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以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农村经济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农村经济政策放在抗日战争大背景中进行多角度的综合考察,透视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抗战时期为什么赢得了农民这一更加普遍性、一般性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审视农村经济政策与农村社会的关系及其与抗日战争之间的关系。本书在运用大量档案资料、报刊资料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历史学的实证考察为基本研究方法,借鉴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展开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农村进行经济建设的曲折历程和基本史实,是对山东抗日根据地农村经济政策深入、全面、系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苑朋欣,山东临沂人,历史学博土,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4项。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历史档案》《历史教学》《党的文献》《理论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90篇。独立出版著作《清末农业新政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沂蒙精神溯源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主参编及合著著作10部。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农村经济社会环境 一、农村经济环境 (一)地理概况与战略形势 (二)农村经济状况 二、严重的自然灾害 (一)自然灾害类型及特点 (二)全面抗战时期的灾情状况 三、封建剥削下的农村社会 (一)土地占有情况和租佃关系 (二)残酷的封建剥削 (三)封建剥削下的农民生活 四、日伪顽对根据地的烧杀和破坏 (一)残酷蹂躏和杀害 (二)血腥统治和压榨 (三)掳掠劳动力 (四)山东人民蒙受的巨大灾难 第二章 “少取”政策:减轻农民负担 一、实施合理负担政策,减少农民粮税负担 (一)合理负担政策的实施背景 (二)合理负担办法的初步实施 (三)合理负担办法的改进 (四)合理负担政策的实施效果 二、实施减租减息政策,减轻农民租息负担 (一)减租减息在个别地区的试行 (二)减租减息运动的全面展开和深入发展 (三)轰轰烈烈的查减运动 三、整理村镇财政,减少农民摊派负担 (一)村镇财政整理的背景 (二)村镇财政整理的政策和措施 (三)村镇财政整理的成效 四、精兵简政,减轻农民财政负担 (一)精兵简政的时代背景 (二)精兵简政的实施过程及成效 第三章 “多予”政策: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一、开展生产运动,提高农业生产力 (一)春耕夏收运动 (二)部队、机关的生产运动 二、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增加农业产量 (一)垦荒生产 (二)水利建设 三、发放农业贷款,扶持农业生产 (一)成立贷款机构 (二)农业贷款用途、对象和利息 (三)农业贷款成效与问题 四、组建农业互助组织,提高农业劳动效率 (一)农业劳动互助组织的建立 (二)农业劳动互助的组织形式 (三)农业劳动互助的成效及问题 五、救济灾荒,恢复农业生产 (一)救灾政策和措施 (二)救灾成效及影响 第四章 “放活”政策:繁荣农村经济 一、发展农村手工业、工业,广开农民增收渠道 (一)农村手工业、工业建设的政策和措施 (二)农村手工业、工业建设的成绩 (三)农村手工业、工业建设的作用和影响 二、提倡棉业、林业、家庭副业,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一)推广植棉 (二)发展林业 (三)重视家庭副业 三、发展商业贸易,活跃农村经济 (一)发展商业贸易的主要举措 (二)商业贸易工作取得的成就 (三)商业贸易的发展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四、组建经济合作社,聚集农村财力、物力 (一)组建合作社的政策和措施 (二)合作社的发展过程 (三)合作社的作用和影响 第五章 山东抗日根据地农村经济政策的成效及经验 一、山东抗日根据地农村经济政策的成效 (一)农村经济有了较大增长 (二)农民生活得到初步改善 (三)农村面貌有了很大改变 二、山东抗日根据地农村经济政策的经验启示 (一)改善群众生活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农村经济政策制定的目的 (二)武装斗争的胜利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农村经济政策顺利实施的保障 (三)党的正确领导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农村经济政策取得成效的关键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