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视听触味嗅”这五感,不仅仅是被动而中立的信息接受器,它们覆盖神经线路的全长,参与着人类的感知、理解、记忆乃至情绪的塑造。但我们对感官的习而不察,对“眼见为实”的盲目信赖,依然根深蒂固。 头晕、通感、幻视幻听,痛觉尽失、嗅觉倒错、心盲症……在这些或不陌生或很少见的感官失调体验之中,蕴藏着人类日常感觉的各种神经机制。 身为领军级的神经科医生,作者借职业经历中所遇所闻的疑难病例,为我们展示了人类感官方方面面的机制及其构成的、联系着的奇妙世界,这里不仅有曼彻斯特的音乐、中东的食物和咖啡、斐济东星斑的鲜美和潜藏危险——这里栖居着我们每一个人,也是我们每个人无意间的个性创作。 作者简介 高天羽,笔名“红猪”,长期任《环球科学》杂志与果壳网翻译,另出版图书译作数十种,如《世界为何存在》《打开一颗心》《恶的科学》《神经的逻辑》《超凡》《脑子不会好好睡》《刀锋人生》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无痛非英雄 第二章 脑内省识僵尸面 第三章 细嗅玫瑰,但觉恶臭 第四章 脑内歌曲大联唱 第五章 盲视国度 第六章 咖啡与豆蔻 第七章 自带天旋地转效果 第八章 滚烫的泪 第九章 想象的枯竭与泛滥 后记 关于真相的真相 致谢 术语解释 进阶阅读 译名对照表 序言 人在灵魂之外并没有独 立的身体,因为所谓“身体” 只是灵魂被五感觉察到的部 分,而当今时代,五感是灵 魂的主要入口。——威廉· 布莱克《天堂与地狱的婚姻 》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 就有了光。”于是还有了流 水的声音,有了微风吹拂亚 当面庞的触感,有了百花的 气味,也有了夏娃口中苹果 的味道。于是世界诞生,我 们也诞生在世界之中。从我 们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起,双 目便被亮光所炫,鼻孔充满 母亲的体香,舌头尝到奶水 的甜美,耳畔传来慈母抚慰 的嗓音,皮肤也摩挲到了她 那舒服温暖的皮肤。当我们 开始通过感官觉察周遭,世 界就变得无比真实起来。不 仅如此,在每一个醒来的瞬 间,我们都等于在世界上重 生了一次。每天早上睁开眼 睛,缥缈的梦境就变成冷硬 的现实,清晨的嘈杂车流或 鸟鸣之声将我们从沉睡中拖 出,猛地拉回地面。 回想你人生中的任何一 刻,从平凡无奇的日常操劳 到那些值得珍藏的特别瞬间 :爱人后颈的香气,或是新 鲜冲泡的咖啡香;能将你径 直带回童年的佳肴的味道— —那是记忆中的一段安逸快 乐的时光;电台中突然响起 的你钟爱的歌曲;火车站台 显示屏上熟悉的文字,提示 你要乘坐的早班列车将会晚 点;还有你牵着自家孩子的 小手的触感。 生命中的这些刹那片刻 促成了我们的外部世界和内 心世界的融合,将我们的记 忆、情绪、往事、欲念,与 我们的环境汇集到一起。我 们正是凭借视觉、听觉、味 觉、嗅觉和触觉这五感来觉 察现实、感知(perceive)自 身之外的世界。这些感官是 我们通向现实的窗户,是连 通我们内心与外部生活的管 道。它们是我们吸纳外部世 界的方式。没有感官,我们 就会被切断、隔绝,并漂向 虚无,留给我们的,最多不 过是内心世界中的某种虚拟 生活。 我最早的记忆是橙。不 是那种水果,而是那种明艳 而略带酸味的颜色,那是只 属于20世纪70年代、并体 现70年代精华的颜色。我仰 头可以望见蓝天,但我的周 围,每一个方向,都是橙色 。许多年里,我始终不明白 这段橙色的记忆来自何处。 它的源头是一个谜,年代也 不可考。直到多年以后,可 能十几岁时,我才偶然在家 庭相册中看见了一张相片, 它色调怀旧,边缘也卷了起 来。相片中,我母亲烫着很 卷的头发,正站在一片空地 的中央,那是西德的一个小 村子,是我度过幼年的地方 。母亲身边是一部婴儿推车 ,里面一个小家伙就是我。 手推车发出塑料的光泽,那 乙烯基质地想必是70年代中 叶现代文明的最高象征。推 车的颜色是橙色,正是我回 忆中的那片颜色。我一下子 明白了,记忆中模糊的景象 是什么:我正坐在婴儿车中 抬头仰望,橙色面料的罩子 框出一方蓝天白云。 但我随即又想到了另一 种解释:也许我从前就见过 这张相片,就在我随家人来 到英格兰后的头几个月或头 几年里,我们曾温习过之前 在另一个国家生活的一点零 星纪念。也许这部推车,这 片橙色,我已经见过许多次 。也许我心中的那段记忆, 那段我向来认为是对自己的 人生最早的意识留存,其实 并不是真的。也许那是我自 创的一段虚假记忆,是我对 过去的一番虚构性描绘,是 我的心灵对现实的背叛。 我们都很熟悉记忆会“不 准确”或“不完整”的说法, 知道自己对过往的回忆会随 着时间消散或模糊。我们可 能把事情记错,或者完全忘 掉。我们甚至会平白创造出 一些记忆来。大脑的这个缺 点对我们显而易见。但或许 还有一种可能。或许被大脑 变幻莫测的功能所扭曲的, 不仅是我们对经验的记忆, 还有那些经验本身。 关于周围世界的画面、 声音、气息、味道和触感, 是牢固、清晰、确切而真实 的。我们对它们确信不疑, 所谓“眼见为实”。亲身感知 到一样事物,就能将它巩固 在现实之中——它不再是听 自他人口中的故事,不再是 二手经验,而是对周围世界 的一个确定表征,就像我们 脚下的地板一样牢固,像割 伤我们手指的刀刃一样锋利 ,像耀花我们眼睛的太阳一 样明亮。是物理世界包裹着 、铸塑着我们,而感觉就是 我们进入物理世界的门户。 经由感觉行动,怀疑被丢到 一边。我们对自己的所见所 闻有着绝对的信念,超过虔 敬之人对上帝的笃信。在亚 里士多德看来,人类的五感 是一切知识的根基,通过五 感,我们才观察到世界的“ 本质”。通过感官,我们的 精神才与物质世界交流。我 们的内在世界、我们的心灵 ,会像软蜡一般打上感觉经 验的印记。 但也许我们应该多保留 一些不可知论,对感觉的信 任少一点热烈,对自己的眼 、耳、肤、舌和鼻多一点质 疑。我们满以为这些传达感 觉的器官非常可靠,精确地 见证着外部世界,我们相信 它们会准确报告我们瞥见的 那丛玫瑰的色彩,或其中一 根棘刺扎破我们手指的疼痛 。但这么以为是错的。我们 所认为的对周围世界的精确 表征,只不过是一种幻象, 是对感觉信息的层层加工, 加上我们按照预期对这些信 息的解读。比如在一张平坦 的纸上加上阴影就能看见三 维物体,或是没有明确的原 导语 嗅觉刺激不一定来自真实物质,耳朵问题可能导致头晕,同样的食物会对不同人产生不同风味,眼见耳听甚至手摸都可能是幻觉,人有时还无法在心里想出图形……这种种情况,我们或许都有不同程度的经历,甚至多对有些人构成了困扰,但往往因为我们对感官的简单误解而忽视了可能的成因。而感官给我们造成的系统性错觉,更为我们习而不察。 业务精熟又热心科普的作者,把复杂神秘的感觉神经系统,生动又精准地呈现给了我们。本书不但借十几个闻所未闻的病例讲解,领你进入神奇、广阔的人体神经世界,更能在你面对感官问题与困惑时提供启发。 后记 关于真相的真相 我们的一切认识都起于 感官,途经知性,终于理性 。 ——伊曼努尔·康德 衰退是人类的普遍境遇 。每个人最终都会遇到身体 的衰退。除了少数幸运者,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身体和 心灵的衰退都将伴随一生。 我迄今为止都是幸运的 ,没有得过重大疾病。但我 的身体对衰退并不陌生。我 近视得很厉害,就像人们常 说的“瞎眼蝙蝠”,从7岁起 就戴上了眼镜继而隐形眼镜 。念书时我常打橄榄球,在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每周都 有几个小时在橄榄球场上度 过,在一片模糊的世界里胡 抓乱抱;直到很后来隐形眼 镜比较流行了,情况才有改 观。而在此之前,我想接住 一只被高高踢上天空的球, 多半只能靠猜,当那个橄榄 形状在我的视野中变得清晰 时,它已经差不多到了我怀 里(或者掉到地上,这才是 常态)。我只有靠深蓝色运 动衫才分得清谁是队友,此 外别无他法。我仅有的长处 就是块头和力量,靠这两样 来弥补其他不足。但是再怎 么说,我也明白,只要戴上 眼镜,我的视力就能恢复正 常,对世界的体验也会变得 和同学们一样。 我还经历过其他形式的 身体衰退,有的普普通通、 稍纵即逝,还有的就稍稍有 点厉害了。比如我经常会坐 成一个别扭的姿势,压到经 过腓骨头(膝盖下面的骨性 凸起)的腓总神经,等到从 椅子上站起来时,我总会慢 半拍地意识到,我本以为放 在地上的那只脚其实不在地 上,我也不知道它在哪儿, 甚至感觉不到这只脚的存在 ,结果就一个趔趄跌倒在地 。又比如我买了一辆新自行 车,但调节时稍微出了点错 。我的手掌和手腕撑在车把 上长期受到压迫,造成了尺 神经(向手传送信号的神经 之一)麻痹。在之后的几周 里,我的双臂始终在深处感 到一种恼人的疼痛,源头还 无法确定,无论我怎么转动 胳膊或手都无法缓解。直到 要转动大门钥匙或切洋葱时 ,我才会意识到右手已经没 了力气。自检后我还发现, 我右手小指的感觉已经消失 了一些,就在我想着是否要 去麻烦一位同事给我做几个 神经电检查时,右手又自行 开始恢复了。 虽然我准确地知道问题 出在哪里,症状也只持续了 短短几周,但那次发作的经 历仍令我深感不安,不是因 为它显出了我的身体会和其 他人一样脆弱、一样得病( 虽说这一点本身就足够令人 不安了);而是,我居然花 了两周时间才意识到手部的 力量和感觉出现了异常,我 的知觉力量竟已弱到了注意 不到自身的缺陷。我不像缺 了半边视野的奥利弗或无痛 的保罗那样有一个现成的借 口:他们的缺陷都是与生俱 来,两人从不知道还有别的 可能。我的情况是紧急发生 的,上一刻还有正常的感觉 和力量,转眼就变得麻木乏 力。这使我不由怀疑起了自 己的官能、自己的感觉,就 连我经身体观察世界一事, 其真实性也成了问题——我 用亲身经历指出了现实与知 觉间的鸿沟。 “知觉不过是受控的幻觉 。”这是认知神经科学领域 常常引用的一句话。从本质 上说,人脑类似一台猜测机 器,它参照我们为世界建立 的模型,解读经由感官进来 的信息。我们能感知到什么 ,关系到我们对世界的既有 信念,也关系到感官所提供 的信息是如何与我们对宇宙 的虚拟现实式模拟相互作用 的。 这个道理的证据俯拾即 是,具体表现为错觉,比如 我在本书中描写过的那些。 这里只举两个例子就够了。 一是我们许多人都熟悉的一 种经历,就是在等一个电话 时会觉得口袋里的手机在振 动。就算你一次次掏出手机 发现没有未接来电,这个错 觉仍会继续。另一个就是互 联网上疯传的一幅图片:一 条裙子是黑色和蓝色相间, 还是白色和金色相间?对这 条裙子颜色的真实知觉可能 受制于我们对光照条件的预 期。有一项研究指出,早起 的人更容易觉得裙子受的是 自然光照射,而夜猫子则倾 向于认为照射它的是人工光 线;相应地,两种人对照片 中裙子的颜色也有不同的感 知:早鸟儿更有可能说它是 白、金相间,夜猫子则往往 报告是黑、蓝相问。 这些例子说明,我们对 可能存在什么或即将发生什 么的预期,会直接影响我们 对世界的知觉。而且就像之 前聊过的那样,我们对此确 实也有迫切的需求。不加入 一点预测的话,认知系统就 会崩溃。缺少预测会造成三 个不可逾越的问题:一、感 觉信息传至人脑有着固有延 迟,这意味着我们感知到的 情况都是已然发生过的;二 、我们的神经系统没有充足 的带宽将每一点感觉信号都 传人脑内,人脑也没有充足 的加工能力;三、任何感觉 信息都必然内含歧义,要解 析它们,就必须做最好的猜 测。 总之,“受控的幻觉”这 种观点认为,虽然感觉对于 我们理解周围世界必不可少 ,但我们对世界的知觉却牢 牢根植于人脑自建的虚拟现 实之中。感官传给我们的信 号必须输入到这个模拟环境 里,这才有助于我们理解它 们。当感官和我们内心的世 界观相冲突,错觉就可能产 生,比如上文描述的那些; 或者在极端情况下,当人的 内心模拟更加混乱狂暴时, 还会导致全面的精神错乱。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生动地唤起了一些“ 大观念”,让你能感恩于自 己的健康,并对人类的“感 官交响乐”同时增添一些欣 赏和怀疑——而这乐曲的聪 敏又乖戾的指挥,就是人脑 。 ——《泰晤士报》 我们每日里看、尝、听 、触、嗅,各感官全都完好 ,大概也就不会思考使这些 得以可能的那套系统;甚至 科学都还在忽视相应过程中 的许多方面。本书一改这种 情况,它迫使读者去质疑自 己创造出的“现实”,一定会 具有深远的影响。 ——全美公共广播电台( NPR) 对人类五感的功能及失 调的一番精彩而深入的探索 ……饱含洞见。 ——《出版人周刊》 精彩页 第一章 无痛非英雄 对于疼痛你只有一个愿望:叫它快停。身体的疼痛是世上最坏的事。——乔治·奥威尔《1984》 这只平凡的手,只是孤独地渴望能触碰什么东西,并被那东西回以触碰。——安妮·塞克斯顿《触碰》 “当我小时候掉了一颗牙时,我爸爸做了一件错事,他告诉我,只要把掉下的牙齿塞到枕头底下,牙仙就会给我一英镑。”对我说话的是今年34岁的保罗,“我立刻想道:‘哎呀太好了!我的脑袋里有好多牙齿,能换好多英镑呢!他轻笑了一声接着说,“后来我爸爸发现我拿着一把钳子,正试着把牙齿都拔出来。”此刻我坐在保罗家的餐桌旁,他父亲鲍勃和母亲克莉丝汀在我们身后做着琐事,保罗则对我倾诉着他恐怖的童年故事。保罗扭头对父母说:“我记得有一次问你们要点零食,薯片什么的,你们不给,说马上就吃晚饭了。我就站在那儿,当场掰断了几根手指,因为我的愿望落空了。”他示意着向后掰手指,我都听见了它们的咔咔声。“对,我做过不少蠢事,那些显然是任何正常孩子都不可能想到的。”既然保罗和鲍勃这么说,那么也很显然,保罗当初不是个正常孩子。其实,他现在也不是一个正常的成人——因为他感觉不到疼痛。他告诉我:“要我对经受疼痛的人表达共情可太难了。你要是自己感觉不到疼痛,就难理解疼痛是什么。” 无法感受疼痛,这是超级英雄才有的本领,也是饱受疼痛折磨的人最深切的愿望。可惜,保罗对疼痛的无感并没有伴随超强的力量、折不断的筋骨和超级愈合力。我要保罗估计估计他骨折过多少次,他说:“肯定有几百次,小的大的都有。手指、脚踝、手腕、手肘、膝盖、大腿,还有头骨——我想没有一块骨头是我没弄断过的。”刚才我一进屋时,保罗已经在餐桌前坐定了。我的第一印象是,他是个金发的青年,戴着眼镜,外表很普通。如果在街上擦肩而过,我并不会多看他一眼。谈话问,我看出他双手有一些畸形,而直到我将要离开、他也站起身时,我才发现他竟是那么矮小。他的身高可能才刚过1.5米。“我长这么矮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小时候的膝盖伤,我好几次都弄折了生长板,那大大阻碍了我的发育。”当他走向门口为我送行时,我注意到了他跛行的步态、弓形的双腿,那都是一次次骨折没有良好愈合的证明。 思考一下你的五感,给它们排个序:对你的生存不可或缺的排最先,可以优先牺牲的排最后。这是一项假想的足球联赛,是一份赢得赛事所需的球员排名。于我而言,排第一位的肯定是视觉。没有了视觉:无法阅读、看不见朋友和家人的面孔、欣赏不了美丽的风景,我可承受不来。第二位是听觉:无法聆听音乐或讲话,几乎同样不可忍受。这两种感觉都能让我们发现远方的世界、了解超出自身左近的环境、获得愉悦、察觉危险、参与社交并与他人交流思想观念。在我的排名表的最下方、濒临降级的两种感觉,是嗅觉和味觉。虽然离开食物的丰富世界、丧失嗅闻之乐都很可怕,但我的生活还可以继续。至于触觉——唔,它肯定比不上视觉或听觉,就排第三位好了。 但是且慢。想想看,没有了触觉,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将无法感受爱人的拥抱,阳光照在脸上的温暖,还有靠近火焰时的热气警示。触觉不仅仅是这些感觉。有了触觉,我们才能正常地行走,感受地板在脚底的不规则起伏,明白身体处在空间的什么位置,在系鞋带或用刀叉吃饭时知道双手的相对关系,在买公交车票时从口袋里掏出合适的硬币。要是没有触觉,这些简单的动作都将无法完成。你可能只把触觉想成一种次要的感觉,但事实也许正相反。也许触觉是人之为人的内禀,它深深嵌在我们的生存、我们的意识之中,使我们几乎无法想象生活中没有了它会是什么样子。我们的语言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一点。我们形容某人“温暖”或“冷漠”、“柔软”或“坚硬”,将品格或感受说成是身体的感觉。我们还会使用如下说法:“你的善良触动了我”“她真叫人头疼”“他有时会头脑发热”。我们生活中的语言非常倚重触觉,超过听觉或视觉。这不仅仅是语言的模式,还可以对应到现实。实验显示,你在与人对话时是握一杯热饮还是冷饮,会决定你对谈话对象的判断是“更热情”还是“更冷淡”。在面试某人时摆弄一块硬木还是一块柔软的材料,也会影响你对面试对象的认知。幼年时依偎在母亲胸口的暧意,以及随之生出的安全与舒适之感,会笼罩我们的余生——这是人性和人类语言的一个内在面向。一个拉近距离的拥抱、一阵轻柔的爱抚、手臂上的一次触碰、后背上的一记轻拍,触觉使我们与周围的人建立联结。触觉远不止在皮肤上激起的简单电脉冲,而是牵连着我们的情绪、记忆以及对自我和对他人的认识。我在许多病人身上见过这一感觉遭到破坏后造成了怎样的冲击,在那之后我就绝不愿意让它先于其他感觉丧失了。 P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