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们的文明与世界的文明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作者 | 吴根友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简介 《我们的文明与世界的文明》是“文明对话论丛”系列继《我们的文明观》后,第二本面世的图书。“文明对话”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理想。我们希望通过“文明对话”的实践,通过不断地总结人类文明对话的历史经验,让“文明对话”这一人类的伟业从自在的实践状态,逐步发展成全面自觉的精神现象。该系列旨在宣扬中华文化,助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作者简介 主 编: 吴根友 武汉大学 学术顾问: 杜维明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北京大学 安乐哲(Roger T. Ames) 夏威夷大学(University of Hawaii)、北京大学 斯特林(Gregory E. Sterling) 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 卜松山(KarlHeinz Pohl) 特里尔大学(Universitt Trier) 冯天瑜 武汉大学 郭齐勇 武汉大学 编 委: 何燕生 日本郡山女子大学(Koriyama Womens University) 李晨阳 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in Singapore) 倪培民 格兰谷州立大学(Grand Valley State University) 司马懿(Chlo Starr) 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 黄 勇 香港中文大学 王庆节 澳门大学 姚新中 中国人民大学 李雪涛 北京外国语大学 于 亭 武汉大学 杨 华 武汉大学 单 波 武汉大学 涂险峰 武汉大学 余西云 武汉大学 目录 “文明”视野下的人类精神及其现象 作为世界历史精神的“天心”|陈 赟 “代差”“种差”交织的文明地理与共享的世界未来|吴根友 关于“文明与质量”的对话|吴根友 程 虹 浅析非洲文明的沧桑变幻|喻鼎鼎 王 战 “他者”眼中的中国形象期待 “他者”眼中的中国形象期待(第一次圆桌对话)|吴根友 保罗·帕顿 本·柯饶思 “他者”眼中的中国形象期待(第二次圆桌对话)|吴根友 万百安 佛教文化对于世界和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积极意义|吴根友 何燕生 吴 疆 文明交流与互鉴 作为哲学著作的《论语》|倪培民 论“以儒诠回”的历史语境与意义生成|贺更粹 人类命运共同体语境下的对话原则与对话实践的再诠释|沙宗平 近代中国与南亚佛教交流网络的形成与“原始佛教”概念的引入|沈 庭 文明问题的散点透视 三星堆与中国上古文明记忆|张昌平 吴根友 从现代文明的视角看阿富汗问题及其解决之路|阮建平 吴根友 “生态+文明”的意义:环境史视野下生态文明建设思考|梅雪芹 山川与文明——读何镗《古今游名山记》 |[日]三浦国雄 附录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传统文明的转换|刘 旭 明清哲学文化及其现代性|刘 旭 一带一路视域下的文明对话|刘思源 前言 【总序】 在全球化的语境里,谈论“文明对话”,是非常复杂而又十分困难的。因为这既涉及“文明”一词在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中的语义差异,对话的过程中发生的语义偏差;更重要的是文明承载者的复杂,作为文明承载者的民族、国家,与作为小团体、个人的承载者,他们的言说方式有很大的区别,因而其对话的效果与结果也大不相同。每个个人都不能代表一个文明,然而有资格作为文明代表的国家、民族,又总是通过一些具体的个人来表达他们的“文明”。因此,作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式、方法之一的“文明对话”活动,其理想与目标是美好的,然而一旦付之于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则将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与阻碍。 人类文化的历史很长,然而人类从野蛮状态进入到文明状态,实际的历史过程却很短。而即使在迈入了所谓的“文明”门槛之后,人类的很多行为并不合乎“文明”一词的内在要求。远古氏族社会之间的厮杀,将战败的异族首领的头颅制成酒杯,是经常性的事情。世界范围内的游牧与农耕文明之间的反复争战,大规模的抢劫与杀戮,一次次地推翻不同的王朝,那种残酷与血腥,在不同民族的历史与传说中都有记载。近四百年来资本主义文明的兴起,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掠夺、杀戮,并假借“文明”的名义对被征服者冠以落后、野蛮的称谓,不仅在肉身方面侮辱、杀戮他们,而且在精神与文化上侮辱、践踏他们。“文明”与“文明”之间,战争、冲突、征服是常态,而对话、交流、互鉴则往往是短暂的、临时的。而正是这些短暂的文明间歇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带来了无法估量的积极作用。 20世纪50年代以后,伴随着大国的竞争,核武器的出现,人类大国之间的文明竞争出现了新的均衡态势。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苏联的解体,国际上大国之间的竞争出现了“一超多强”的新局面,而作为“一超”的美国社会反而担心世界格局会朝向不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代表美国国家利益的享廷顿提出了“文明冲突”说,预言未来国际社会之间的战争将会在文明的断层线之间发生,民族国家的冲突会让位于“文明冲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发动的几场海外战争,实际上并非什么“文明的冲突”,而只是美国的国家利益在不同地区与当地的民族、国家的利益主体发生的冲突而已。文明之间并没有什么冲突,一些国家只是假借“文明”的名义发动战争,实际上是在争夺国家的利益而已。而作为现代社会典型的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其所谓的国家利益也只是极少数资本集团的利益而已。 回顾秦汉以后传统中国与周边民族交流与交往的历史,文明之间的和平交往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有效的。由传统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开辟的“丝绸之路”(或曰瓷器之路),各民族之间的茶马之路,其主流就是一条“文明对话”的和平之路。郑和下西洋,带到世界各地的也是和平的福音与商业贸易互利的福祉。16世纪末、17世纪初,欧洲耶稣会传教士来华传教,中国文化则借助传教士带回欧洲,这个一百三十多年的中欧文明交流史,其主流也是和平的文明对话、交流、互鉴的历史。只是由于当时罗马教廷坚持保守的传教政策,干涉当时中国的内政,改变了利玛窦当初提出的正确的传教路径,才导致了中国与欧洲文明交流的中断。当然,也由于当时中国清政府的乾隆皇帝昧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认知,几次拒绝英国政府提出的商贸往来请求,才导致了中国社会与现代工商业文明发展大势的脱节,最后被资本主义的列强用炮火打开国门、丧权侮国,让文明古国遭受了列强一百多年的蹂躏。直到1949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才在政治上初步站立起来,逐步摆脱被资本主义列强以及其他强国欺侮的命运。 改革开放的中国,经过四十余年的努力,让古老的中国重回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以一个现代性的文明型国家屹立于现代世界各民族国家之林。当代中华民族总结自己民族的发展历史,借鉴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特别是吸取20世纪以来两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与教训,寻找一条既适合于中国自身,也将会给世界带来福音与福祉的和平发展之路,倡导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与互鉴,努力探索并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需要对话、交流与理解。“地球村”的实际自然处境将人类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除非人类不想以集体的方式继续生活下去,仍然肆意地破坏地球的环境,甚至发动核战争。否则,各大文明之间就只能采取和平的对话、交流与互鉴,以增进人类的福祉。虽然目前人类的文明之间有“种差”与“代差”(如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之间),但只要本着 “人类共命运、同呼吸”的基本共识,坚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或其他信仰的同时,放弃古老的“异教徒”观念,坚持以“对话”的方式展开各种形式的交流,则人类的前途将会逐渐走向光明的境界。 战争可以发泄不满,但丝毫不能给战争的双方带来自己想要的东西,只会给对方送去流血、死亡与痛苦,只会增加相互之间的怨恨与敌视。以民族、国家为承载者的文明之间展开对话,其道路漫长、曲折,绝非一帆风顺,甚至还会出现误解。但只要行驶在“对话”的正确道路上,民族、国家之间的一些误解就会伴随着交流的深入而逐步地化解。人类的文明能够发展到今天的地步,其主要功绩还是得力于文明之间的和平交流与互鉴。 三十多年前,当杜维明先生在美国哈佛大学用英语向世界提倡“文明对话”的主张时,应者寥寥,而正当其时的享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说,甚为热闹。三十多年过去了,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与福祉而言,享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越来越遭到学人与政治家的批评,而“文明对话”的主张越来越受到学人与政治家的青睐。这种带有戏剧性的历史转换,不是因为“文明对话”的理论有多么高深,而只是因为这一理论主张合乎人类一体化的共同命运,能给一体化的人类世界带来和平的福音与生活的福祉。今天,我们在中华的大地上,接过杜先生当年提出的主张,将“文明对话”作为一项学术事业加以推进,希望能够得到更多关怀人类前途的学人与其他有识之士的支持与帮助。 愿我们的《文明对话论丛》辑刊,能为增进人类福祉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