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立足于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个目标,力求通过梳理和阐释关于做好青年工作、坚定文化自信和培养时代新人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并向全国不同地区有代表性的高校发放调查问卷,充分了解和把握“丧文化”、“佛系”文化、网络流行语文化、短视频文化和网络消费文化等网络亚文化样态对大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及其成因,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和不同高校大学生受网络亚文化影响情况进行差异性分析,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提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历史观、国家观和民族观,正确认识对待网络亚文化的有效策略。 作者简介 郝文斌,男,1972年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哈尔滨师范大学科研处处长,法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科带头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全国首批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核心骨干,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带头人,享受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黑龙江文化名家暨“六个一批”人才,黑龙江省重点培育智库“新媒体与意识形态安全”首席专家等。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中国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学科评估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专家等。 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7项,成果得到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10余次,被中央办公厅等省部级以上部门采纳17项,为中央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在《光明日报》(整版)等报刊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民网、光明网等全文转载,《光明日报》(头版)、《中国教育报》(头版)、《新华社内参》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多次引用其学术观点。出版学术著作5部,人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等。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1项、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5项、黑龙江省教学成果奖3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第二章 “丧文化”对大学生的作用影响 第一节 “丧文化”内涵与特征 第二节 大学生受“丧文化”影响现状分析 第三节 应对“丧文化”影响的策略 第三章 “佛系”文化对大学生的作用影响 第一节 “佛系”文化内涵与特征 第二节 大学生受“佛系”文化影响现状分析 第三节 应对“佛系”文化影响的策略 第四章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的作用影响 第一节 网络流行语内涵与特征 第二节 大学生受网络流行语影响现状分析 第三节 应对网络流行语影响的策略 第五章 短视频文化对大学生的作用影响 第一节 短视频文化内涵与特征 第二节 大学生受短视频文化影响现状分析 第三节 应对短视频文化影响的策略 第六章 网络消费文化对大学生的作用影响 第一节 网络消费文化内涵与特征 第二节 大学生受网络消费文化影响现状分析 第三节 应对网络消费文化影响的策略 第七章 大学生受网络亚文化影响的引导策略 第一节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第二节 增强“三大文化”浸润作用 第三节 净化网络空间文化生态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