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精益产品开发手册:产品创新六步法》是一本如何用精益理念打造客户喜爱的产品的实用指南。 无论是初创公司还是大型老牌企业,我们都知道成功打造出色的产品异常困难,大多数新产品因为各种原因都失败了。本书通过“保姆式”的精益产品开发流程,帮助你提高产品开发的机会。 第一部分:核心概念。本部分解释了产品与市场高度契合(PMF)及问题空间(problem space)与方案空间(solution space)等基本概念。 第二部分:精益产品开发流程的六个步骤及其用户体验设计原则等。确定你的目标客户;确定未得到充分服务的客户需求;制订成功的产品策略;确定你的最小可行产品(MVP);设计你的最小可行产品原型;与客户一起测试你的最小可行产品。 第三部分:创建并优化你的产品。主要包括敏捷开发、数据分析、指标优化产品的方法论等。 这是一种可重复、易于遵循的方法,如果你对精益创业原则感兴趣并希望应用它来开发成功的产品,那么这本书就是为你而准备的。 企业家、高管、产品经理、设计师、开发人员、营销人员、分析师和任何热衷于打造伟大产品的人都会发现《精益产品开发手册:产品创新六步法》是一本不可或缺的产品开发指导书。 作者简介 丹·奥尔森(Dan Olsen),精益产品专家,知名产品咨询顾问,作家;曾为世界知名公司亚马逊、谷歌、脸书(Meta)、优步、沃尔玛、微软、Box、eBay、惠普、Medallia和One Medical Group等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并经常担任临时产品副总裁,帮助它们用精益原则打造成功的产品。丹·奥尔森具备技术和商业的双重背景,美国西北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学士,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工业工程硕士,研究方向为精益制造原理。斯坦福大学商学院MBA学位,Intuit公司产品专家。 他在产品管理、产品开发、用户研究、用户体验设计和营销方面有非常深厚的积累,并长期与各类大公司、初创公司合作。 目录 第一部分 核心概念 第1章 通过精益产品开发流程实现产品一市场匹配 1.1 PMF是什么 1.2 PMF金字塔 1.3 精益产品开发流程 第2章 问题空间与方案空间 2.1 太空笔 2.2 问题决定市场 2.3 是什么?如何做? 2.4 由外而内的产品开发 2.5 你应该听客户的意见吗? 2.6 两个苹果产品特性的故事 2.7 通过方案空间发现问题空间 第二部分 精益产品开发流程 第3章 确定你的目标客户(第1步) 3.1 愿者上钩 3.2 如何细分你的目标市场 3.3 使用者vs购买者 3.4 技术采用生命周期 3.5 用户画像 第4章 识别未被满足的客户需求(第2步) 4.1 客户需求的其他叫法 4.2 客户需求的案例:TurboTax 4.3 探索式用户访谈 4.4 客户利益阶梯 4.5 需求的层次性 4.6 重要度与满意度框架 4.7 其他相关框架 4.8 客户价值可视化 4.9 KANO模型 4.10 开始使用框架 第5章 定义产品价值主张(第3步) 5.1 说“不”的策略 5.2 搜索引擎的价值主张 5.3 不那么“Cuil”(酷) 5.4 构建你的产品价值主张 5.5 瞄准趋势 5.6 Flip摄像机 5.7 用价值主张预测未来 第6章 明确最小可行产品(MVP)特性集(第4步) 6.1 用户故事:功能特性与客户利益 6.2 分解特性 6.3 批量规模越小越好 6.4 用故事点确定范围大小 6.5 用投入产出比确定优先级 6.6 决定你的候选MVP 第7章 创建MVP原型(第5步) 7.1 到底怎样才算MVP 7.2 MVP测试 7.3 MVP测试矩阵 7.4 定性的营销MVP测试 7.5 定量的营销MVP测试 7.6 定性的产品MVP测试 7.7 定量的产品MVP测试 第8章 应用优秀用户体验设计的原则 8.1 好的UX有哪些要素 8.2 UX设计中的冰山模型 8.3 概念设计 8.4 信息架构 8.5 交互设计 8.6 视觉设计 8.7 设计原则 8.8 文案也是UX设计的一部分 8.9 产品界的“天龙特工队” 8.10 用户眼里出体验 第9章 与用户一起测试MVP(第6步) 9.1 我应该测试多少个用户 9.2 面对面、远程的,以及无引导式的用户测试 9.3 如何在目标市场招募用户 9.4 Intuit的用户测试 9.5 “拉面”用户测试 9.6 如何组织用户测试 9.7 如何提出好问题 9.8 提出开放式问题还是封闭式问题 9.9 感受用户痛点 9.10 用户测试的收尾工作 9.11 如何收集与整合用户反馈 9.12 可用性与产品-市场匹配 第10章 通过迭代和转型来优化产品-市场匹配 10.1 “构建-衡量-学习”循环 10.2 “假设-设计-测试-学习”循环 10.3 迭代用户测试(Iterative User Testing) 10.4 坚持还是转型 第11章 一个完整的精益产品案例分析 11.1 MarketingReport.com 11.2 步骤1:确定你的目标用户 11.3 步骤2:识别未被满足的客户需求 11.4 步骤3:定义产品价值主张 11.5 步骤4:明确MVP特性集 11.6 步骤5:创建MVP原型 11.7 步骤6:与用户一起测试MVP 11.8 通过迭代和转型来优化PMF 11.9 回顾 第三部分 创建并优化你的产品 第12章 使用敏捷开发打造你的产品 12.1 敏捷开发 12.2 Scrum 12.3 看板方法 12.4 挑选正确的敏捷方法 12.5 使用敏捷方法获取成功 12.6 质量保证 12.7 测试驱动开发 12.8 持续集成 12.9 持续部署 第13章 衡量你的关键指标 13.1 数据分析vs其他方法 13.2 感性的Oprah vs理性的Spock 13.3 用户访谈 13.4 可用性测试 13.5 问卷调查 13.6 数据分析和A/B测试 13.7 分析框架 13.8 明确北极星指标 13.9 留存率 13.10 业务公式 13.11 实现盈利 第14章 利用数据分析优化产品与业务 14.1 精益产品分析流程 14.2 一个精益产品分析案例:Friendster 14.3 通过A/B测试进行优化 第15章 总结 译者后记 序言 理想照进现实 ——如何通过精益产品开 发,让您的产品和市场匹配 史科骏 高级精益管理专 家 如果您是产品经理,新 产品功能要求越来越多,却 迟迟不能交付;或是新品投 向市场反响平平,无法达到 预期;又或是道理我都懂, 但不知道怎么一步步地做? 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 在这本行文简练、框架完整 、步骤清晰的实用手册中找 到答案。它综合讨论了精益 产品流程、用户体验设计、 敏捷开发和数据分析,真正 涵盖了构建客户喜爱的优秀 产品所需了解的一切;囊括 了产品经理需要知道的绝大 部分概念知识和实用工具; 加上贯穿全书的精益思想和 精益产品开发理念,助力您 的产品更快更好交付。 接下来我试着从一名精 益管理咨询从业者的角度, 来解读这本手册,让大家更 容易看懂和上手,毕竟这是 一本“Playbook”! 借鉴精益鼻祖丰田公司 的4P模型:理念 (Philosophy)、流程 (Process)、人员 (People)和解决问题 (Problem Solving),我把 这本书简单概括为一个理念 、三个框架、两类人群和多 种方法/工具。 一个理念 强调产品为用户服务 ,顾客价值至上,这既是精 益思维(Lean Thinking) 的核心原则,同时也是以用 户为中心(User-Centred Design)的设计思维的体现 。 对应在第二章中,奥尔 森介绍了两类产品团队:由 内向外型和由外向内型。由 外向内型的产品团队在真正 开始产品设计之前,就通过 阐明假设、用户调研,了解 他们对早期设计理念的反馈 等,对真正的问题和需求了 解得非常清楚。 三个框架 作为资深的产品开发咨 询顾问,奥尔森特别擅长用 思维框架和流程帮助做结构 化思考,其中有三个重要框 架。 第一个也是本书最核心 的框架:产品市场匹配金字 塔模型,由奥尔森创建并完 善。 对任何初创企业或处于 早期增长的企业,产品市场 匹配都是最关键的问题。正 如提出这个名词的马克·安 德森(Mare Andressen, 网景通讯公司创始人)所言 :产品市场匹配是创业早期 唯一重要的事情(The only thing that matters is getting to product/market fit)。 仔细观察这个金字塔, 下层为市场层,上层为产品 层,其实中间层是空缺的, 只有找到产品和市场的最佳 匹配,才是一个完整的金字 塔。 接着配合框架的实施, 奥尔森又清晰列出了精益产 品开发六步骤,分别是: 1.确定你的目标用户 2.找到未被满足的需求 3.明确你的价值主张 4.明确MVP核心功能 5.建立你的MVP原型 6.MVP原型客户测试 其他两个重要框架是第 八章的UX设计冰山模型和 第十章对埃里克·里斯(Eric Reis)精益创业中“开发-测 量-认知”循环稍作修订:“ 假设-设计-测量-认知”循环 。 两类人群 两类人群主要体现在团 队和用户两类,前者对应产 品端,后者对应市场端。 在产品端,第八章中提 到了最佳团队,即具备四方 面核心能力:产品管理、交 互设计、视觉设计和前端开 发的团队;同时在第十二章 中提到员工协作和敏捷开发 培训,虽然没有在技能培训 或人员管理方面深入,限于 篇幅,也能理解。 而在用户端,强调UX中“ U”(User用户)的重要性: 归根结底,你的客户是你的 用户体验好坏的最终评判者 。作为对用户的尊重以及反 馈,第九章还特别介绍了用 户调研后的几种礼赠方式, 包括信用卡、礼品卡、信用 积分或现金等。 多种方法/工具 在解决问题部分,“实用 ”是这本书的一大特点,具 体表现在奥尔森把丰富实战 经验转化为多个实战问题, 同时书中也遍布实用小贴士 ,试举书中数例以飨读者。 1)在没达到产品和市场 匹配之前,坚持 (Persevere)还是调整 (Pivoting)? 这是精益产品流程中最 困难的部分之一,奥尔森开 玩笑说,如果开发团队连续 调整三次,那就等于转向 180°;而从实用角度出发, 建议采用“假设一设计一测 量一认知”循环,从当下产 品每波的用户测试反馈中不 断感知;用爬山做比喻,既 了解现在这座山的攀爬进度 ,同时也看到旁边那座山的 调整机会。 2)在解释“假设一设计 一测试一认知”的循环时, 用到了大富翁游戏做类比, 每回到一次起点,就增加 200元,不断重复;对应是 每次产品迭代后的认知收获 ,形象说明了不断迭代的过 程,同时也是精益产品流程 的精髓所在。 3)在用户调研中,如何 “打破砂锅问到底”,又不会 得罪用户? 解决问题需要方法,有 个经典精益工具叫5个为什 么(5Why),很有用但如 果问得不好,反而会被用户 抵触。在定性测试一章中, 奥尔森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有 技巧的通过逐级问为什么, 向潜在用户了解简单动作背 后的真因;同时他进行了适 当转换,给出了很多灵活的 提问技巧贴士,例如: 请问您可以帮我理解…… ? 您可以告诉我更多吗? 您当时在想什么? 为什么您在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