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严嵩与徐阶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汪冬莲 |
出版社 | 现代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从严嵩与徐阶二人的家庭背景出发,通过对两个人不同的生活经历、成长路径、性格特点进行剖析,梳理两人的科举之路、仕途历程,结合当时发生的一些历史事件,挖掘二人思想转变的过程。在攀登首辅大位的关键时刻,二人采取的手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主动构陷的方式拉前任下马,让自己最终位极人臣。 作者简介 汪冬莲,资深媒体人,主任编辑/记者,曾在国土资源部、人民日报社工作。曾任人民日报社主管、人民网主办的内参《网络舆情》执行主编、副总编辑,人民网资讯部副主任,人民网所属子公司人民在线总编助理。有着近二十年中央媒体采编工作经验,发表过大量优秀的新闻报道及评论作品。已经出版的著作有《方向对了,结果也就对了》(金城出版社,2015),《时光书单:在阅读深处等你》(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满川田纪事:乡土中国的农民群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N年后,你一定会感激这次深刻的领悟》(金城出版社,2017)等,正在出版中的有《我们正在远去的乡村生活》(江苏人民出版计,2020)。其中《满川田纪事》入选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与新华网联合主办的2016年度影响力图书,中国社会科学网2016年度好书,深圳商报月度好书榜,2016百道好书榜,第四届中国读友读品节指定读品书单,入围2016年度腾讯华文好书。 目录 第一章 皆为小家子俱有科举才 第一节 起家寒素 第二节 脱簪质肉 第二章 才刚步仕途潜龙须勿用 第一节 钤山养望 第二节 永不叙用 第三章 小荷露出角贵人不可少 第一节 锥处囊中 第二节 声名鹊起 第四章 登堂入内阁曲径可通达 第一节 以怨报德 第二节 崭露头角 第五章 高位居不易先后出狠手 第一节 佛挡杀佛 第二节 自占地步 第六章 同为大学士却有天壤别 第一节 挑拨离间 第二节 附籍联姻 第七章 “北虏”与南倭战守各不同 第一节 抢占地盘 第二节 销声自保 第八章 带“病”得提拔斡旋保善类 第一节 越劾越宠 第二节 保全善类 第九章 皇上心头好赞玄第一关 第一节 青词宰相 第二节 勤练内功 第十章 个个有好儿福报却不同 第一节 权倾天下 第二节 “噪舟”之怨 第十一章 种瓜与得豆居乡和在朝 第一节 种因结果 第二节 甘草阁老 第十二章 盖棺难定论此中得真味 第一节 以毒攻毒 第二节 目光如炬 后记 参考文献 序言 金庸说过,人生就是: 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产 生了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 在以往的史书里,这些人物 大致被分成好坏两类:英主 与昏君,忠臣与奸宦,英雄 与草莽……无论他们生前怎 样地“大闹”,当他们不能开 口说话时,历史往往给他们 贴上“黑”“白”、“忠”“奸”、“ 雄”“懦”的标签,代代相传 。似乎他们一生的所作所为 ,只这一两个字便足以囊括 。 拨开历史的迷雾,深入 往事的尘埃中,我们发现, 历史是复杂的,人性是立体 的,有光芒就有阴影。用“ 二分法”对待历史人物,很 难做到全面、公正、客观地 进行评价。事实上,在多数 场合下,历史人物的好坏、 忠奸之间并非泾渭分明,而 是纵横交错,“黑”“白”纠缠 ,难分难解。在这方面,明 朝中叶嘉靖年间的内阁首辅 严嵩与继任者徐阶,为我们 提供了极好的样本。背负着 “奸相”骂名的严嵩与有着“ 贤相”美誉的徐阶,他们的 人生底色,远不是一个“奸” 与“贤”可以概括的,却在世 人的口口相传中,脸谱化地 存在了几百年。 严嵩,字惟中,江西省 袁州府分宜县人,是列入《 明史·奸臣传》里的人物。 《明史》由清朝官方修订, 清朝的修史者认为,只有那 些“窃弄威柄,构结祸乱, 动摇宗袥,屠害忠良,心迹 俱恶,终身阴贼”者,才会 在史书中被冠以“奸臣”的恶 名。“严嵩父子济恶,贪酱 无厌”,故将其列入《奸臣 传》。严嵩的恶名并不是清 朝才有的,早在严嵩离开历 史舞台不久,以他为主人公 的故事和小说便在民间各种 流传,又被改编成戏文搬上 戏台。老百姓听着故事看着 戏曲,严嵩的奸臣形象从明 朝中期即已开始深入人心。 徐阶,字子升,南直隶 松江府华亭县人,严嵩的政 敌和继任者。为官期间斗倒 严嵩,提拔海瑞,为张居正 铺路,人们称赞他为“贤相” ,有着“明朝头号政治家”的 美誉。 然而仔细考察二人的为 人行事,尤其是他们之间争 权夺利、对明世宗嘉靖皇帝 的态度及处理政事与家事的 原则,我们很难找出奸与贤 之间的明显界限,且轻松分 辨孰奸孰贤。 严嵩再奸,始终如一的 是忠君思想;徐阶人称其贤 ,却有一味迎合皇帝、讨好 严嵩的种种不堪行为。为了 迷惑攀附严嵩,甚至不惜将 家族迁往江西成为严嵩的老 乡,将孙女许配给严嵩之孙 ,附籍联姻,几无人伦底线 。更有甚者,解甲归田后放 任子弟横行乡里,欺男霸女 ,家族拥有海量田产,数量 远远超过严嵩(因徐阶得到 善终,家产未遭官府清点, 具体数字不明,各类史料说 法不一:有说六万亩的,也 有说十万亩、十八万亩,甚 至二十四万亩的)。对比严 嵩的两万七千多亩田地,徐 氏虽有清廉之名,却无清廉 之实。 嘉靖年间,内阁首辅的 权力很大,争夺首辅之位的 政治斗争愈演愈烈。嘉靖帝 刚登基的时候,杨廷和执政 ,独揽票拟之权。未几,张 璁以大礼议倒阁,坐上了首 辅的宝座。数年后,夏言攻 击张璁,当上内阁首辅。好 景不长,严嵩以河套事件构 陷夏言,夏言惨遭弃市。嘉 靖二十七年,严嵩成为内阁 首辅,沿袭成例,独操相权 。 嘉靖三十一年三月,徐 阶以少保兼礼部尚书的身份 进入内阁,参预机务。严嵩 、徐阶之间开始了明争暗夺 的政治斗争。双方棋逢对手 ,演了一出相爱相杀的好戏 。一个聪明自负的皇帝,加 上两个靠青词起家的官场高 手,他们之间的博弈与反博 弈,那是很精彩的一幕。 高手也是从新手练起的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皇帝身 边的股肱之臣,人生的第一 步是如何开始的吧。 导语 以往对严嵩与徐阶二人的评价,过于脸谱化、简单化。仅凭经过多次删改的官方史料和带有主观色彩的民间记载,不能全面、客观地判断历史人物。本书针对严嵩与徐阶的评价,还原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中,经过多种史料交叉印证,做出符合人性的判断。 后记 话说中国历史上虽然朝 代繁多,更迭频仍,能摆得 上台面,为我们这些后人津 津乐道的却不多。 明朝距离现代虽然比较 近,但其后的清朝出于自身 利益考虑,自始至终对已经 成为历史的明朝高度警惕。 既严厉打击各地此起彼伏的 反清复明运动,又在文字上 进行疯狂抹黑,明朝的历史 在清朝几乎成了研究禁地。 凡此种种,造成了明史当仁 不让地成为现今人们最感兴 趣的历史朝代。 身为农业大国,皇帝这 一至尊职位在我国历史上却 绝少由农民担当。梳理历朝 历代的建国史,我们惊奇地 发现,广为人知的农民皇帝 只有一个半,一个是朱元璋 ,半个是刘邦。刘邦虽则出 身农家,但他不事稼穑,又 当过泗水亭长,本性当中的 农民色彩很不浓厚。朱元璋 则不同,他是一个地地道道 的农民。执政后采取的种种 措施表明,朱元璋确实是按 照农民对“皇帝”一职的理解 去履行职责的。 明朝之前的王朝,皇权 从来不是无限的,而是受到 官僚体制、政治传统等诸多 因素的制约。在许多朝代, 皇帝只管重大国策,日常政 务多由丞相等高级官员代为 管理。有些朝代的皇权,还 受到明确的制度上的制约。 唯有在朱明王朝,皇权实现 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扩张。在 朱元璋手里,皇权突破了层 层限制,变得无所不能、无 所不管。皇权的触角如同八 爪鱼的触角一样,延伸到民 间社会的每一个偏僻角落, 甚至每一个百姓的大脑里。 朱明王朝这种无所不能 、无所不管的思维,在我们 今天的社会里还大量存在着 。大到集团单位,小到创业 型公司,管理层围绕“一把 手”转,执行层将自己的部 门管理成独立王国、其他部 门针插不入水泼不进,操作 层则抱定站好队、跟对人的 宗旨谋生……这一切都像极 了明王朝皇帝与大臣、大臣 与大臣、官员和小吏之间的 共事模式。可以说,当今社 会的很多方面都有明朝的影 子,读懂了明史,也就读懂 了现在。 既如此,研读明史就有 了非常重要、非常必要的现 实意义。 有人早已窥破了这一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酷爱历史的毛泽东通读“二 十四史”,对历朝历代的兴 衰治乱、文治武功皆有研究 和体悟。其中《明史》是毛 泽东圈点最多、体悟最深的 史书之一。领导干部爱读《 明史》的传统,一直延续到 今天。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 《人民的名义》里,就塑造 了一位酷爱明史的省委副书 记。 既然明朝的历史这么有 研究价值,让我们试着揭开 四五百年前的传奇面纱,截 取其中的一段,看看皇权统 治下的人们,是如何纵横捭 阖、左突右奔、巅峰对决的 。 精彩页 第一节 起家寒素 明朝年间,分宜县是江西省袁州府的巨邑。县城依山傍水,一派江南山乡景色。城北十里许,有村名介桥(又名介溪),居住着严氏宗族。成化十六年(1480)正月二十二日,村民严淮的夫人晏氏生下一子,取名严嵩,后来起字“惟中”,号“介溪”,排行第三,上有两位姐姐。据说晏氏怀孕时,有奇光异彩自房舍升腾而起,昭示着所怀之胎不同凡人。这不过是在严嵩位极人臣后,人们编织的天人感应神话。 追踪严氏先祖,发现严嵩并非出身于普通的庄户人家。他家祖籍福建邵武,先世祖严恒于北宋元祐年间官至秘书丞、通判,后宦游江西,寄居袁州。到了严恒之孙严季津那一代,开始定居分宜,这便是介桥严氏的始祖。 二世祖严钧,南宋绍兴年间任职户部员外郎。十世祖(严嵩高祖)严孟衡,明永乐九年(1411)中举,十三年中进士,历官行人司行人、监察御史、按察司副使,升至四川布政使,为官刚正清廉,僚属惊其风采。曾祖严琏、祖父严骥都没有做过官,也无功名。父亲严淮亦为布衣,务农习儒,“能诗,善属对,性严毅”,年轻时教过蒙馆童生,“家无余蓄,而辍己以赒匮乏,常如不及”。 严孟衡虽然高居官位,却没有积下多少产业,死后五个儿子分家析产,每股只得田二亩五分。至严嵩祖父、父亲时,虽然多少置买了些土地,但家境依然清贫。严嵩这样的出身,在嘉靖年间的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看来,当属“降生小家子”。 自严孟衡之后,这个家族已将仕宦生涯中断了三代,八九十年。父亲严淮没能在科举考试上有所收获,一辈子心有不甘,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了小严嵩身上。严嵩刚刚咿呀学语,严淮便把他抱置膝上,“日授之书”“督课寒暑不辍”。到了换牙的时候,已经书史“皆成诵,亦能为文”。严淮高兴地对晏氏说:“惟教此子,他不足计也!”于是立家塾,请良师教育。“虽赀费弗计”,母亲“忍贫助之,亦无少懈”。严嵩聪慧异常,“于书过目不忘”,“属对辄有奇语”,而且“早有大人之志”。几岁的时候,便能作出“手抱屋柱团团转,脚踏云梯步步高”“七岁儿童未老先称阁老,三旬叔父无才却作秀才”的对联。当时的人称严嵩“弱龄神悟”,认为严嵩是“神童”。 知县莫立之闻知辖内有此神童,欲召之进入县学。严淮一方面为儿子感到自豪,另一方面又为无力交送拜师贽礼发愁。莫知县得知后,慷慨地说,这是我的事情,你无须操心。在知县的帮助下,八岁的严嵩被补为分宜县学博土弟子。两年之后,过了县试,被递补为廪膳生员,也就是俗称的秀才,由官府免费供给膳食。严嵩从此吃上了皇粮。 严嵩十五六岁的时候,读书作文已经出类拔萃了。当时的分宜县令曹野塘十分欣赏严嵩。曹野塘有一个儿子和严嵩年纪相仿,于是把严嵩请到家里,让严嵩和自己的儿子一起读书,相当于给儿子找了个学习伙伴。 有一年夏天,曹县令看到严嵩手里的扇子,上面画着一条鱼,顺口出了个上联:画扇画鱼鱼跃浪,扇动鱼游。让严嵩对下联。严嵩没有犹豫,脱口而出:绣鞋绣凤凤穿花,鞋行凤舞! 还有一次,曹县令因为思念家乡,随口吟道:关山千里,乡心一夜雨绵绵。严嵩不假思索地说:帝阙九重,圣寿万年天荡荡。看到严嵩对出这样既工整又寓意高远的下联,曹县令啧啧称赞:后生可畏! P2-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