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动物学学科史/中国学科史研究报告系列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作者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动物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常新的学科。说古老,自人类与动物打交道以来,就产生了动物学知识,如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字中已记载动物学知识。说常新,随着学术思想和研究技术的发展,动物学领域越分越细,现代动物学新的分支学科也不断产生。本书在编撰过程中,将我国动物学的发展分为古代动物学、近代动物学和现代动物学三个时期,包括三篇二十章。第一篇是中国古代动物学的发展,分为七章:甲骨文中对动物的记载、《诗经》和《夏小正》中的动物知识、动物命名与分类、古人对动物认知的演进、古人对动物的利用与发展、动物为害的记载与防治、动物对古代社会人文的影响。第二篇是中国近代动物学的发展,分为五章:西方近代动物学的传入、外国人士在中国进行的动植物资源考察与标本采集、近代动物学在中国的创立、近代动物学的奠基者及其研究群体和分支学科的建立、影响近代动物学学科在中国较快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三篇是中国现代动物学的发展,分为八章:脊椎动物学、无脊椎动物学、动物胚胎学、动物地理学、动物生态学、动物行为学、行为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和保护遗传学。
目录
第一篇 中国古代动物学的发展
第一章 甲骨文中对动物的记载
第一节 虫
第二节 鱼
第三节 贝
第四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第五节 鸟
第六节 兽
参考资料
第二章 《诗经》和《夏小正》中的动物知识
第一节 《诗经》中的动物学启蒙
第二节 《夏小正》中的动物生态学
参考资料
第三章 动物命名与分类
第一节 动物命名的由来
第二节 古代动物分类系统
第三节 《尔雅》中的动物分类
第四节 中国古代昆虫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五节 鳞部与介部——古人对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的认识
第六节 古代鸟类知识的积累
第七节 古代兽类知识的积累
参考资料
第四章 古人对动物认知的演进
第一节 古人自然观与朴素的进化思想
第二节 解剖学与生理学知识的积累
第三节 形态、分类、遗传等方面知识的积累
第四节 古人的动物生态学与动物地理认知的萌芽
参考资料
第五章 古人对动物的利用与发展
第一节 东西方交流的纽带——蚕学研究与丝绸之路
第二节 动物的各种应用价值
第三节 渔——畔水而居的生活所依
第四节 野鸟和家禽的利用
第五节 兽类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
第六章 动物为害的记载与防治
第一节 一般农业虫灾的记载
第二节 白蚁危害的记载
第三节 蝗虫灾害
第四节 防治害虫的方法与理念
第五节 虎灾(虎祸)的记载与防治
第六节 农林鼠灾及鼠疫的历史记载与防治
第七节 其他动物危害的记载与防治
参考资料
第七章 动物对古代社会人文的影响
第一节 远古氏族社会与图腾动物
第二节 历法中的动物——十二生肖
第三节 动物驯养、家化为人类文明进展奠基
第四节 膳食文化中动物的特殊地位
第五节 宠物文化对动物学的推动作用
第六节 动物——农耕社会的重要物候
第七节 融入人类生活、生产中的动物
第八节 “活”在汉字、文学及艺术等领域中的动物
第九节 中国的鱼文化
第十节 中国的鸟文化
第十一节 中国的兽文化
第十二节 中国的虫文化
参考资料
第二篇 中国近代动物学的发展
第八章 西方近代动物学的传入
第一节 传教士成为西方近代动物学传入的首批媒介
第二节 西方基督教会在中国兴办教会学校
第三节 自主翻译动物学教科书及自编讲义
第四节 一外国传教士或国人创办与动物学有关的科技刊物
第五节 国人自发翻译达尔文的进化论及有关论著
第六节 晚清时期教育改革与近代动物学课程的引入
参考资料
第九章 外国人士在中国进行的动植物资源考察与标本采集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外国人在中国的动植物考察与标本采集活动
第二节 鸦片战争后到辛亥革命时期外国人在中国的动植物考察与标本采集活动
第三节 民国时期外国人在中国的考察与标本采集活动
第四节 外国人在华考察与采集对西方及中国动物学发展的影响
参考资料
第十章 近代动物学在中国的创立
第一节 建立民办和官办的动物学研究机构及自然历史博物馆
第二节 各大学建立生物学(动物学)系并开展动物学研究
第三节 利用庚款派遣留学人员培养第二、第三代学科领军人
第四节 1918—1936年开展本土动物资源调查,建立博物馆和标本馆
第五节 建立动物学会及其相关的学术组织
第六节 创办动物学学术刊物,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第七节 动物学研究在抗战时期的巨大损失与发展
参考资料
第十一章 近代动物学的奠基者及其研究群体和分支学科的建立
第一节 中国近代动物学奠基者及其研究群体的形成
第二节 近代动物学各分支学科的建立
参考资料
第十二章 影响近代动物学学科在中国较快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一节 中国近代动物学学科领军人的卓越贡献
第二节 中国近代动物学学风的形成与影响
第三节 外国基金组织对中国近代动物学的帮助
第四节 国民政府对近代动物学在中国创立的贡献
参考资料
第三篇 中国现代动物学的发展
第十三章 脊椎动物学
第一节 兽类学
第二节 鸟类学
第三节 两栖爬行动物学
第四节 鱼类学
参考资料
第十四章 无脊椎动物学
第一节 原生动物学
第二节 寄生蠕虫学
第三节 贝类学
第四节 缓步动物学
第五节 甲壳动物学
参考资料
第十五章 动物胚胎学
第一节 国际发展简述
第二节 胚胎学和发育生物学在中国的发展
第三节 研究现状和发展展望
第四节 主要研究单位
参考资料
第十六章 动物地理学
第一节 国际发展简述
第二节 动物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第三节 研究现状
序言
动物学是一门古老而又
常新的学科。说古老,自人
类与动物打交道以来,就产
生了动物学知识,如殷商时
代的甲骨文字中已记载动物
学知识。说常新,随着学术
思想和研究技术的发展,动
物学领域越分越细,现代动
物学新的分支学科也不断产
生。
本书在编撰过程中,将
我国动物学的发展分为古代
动物学、近代动物学和现代
动物学三个时期,包括三篇
二十章。
第一篇是中国古代动物
学的发展,分为七章:甲骨
文中对动物的记载、《诗经
》和《夏小正》中的动物知
识、动物命名与分类、古人
对动物认知的演进、古人对
动物的利用与发展、动物为
害的记载与防治、动物对古
代社会人文的影响。
第二篇是中国近代动物
学的发展,分为五章:西方
近代动物学的传入、外国人
士在中国进行的动植物资源
考察与标本采集、近代动物
学在中国的创立、近代动物
学的奠基者及其研究群体和
分支学科的建立、影响近代
动物学学科在中国较快发展
的重要因素。
第三篇是中国现代动物
学的发展,分为八章:脊椎
动物学、无脊椎动物学、动
物胚胎学、动物地理学、动
物生态学、动物行为学、行
为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和保
护遗传学。
第一篇和第二篇由王祖
望、黄复生、童墉昌先生撰
写,他们出色的工作能力、
忘我的工作精神、对学问的
孜孜追求,恰是我国动物学
家科学精神的具体体现。在
此向他们表示由衷的谢意和
敬意!第三篇由各学科领域
的学术骨干撰写,脊椎动物
学(刘少英,兽类学;雷富
民、张正旺,鸟类学;计翔
、江建平、杜卫国,两栖爬
行动物学;张春光、武云飞
,鱼类学)、无脊椎动物学
(汪建国,原生动物学;张
路平,寄生蠕虫学;张素萍
、冯伟民、吴小平,贝类学
;李晓晨,缓步动物学;李
新正,甲壳动物学)、动物
胚胎学(王金星、张士璀)
、动物地理学(张荣祖)、
动物生态学(王德华)、动
物行为学(李保国、齐晓光
)、行为生态学(蒋志刚、
张立)、保护生物学和保护
遗传学(杨光、黄乘明)。
他们在繁忙的科研和教学任
务之余,超负荷地完成了现
代动物学部分的撰写工作,
在此也向他们表示感谢!
目前我国已经出版了一
些与我国动物学学科发展史
相关的著作,如《中国古代
动物学史》(郭郛、[英]李
约瑟、成庆泰著,1999年
,科学出版社)、《中华大
典·生物学典·动物分典》(
王祖望主编,2015年,云
南教育出版社)、《中国动
物学会八十年》(中国动物
学会编,2014年,内部资
料)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
究所简史》(中国科学院动
物研究所所史编撰委员会编
,2008年,科学出版社)
等。
作为我国的一部动物学
学科史,本书尚缺乏动物生
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解
剖学、动物学教学、动物学
学术期刊等方面的内容,希
望以后能有机会增补。对于
本书相关内容的不完善和存
在的不足,也希望以后能有
机会进行修改和完善。
中国动物学会办公室张
永文和张欢女士在中国动物
学学科史项目的申请、考核
和结题,以及会议组织和联
系作者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特此致谢。
王德华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