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如今我们所说的增长,实际上是一种漫无目的的癌式扩散。我们正在经历一场生产和增长的迷狂,如同死亡幻觉一般。它佯装生机勃勃,掩藏着迫近的致命性灾难。生产越来越趋同于毁灭。“人类的自我异化已经达到一种能将自身的毁灭当作审美快感来体验的程度。”瓦尔特·本雅明对法西斯主义的评价,同样适用于今天的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受困于死亡。对死亡的无意识恐惧驱使着它,死亡的威胁挟制资本主义不断积累和增长。这种胁迫性不仅带来生态上的灾难,也产生精神灾难。破坏性的绩效压力将自我确证和自我毁灭合而为一。人不断优化自我,直至死亡。肆无忌惮的自我剥削致使精神崩溃。 尽管弗洛伊德与死亡有着矛盾的关系,但他完全意识到了生死和解的必然性。对死亡的无意识排斥必须让位于对死亡的自觉接纳:“在现实中,在我们的观念里,给予死亡应有的地位,让我们迄今为止如此小心谨慎地压制在潜意识里的死亡不时显身,难道不是更好吗?这似乎不是一种进步,反倒像是某种程度的退步,某种回归;但它也有优点,即正确认识真相,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好过。” 作者简介 韩炳哲(Byung-Chul Han),德国新生代思想家。1959年生于韩国首尔,80年代在韩国学习冶金学,之后远渡重洋到德国学习哲学、德国文学和天主教神学。他先后在弗莱堡和慕尼黑学习,并于1994年以研究海德格尔的论文获得弗莱堡大学的博士学位。2000年任教于瑞士巴塞尔大学,2010年任教于卡尔斯鲁厄建筑与艺术大学,2012年起任教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18—20世纪伦理学、社会哲学、现象学、文化哲学、美学、宗教、媒体理论等。作品被译成十几种语言。西班牙《国家报》(El País)誉其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 清新的文风,清晰的思想,深察洞识,切确而犀利的论述,这都让韩炳哲对于数字媒体时代人类精神状况的分析批判,显得尤其重要而富于启发。 目录 资本主义与死亡驱力 为什么今天不可能发生革命? 对人的全面剥削 在数字化全景监狱里 唯死亡之物才透明 数据主义和虚无主义 虚空之苦 跳跃的人 难民来自何处? 野蛮人的国度 谁是难民? 美在陌生者之中 万事皆匆促 爱欲击败抑郁 资本主义不喜欢安静 注释 附录 韩炳哲著作年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