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量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二次量子革命引起了世界各主要国家的高度重视,将量子科技作为保持国家竞争力的重点之一。我国也充分认识到推动量子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了量子科技发展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并已在若干有关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可以预期,新一轮量子科技的发展必将会向其他科技领域及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渗透,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简明量子科技丛书”涵盖了从量子力学基础理论到量子技术再到大统一理论弦理论等量子科技发展的各个阶段,内容丰富能够全方位完整展现量子科技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将很大程度上澄清大众对于量子科技的误解,对于提升我国公民科学素养、传播科学思想、促进科技创新以及科技政策的制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系统地概述了至今无法得到实验证实,但却令物理学家情有独钟并依旧深耕辍的弦论产生与发展过程、基本理论。内容涵盖对量子场论发展史的简要追溯,对引力之谜的系统揭示,对标准模型的建立、两次弦论革命、弦的运动规则、多维空间维度、对偶性、黑洞信息悖论、佩奇曲线等前沿内容的通俗阐述等。弦论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不仅解决了黑洞物理、宇宙学等领域的部分问题,启发了物理学家的思维,还促进了数学在某些方面的研究和发展,是目前被物理学家公认为有可能统一万物的理论。
张天蓉,女,物理学者,科普作家。美国德州奥斯汀大学理论物理博士,现住美国芝加哥。研究课题包括相对论、黑洞辐射、费曼路径积分、毫微微秒激光、激光探测晶体性质、高频及微波通讯EDA集成电路软件等。发表专业论文三十余篇。出版小说4本,科普书籍17本。已出版的部分科普读物:《什么是科学》《极简量子力学》《从掷骰子到阿尔法狗:趣谈概率》《揭秘太空 : 人类的航天梦》《永恒的诱惑:宇宙之谜》《爱因斯坦与万物之理:统一路上人和事》《上帝如何设计世界:爱因斯坦的困惑》《世纪幽灵:走近量子纠缠》等。
当代量子科技由于能够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金融、交通、物流、制药、化工、汽车、航空、气象、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已经成为各国在科技竞争和国家安全、军事、经济等方面处于优势地位的战略制高点。
量子科技的历史大致可划分为探索期(1900-1922),突破期(1923-1928)。适应、发展与应用期(1929-1963),概念澄清、发展与应用期(1964-1982),以及量子技术开发期(1983-现在)等几个阶段。当前,量子科技正在进入全面崛起时代。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许多技术产品,比如激光器、核能、互联网、卫星定位导航、核磁共振、半导体、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都与量子科技相关,量子理论还推动了宇宙学、数学、化学、生物、遗传学、计算机、信息学、密码学、人工智能等学科的发展,量子科技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基石。
“量子”概念最早由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现在已经衍生出三种不同却又相关的含义。最初的含义是指分立和不连续,比如,能量子概念指原子辐射的能量是不连续的;第二层含义泛指基本粒子,但不是具体的某个基本粒子;第三层含义是作为形
容词或前缀使用,泛指量
子力学的基本原理被应用
于不同领域时所导致的学
科发展,比如量子化学、
量子光学、量子生物学、量子密码学、量子信息学等。量子理论的发展不仅
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原子和
亚原子世界的概念框架,
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应
用和经济发展,而且还扩
展到思想与文化领域,导致了对人类的世界观和宇宙观的根本修正,甚至对
全球政治秩序产生着深刻
的影响。
但是,量子理论揭示的规律与我们的常识相差甚远,各种误解也借助网络
的力量充斥各方,甚至出
现了乱用“量子”概念而行骗
的情况。为了使没有物理
学基础的读者能够更好地
理解量子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更系统地了解量子技术的发展概况,突破大众对
量子科技“知其然而不知其
所以然”的尴尬局面,上海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策划
和组织出版了本套丛书。
丛书起源于我和张树总编
辑在一次学术会议上的邂
逅。经过张总历时两年的
精心安排以及各位专家学
者的认真撰写,丛书终于
以今天这样的形式与读者
见面。本套丛书共由六部
著作组成,其中,三部侧
重于深化大众对量子理论
基本原理的理解,三部侧
重于普及量子技术的基础
理论和技术发展概况。
《量子佯谬:没有人看时月亮还在吗》一书通过集中讲解“量子鸽笼”现象、
惠勒延迟选择实验、量子
擦除实验、“薛定谔猫”的思
想实验、维格纳的朋友、
量子杯球魔术等,引导读
者深入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通过介绍量子强测量和弱测量来阐述客观
世界与观察者效应,回答
月亮在无人看时是否存在
的问题;通过描述哈代佯
谬的思想实验、量子柴郡
猫、量子芝诺佯谬来揭示量子测量和量子纠缠的内在本性。
《通幽洞微:量子论创立者的智慧乐章》一书立足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视域
,追溯和阐述量子论的首
创大师普朗克、量子论的
拓展者和尖锐的批评者爱
因斯坦、量子论的坚定守
护者玻尔、矩阵力学的奠基者海森堡、波动力学的创建者薛定谔、确定性世
界的终结者玻恩、量子本
体论解释的倡导者玻姆,
以及量子场论的开拓者狄
拉克在构筑量子理论大厦
的过程中所做出的重要科学贡献和所走过的心路历程,剖析他们在新旧观念
的冲击下就量子力学基本
问题展开的争论,并由此
透视物理、数学与哲学之
间的相互促进关系。
《万物一弦:漫漫统一路》系统地概述了至今无法得到实验证实,但却令
物理学家情有独钟并依旧
深耕辍的弦论产生与发展
过程、基本理论。内容涵
盖对量子场论发展史的简
要追溯,对引力之谜的系统揭示,对标准模型的建立、两次弦论革命、弦的
运动规则、多维空间维度
、对偶性、黑洞信息悖论
、佩奇曲线等前沿内容的
通俗阐述等。弦论诞生于
20世纪60年代,不仅解决了黑洞物理、宇宙学等领域的部分问题,启发了物
理学家的思维,还促进了
数学在某些方面的研究和
发展,是目前被物理学家
公认为有可能统一万物的
理论。
《极寒之地:探索肉眼可见的宏观量子效应》一书通过对爱因斯坦与玻尔
之争、贝尔不等式的实验
检验、实数量子力学和复
数量子力学之争、量子达
尔文主义等问题的阐述,
揭示了物理学家在量子物理世界如何过渡到宏观经典世界这个重要问题上展
开的争论与探索;通过对
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态、
超流、超导等现象的描述
,阐明了在极度寒冷的环
境下所呈现出的宏观量子效应,确立了微观与宏观并非泾渭分明的观点;展
望了由量子效应发展起来
的量子科技将会突破传统
科技发展的瓶颈和赋能未
来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