)。
第0章 绪论 1学时
第1章 谐振回路与阻抗变换 6学时
第2章 非线性器件描述及应用 6学时
第3章 发射机与接收机的结构 3学时
第4章 正弦波振荡器 5学时
第5章 振幅的调制与解调 8学时
第6章 角度的调制与解调 8学时
第7章 混频电路 5学时
第8章 高频放大器 5学时
第9章 锁相环路及频率合成 4学时
第10章 高频电子线路应用实例 自学
68学时的教学安排(带“*”的内容可以选讲或简
略介绍)。
第0章 绪论 1学时
第1章 谐振回路与阻抗变换 8学时
第2章 非线性器件描述及应用 8学时
第3章 发射机与接收机的结构 6学时
第4章 正弦波振荡器 8学时
第5章 振幅的调制与解调 8学时
第6章 角度的调制与解调 8学时
第7章 混频电路 7学时
第8章 高频放大器 6学时
第9章 锁相环路及频率合成 8学时
第10章 高频电子线路应用实例 自学
本书由数家兄弟院校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验、实
践教学经历的资深教师共同参与编写,教材的编写质量
得到了充分的保证。本书由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周选昌
担任主编,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黄仁如、浙江理工
大学的杨俊秀、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的郑利君担任副
主编。本书编写分工如下:绪论、第1章、第2章、第3
章、第4章、第6章、第10章由周选昌负责编写,第5章
由杨俊秀负责编写,第7章、第9章由郑利君负责编写,
第8章由黄仁如负责编写。全书由周选昌负责统稿。
特别感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唐向宏教授对本书进行
了详细、全面的审阅,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对
提高本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感谢浙江大学城
市学院的赵胜颖、汪秋婷,他们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提供
了大力帮助。
在编写本书过程中,我们参考了众多国内外同行的
著作、文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限于编者的水平,本书中存在的不妥与错误之处在
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高频电子线路编写组
2012年3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