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陈嘉映教授有关语言与哲学的思考,形式包括散文、学术随笔、演讲稿、访谈录、书评等,篇目包括:《为辩解进一言》《信号、句子与词》《如何说服别人放弃错误态度》《概念结构与事物结构》《语言学大师赵元任》《谈博士生培养》《纠缠与疏朗:海德格尔和他的时代》《无法还原的象》等。这些文章均篇幅不大,语言也并非枯燥的学术用语,而多是作者发自内心的“真心话”,均是作者在读书、演讲、对谈等日常学术和生活中,由某一问题而引发的所思所想,其中往往包含着作者对哲学基本问题、不同学术观点、社会认识等的哲思,给人以启发。 目录 1998-2002年 为辩解进一言——日常语言分析的一篇经典 信号、句子与词 关于语言的讨论 哲学的用途——致赵汀阳 如何说服别人放弃错误态度 “事情都有两面性”的滥用 读《停滞的帝国》 概念结构与事物结构 中国思想的位置——读张祥龙的《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 也谈“二元宿根”——致张祥龙 说大小 德国古典哲学与德国文化 浪子拉摩与哲人 谈《焦点访谈》 语言学大师赵元任 谈博士生培养——应《新报》邀请谈邓晓芒辞职一事 关于学术评价体制的采访 学术和学术语言 读《嫉妒与社会》 读唐逸《荣木谭》——在《荣木谭》研讨会上的发言 事物,事实,论证 谈气功 梦想的中国 介绍几本写海德格尔的书 《思远道》编后小记 约定用法和“词”的定义 纠缠与疏朗——海德格尔的阿伦特牵连和纳粹牵连 读《知识分子》 《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周年纪念致贺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讲义选 无法还原的象 两本写新疆的书 也谈哲学的中国方式 思想坐落在欲望、快乐和沮丧里面 读巴特利《维特根斯坦传》 闲话希腊——《希腊精神》译本序 他的歌声带着思索——写竞马 从作品到文本 谈王小波 读古尔德《生命的壮阔》 哲学与汉语思维 日常语言与哲学 序言 商务印书馆发心整理当 代中国学术,拟陆续出版当 代一些学人的合集,我有幸 忝列其中。 商务意在纵览中国当代 学人的工作全貌,故建议我 把几十年来所写所译尽量收 罗全整。我的几部著作和译 作,一直在重印,也一路做 着零星修订,就大致照原样 收了进来。另外六卷文章集 ,这里做几点说明。1.这六 卷收入的,多数是文章,也 有对谈、采访,少数几篇讲 稿、日记、谈话记录、评审 书等。2.这些篇什不分种类 ,都按写作时间顺序编排。 3.我经常给《南方周末》等 报刊推荐适合普通读者的书 籍。其中篇幅较长的独立成 篇,篇幅很小的介绍、评论 则集中在一起,题作“泛读 短议之某某年”,4.多数文 章曾经发表,在脚注里注明 了首次刊载该文的杂志报纸 ,以此感谢这些媒体。5.有 些篇什附有简短的说明,其 中很多是编订《白鸥三十载 》时写的。 这套著译集虽说求其全 整,我仍然没有把所写所译 如数收进。例如我第一次正 式刊发的是一篇译文,“瑞 典食品包装标准化问题”, 连上图表什么的,长达三十 多页。尽管后来“包装”成为 我们这个时代一个最重要的 概念,但我后来的“学术工 作”都与包装无关。有一些 文章,如“私有语言问题”, 没有收入,则是因为过于粗 陋。还有一类文章没有收入 ,例如发表在《财新周刊》 并收集在《价值的理由》中 的不少文章,因为文章内容 后来多半写入了《何为良好 生活》之中。同一时期的不 同访谈内容难免重叠,编订 时做了不少删削合并。总之 ,这套著译集,一方面想要 呈现我问学过程中进退萦绕 的总体面貌,另一方面也尽 量避免重复。 我开始发表的时候,很 多外文书很难在国内找到, 因此,我在注解中标出的通 常是中译本,不少中译文则 是我自己的。后来就一直沿 用这个习惯。 我所写所译,大一半可 归入“哲学”名下。希腊人名 之为philosophia者,其精神 不仅落在哲人们的著述之中 ,西方的科学、文学、艺术 、法律、社会变革、政治制 度,无不与哲学相联。所有 这些,百数十年来,从科学 到法律,都已融入中国的现 实,但我们对名之为 philosophia者仍然颇多隔膜 。这套著译集,写作也罢, 翻译也罢,不妨视作消减隔 膜的努力,尝试在概念层面 上用现代汉语来运思。所憾 者,成就不彰;所幸者,始 终有同好乐于分享。 这套著译集得以出版, 首先要感谢主持这项工作的 陈小文,同时要感谢李婷婷 、李学梅等人组成的商务印 书馆团队,感谢她们的负责 、热情、周到、高效。编订 过程中我还得到肖海鸥、吴 芸菲、刘晓丽、梅剑华、李 明、倪傅一豪等众多青年学 子的协助,在此一并致谢。 陈嘉映 2021年3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