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著作,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历时19年完成,记录了中国16个朝代共1362年的宏大历史,并以史料分析帝王人臣的品德善恶,治国理政的政策得失,总结王朝更替的经验教训,被视为古代君臣士人的治世教科书,历代学者如王应麟、胡三省、顾炎武、王夫之、梁启超等,都对通鉴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给予至高评价。即使在现当代,通鉴也有重大影响,一生对历史研究孜孜以求的毛泽东,所读历史典籍的规模之巨难以统计,但他最为钟情的还是资治通鉴。反复研究、批注、阅读达17遍之多。 由于资治通鉴为文言文,现代人阅读多有不便,1983—1993年,柏杨倾注十年,将通鉴全书翻译为白话文,使得原本晦涩难解的文言文资治通鉴,从此有了平易可亲的一面。柏杨在翻译资治通鉴时,还从现代多元文化背景出发,对史实做出角度宽广的观察与评论,用“柏杨曰”的形式,注入自己的历史观点,谈论历史成败因果,表达他作为一个现代人的领悟与感受,以示与原著中“臣光曰”的不同立场。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是柏杨颇具广泛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被公认为是当代ZUI适合阅读的白话版资治通鉴。 序言 1.\t著名作家柏杨十年心血之作,现代中国人阅读《 资治通鉴》不可替代的入门读物。《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 部编年体通史著作,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展现了古代 中国16个朝代共1362年权力运作、战争军事、社会变革的 完整图景。并以史料分析帝王人臣的品德善恶,治国理政的 政策得失,总结王朝更替的经验教训,被视为古代君臣士人 的治世教科书。柏杨晚年,以十年心血翻译《通鉴》,使得 原本晦涩难解的文言文《资治通鉴》,从此有了平易可亲的 一面。 2.\t原创862则“柏杨曰”,与司马光对话,与历史对 话。完全跳出古代思维局限,以现代观点解读1362年宏大 历史。从现代观念对历史进行解读,发表辛辣深刻的评述, 并评点司马光、扬雄、王夫之等学者的观点,使读史变成对 现实的思考,把古籍阅读引入现实生活,是读者叫好又叫座 的独特之处。 3.\t人形史观、平民视角,以人性为立足点,以平民 立场讲述历史。柏杨处处为民众代言,处处展现其“为小民 写史,而不是为帝王将相写家谱,写嘉言懿行”的史观,不 愿迁就传统。如他对帝王直接称名道姓,把谥号庙号谑称为 绰号外号等,都为读者带来不同于以往史著帝王将相视角的 、全新的历史表述视角,也使当代读者更容易理解中国古代 具体事件的发展逻辑,和历史总体的发展进程。 4.\t柏杨亲自绘制近2000幅历史地图,表达更为清晰 ,更为直观。柏杨根据当时的地理区划,主持绘制了近 1500幅关于《资治通鉴》记载事件的历史地图,一眼就可 看出当时的大局趋势,也突破了传统史书不附地图的局限。 5.\t柏杨回归了传统汉语白话的本色。柏杨十分注意 汉语的自身特色。他很少使用西化的表达方式,而是尽量遵 循汉语表达的本来面目:琅琅上口,精干切要,颇具幽默感 。如其“凶狠老爹,母老虎娘亲”“荷花大少”“刘恒先生 仍然在他的代国喝米汤”等等表述,清楚明白,语浅意深, 重新唤醒对汉语之美的领悟。 6.\t人人都能读懂的《资治通鉴》,解决阅读传统史 书三大难题。读传统史书有三个难点:官制、地理、年号。 对于文中出现的古官制、古年号、古地名,柏杨均翻译为现 代称呼。 7.\t中国大陆地区首次推出精装典藏版。全书共分十 八部,黑面烫金精装书封,内文采用瑞典进口纸张,与《通 鉴》沉稳厚重内容相呼应的同时,带来绝佳阅读体验,适于 阅读和典藏。 8.\t畅销近四十年,众多名家推荐。《柏杨白话版资 治通鉴》自1993年大陆引进后第一册就印了16万册,创下 了当时历史类学术著作印刷发行的最高纪录,此后畅销近四 十年而不衰。其内容受到铁凝、陈忠实、冯骥才等大家的盛 赞推荐。 导语 1.著名作家柏杨十年心血之作,现代中国人阅读《资治通鉴》不可替代的入门读物。《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著作,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展现了古代中国16个朝代共1362年权力运作、战争军事、社会变革的完整图景。并以史料分析帝王人臣的品德善恶,治国理政的政策得失,总结王朝更替的经验教训,被视为古代君臣士人的治世教科书。柏杨晚年,以十年心血翻译《通鉴》,使得原本晦涩难解的文言文《资治通鉴》,从此有了平易可亲的一面。 2.原创862则“柏杨曰”,与司马光对话,与历史对话。完全跳出古代思维局限,以现代观点解读1362年宏大历史。从现代观念对历史进行解读,发表辛辣深刻的评述,并评点司马光、扬雄、王夫之等学者的观点,使读史变成对现实的思考,把古籍阅读引入现实生活,是读者叫好又叫座的独特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