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从个体、互动和社会结构三个层面透视网络社会运作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图据此阐明网络社会原理,架构网络社会学研究领域。《网络社会学(第三版)》保留了前两版的整体风格,但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些调整,力求反映网络社会学发展的最新趋势,讨论和揭示网络社会比较突出的诸项主题。其中主要有网络社会特质、网络中的社会行动与互动、网络中的社会组织、网络社区、博客、微博、微信、网络公共领域等。而且,随着网络社会发展和研究深入,另增加了网络意见领袖帖和网络去中心化等章节内容。 本书坚持基础性、通用性和前沿性,为网络社会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服务。 作者简介 郭玉锦,社会学博士,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从事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组织管理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代表作有《中国身份制及其潜功能研究》《网络公共领域建构研究》等。目前的学术兴趣集中于信息方式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网络社会结构、网络组织管理等。 目录 第一章 网络社会 第一节 网络社会的概念 第二节 网络社会“空间”构成 第三节 网民 第二章 网络中的身份与自我建构 第一节 网上身份 第二节 网络中的自我建构 第三节 认同兼容 第三章 网络中的社会行为与互动 第一节 网络社会行为 第二节 网络人际互动 第三节 网络利他行为 第四章 网络中的群体 第一节 网络群体的含义 第二节 网络群体分类 第三节 网络群体对个体的功用 第五章 网络中的社会组织 第一节 网络组织及其结构 第二节 网络组织分类 第三节 网络非营利组织 第四节 网络营利组? 第六章 网络社区 第一节 网络社区及构成 第二节 网络社区的功能与分类 第三节 Web 2.0的网络社区 第七章 博客 第一节 博客的含义与特质 第二节 博客的交往活动与应用 第三节 博客功能分析 第八章 微博 第一节 微博概说 第二节 微博使用者的特征 第三节 微博的信息方式 第四节 碎片化与整合效应 第九章 微信 第一节 微信概说 第二节 微信的交往场域 第三节 微信中的互动 第四节 微信中的社群感和孤独感 第十章 网络公共领域 第一节 网络公共领域 第二节 网络公共领域的特质 第三节 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构成 第四节 网络公共领域的话语建构过程 第五节 网络公共领域的功能与限制 第六节 影响公共决策的两个路径 第十一章 网络意见领袖帖 第一节 网络意见领袖帖 第二节 网络上帖子的比较 第三节 网络意见领袖帖的影响与局限性 第四节 网络意见领袖帖建设 第十二章 网络社会网分析 第一节 网络社会网的基础 第二节 网络社会网构成和特征 第三节 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取向 第四节 网络社会网分析案例 第十三章 网络去中心化 第一节 去中心化 第二节 网络去中心化 第三节 中心化与去中心化辨析 第四节 网络祛魅 第五节 网络去中心化对社会的影响 第十四章 网络电子信息反商品化 第一节 反商品化 第二节 网络电子信息反商品化 第三节 网络电子信息的反商品化表现 第四节 零边际成本社会 第十五章 网络社会问题 第一节 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 第二节 网络社会问题 第三节 信息压力 第四节 网络成瘾 第十六章 网络社会变迁 第一节 网络社会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 三个标志时代 第三节 未来网络社会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