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从写作者的角度,以散文化来描述萧红,感受萧红生命的过程,而不是按编年史的方法,排列她一生的历程,钩沉一些在历史中遗忘的往事,加上现代“味精”的提味。关于萧红作品研究汗牛充栋的当今,我是以个人的阅读来解读,回归文学叙述的本身。萧红作品中人物闪现的东西,每一段文字的描写,意象里流淌的苦难的基因,这是所关注和诠释的。 目录 第一卷 我将离开,我将远行 一件童年的小事 窗前的灯从来不照亮户外 饥饿中的列巴圈 欧罗巴旅馆 最后一块木柈子 这就是日子 家庭教师萧军 一样命运的小鱼 跋涉的歌者 第二卷 印象与记忆 小人物有二伯 祖父和后花园 冯歪嘴子的幸福 心灵的荒凉 墓地上的荒草在心灵蔓延 主要参考文献 一则读书笔记(代后记) 序言 以散文的方式抒写萧 红 闷热的下午,在一阵 阵雷声中,鲁北平原迎来 一场大雨,给燥热的夏天 送来湿润的气息。 二〇一二年,对于我 来说是特殊的一年,今年 我正好五十岁,“伯玉年 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知非之年,也是对人生 总结和反思的时候,这个 年龄的人总在回忆中度过 每一天。萧红是我喜爱的 作家。女性作家中,这么 让我敬畏的不多。我是在 一张照片上认识萧红的, 从此走进她的世界,为她 写一本书是多年的愿望, 今天实现了这个愿望。 几个月的写作,从初 春到盛夏,不管窗外的季 节怎样变化我从未间断过 。在文献资料中行走,重 新阅读萧红的作品,在呼 兰河边看河灯,听冯歪嘴 子敲打的梆子声,闻见祖 父身上散发的玫瑰花味。 二〇一一年九月,我去看 了萧红笔下的呼兰河。一 路挂满旅尘,心情和往日 不一样。我在后花园里望 着秋天的植物、修复的故 居,仿佛看到萧红穿越了 时空,她脸贴在故乡的土 地上,呼吸着泥土的气息 。 萧红在文坛上热了又 冷,冷过又热,寂寞和她 形影不离,不是什么人都 能读懂的。我放下所有的 工作,只有一本埃里希· 弗罗姆的《逃避自由》相 伴,度过写作的日子。 萧红是原生的创作者 ,她不会拉开架子大放议 论,点评人生的苦难。她 的主题如同蔓延的野草, 她所写的人.不是停留在 物质的生与死,而是关注 灵魂的归宿地,对人性深 刻的感触并不是每个作家 都有的。 我从写作者的角度, 以散文来描述她,感受萧 红的生命过程,排列她一 生的历程,钩沉历史中遗 忘的往事,同时也加上个 人的理解。研究萧红作品 的书汗牛充栋,我以个人 的阅读解读,回归文学叙 述的本身。萧红作品中人 物闪现的东西,每一段文 字的描写,意象流淌的苦 难基因,这都是我所关注 的。 为一个人写传记是艰 难的事情,我不想只是简 单地记录传主一生的经历 ,而是想寻找资料中蕴含 的历史和心理意义。我是 一个写作者,对萧红生命 中的某一阶段的经历感兴 趣,试图通过一些细节, 走进她的人生。这不是一 本研究的专著或有头有尾 的传记,我从自己的感觉 和体悟出发,塑造我所理 解的人,还原女作家的文 学生命,与已逝的灵魂对 话。只有从文献资料的纸 堆里摆脱出来,不囿于史 料的编排,阅读一个经过 苦难磨砺人的作品,才能 懂得萧红笔下小人物的真 诚、可爱和深刻,明白故 乡的含义。浪迹者萧红在 遥远的异乡,生命的最后 一段时间,带着强烈的爱 与恨,在凄美的回忆之中 ,记下小城人的生存状态 。林贤治在《漂泊者萧红 》的后记中指出:“逝者 如斯,时间的迁流是无情 到了极点的,往昔已无由 复制,所以,传记之作, 即使再谨严,再丰实,最 多也只能视作后人的一种 感怀而已。灿烂的生命如 今零落成泥,即使绘得当 年的些许影迹,便能重播 其内质的芳馨吗?”林贤 治选择“无情”“零落”“灿烂 ”“芳馨”,在短暂的一段 话中,采用反差极大的词 语,逼近阅读者的视野中 。 萧红是值得尊敬和感 激的作家。 雷声在窗外滚动,一 阵急骤的雨,淋湿干涸的 土地。我走出萧红的世界 ,写下一点纪念文字,也 是为了回忆。这些文字是 我多年阅读积累,早已在 心中形成一条丰富的河流 ,我需要找到最佳角度, 将它们引入纸的土地上。 这本书的写作,亦是 我生命中一段重要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