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精选叶圣陶关于教育的著名论述,包括教育与人生、教育理念、素质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等,汇集了叶圣陶教育论中最精华的部分,将这些闪烁着叶圣陶先生思想之光的教育智慧汇集成篇,聆听他关于教育的深刻见识,传承好教育的“接力棒”,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教学育人仍具深远影响,同时对于教师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修为也极有帮助。 目录 篇一 教育的目的:为人生而教育 教育与人生 读书和受教育 “学习”不只是“记诵” 小学教育的改造 受教育的与改革教育 受教育跟处理生活 知识本位与考试本位 不相应的“因”与“果” 革除传统的教育精神 “享受” 升学与就业 何必升学 “生活教育”——怀念陶行知先生 新精神 不应单纯追求升学率 吕叔湘先生说的比喻 篇二 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 当前教育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毕业会考跟学生健康问题 关于青年的修养 改善生活方式 五足年了 德目与实践 充实的健全的人 略谈音乐与生活 改革艺术教育 享受艺术 敬告在校青年 德智体三育 学生守则 “非重点” 暑假期中 体育 ? 品德 ? 美 我呼吁 关于思想品德课 作文和做人 篇三 家庭教育:言传身教 儿童观念之养成 父母的责任 成功的喜悦 啼 声 献给做父母的 “双双的脚步” 纯乎其纯 做了父亲 一个中学生的父亲的自杀 儿童年与儿童读物 青年是不忧不惧的 今年的“儿童节” 跟高小和初中毕业同学的家长谈谈 带点儿教育意味的事都一样 篇四 自我教育:“为己”的教育 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为己”——给青年同学 自 学 自己受用 立志自学 导语 1.既是教育理论研究的参考,又是教育实践行动的指南,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阅读; 2.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简明读本,兼具代表性、针对性和可读性。 精彩页 教育与人生 在讨论教育与人生的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什么是教育,什么是人生。 教育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许多人认为,教育是“成熟的人对未成熟的人,以一定的目的方法使能自觉”。这种说法固然不能说不对,但总有些空泛。又如杜威所谓“教育即生活”,舒新城所谓“教育是启进人生的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社会创造自立的个人,为个人创造互助的社会;其方法在利用社会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刺激,使受教育者自动解决问题,创造生活”(见《教育通论》)。这些理论也偏于空疏,没有切实道破具体的教育的意义。 我以为教育应该指学校教育而言。所以教育是用学校作为工具,把旧有的知识系统传授给继起的青年,使他们养成一种适合于既成社会的人格,以维持和发展这个社会。所以教育是人类获得生存资料和经营生活的一种工具。教育本身并非目的,而是工具。这种工具,大而言之可以挽救国家社会,小而言之可以指导个人,改造个人的错误,实现个人的本能,它的作用是很大的。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所谓“人生”,系包括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言。各人对于人生的见解,就是所谓“人生观”。 认为人生是快乐的,就是快乐的人生观;认为人生应该献身于国家与社会的,就是责任的人生观。各人的环境不同,着眼点各异,因而各人的人生观亦不一致。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因而不能不注意教育与人生的关系。 教育与人生的关系,大致有后列三点。 一、以教育认识自己。天下最可怜的事情莫过于自己不认识自己。有的人因为不认识自己的缘故,走入歧途,一切堕落,事业不得成功,甚至危及生命,这是何等的危险。 认识自己有两方面:一为自己的主体,或称“自我”;一为自己的环境,或称“外物”或“客体”。单是自我,不会有正确的认识;单是被认识的客体,也不能认识自己:必须明白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认识了环境,方能认识自己。所以我们首先要认识的就是我们的环境。我们的行动与环境发生密切的关系:环境有支配或决定人生的力量,同时又有引诱人生入于某种途径的力量;我们受种种外物的支配和引诱都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所以要认识了我们的环境,我们的行动才会有目标有意义,不至于成为盲目的不正当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