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介绍了日本景观大师佐佐木叶二的设计理念,收录了他具有代表性的设计作品,如榉树广场,白雨馆、冥想之庭、武藏野研究中心广场、花园城市之塔等,向读者传达了他的设计思考,以及作品在美学层面的启示。 本书共分为四章,为了让读者理解景观设计背后的理念和设计意图,作者将案例进行整理汇总,并将各章节分别命名为“气息”“时间”“事件”“共享”。这四章中,“气息”表现自然界中不可见,却可被感知的现象;“时间”侧重表现指引人们的意识从“日常”过渡到“非日常”的景观建筑学的另一视角;“事件”表现引发人们活动的契机;“共享”则表现了人们尝试打造自然和谐共生环境的行动与努力。 作者简介 佐佐木叶二(Yoji Sasaki),1947年出生于日本奈良县。本科毕业于神户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大阪府立大学(绿地规划工学专业),毕业后供职于日本国内建筑公司。1987—1989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哈佛大学设计学院任景观设计学研究员。曾任职于彼得·沃克与玛莎·施瓦茨设计事务所,回到日本后创立了凤咨询环境设计研究所。 曾任日本京都艺术大学教授、立命馆大学理工学部特别教授。曾担任神户大学工学部等多所高等教育机构外聘教师职务。 现任佐佐木设计工作室代表、凤咨询环境设计研究所顾问。 获得主要奖项: 2019年日本造园学会奖(技术部门) 2011年日本造园学会特别奖 2007年日本优良设计大奖(1994年、2000年、2006年也获得该奖) 2004年美国景观建筑师协会奖 1996年日本造园学会奖(设计作品部门) 1994年埼玉广场策划提案竞赛优胜奖 目录 第一章 气息 埼玉城市新中心——榉树广场 NTT武藏野研究中心广场 每日新闻社大阪总部二期“波浪之丘” 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 河畔庭院 第二章 时间 花园城市之塔 岚山庄 冥想之庭 水盘之墓碑 第三章 事件 六本木新城 京都八条都酒店婚礼会场 基町Credo广场 韩亚全球(企业)教育园 名古屋星之丘露台 第四章 共享 白影庭院 “SAKURADIA”屋顶庭院 汉南“山丘” 白雨馆 设计作品基本信息 译后记 序言 本书是在日本出版的《 看不见的自然佐佐木叶二的 景观设计》(Revealing Nature:The Landscapes of Yoji Sasaki)的中文版。这 本书能在中国出版,首先要 感谢不辞辛苦翻译全书的王 扬先生。另外,本书的中文 版与日文版在文字内容上虽 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在王 扬先生以及中文版出版团队 的建议下,加入了一些设计 初期的草图和施工详图,这 使得中文版更加完整地表达 了我的设计思想与设计意图 ,在此表示感谢。 所谓设计“风景 (Landscape)”,是指通 过空间这种媒介来具体演绎 人与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 关联方式的一种行为。而关 于景观建筑师的职能,无论 在哪个国家都有着相似的历 史——即最初的设计对象多 为私人庭院,在近现代时期 渐渐过渡到公园、广场以及 其他开放空间等具有公共属 性的对象。但在作为设计原 点的庭院设计中则反映了各 个国家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同 时期的风格,所以设计作品 不仅体现了作者自身的艺术 观念,在作品表现中也受到 了来自社会结构、自然环境 以及表现素材等诸多因素的 影响。 自19世纪中叶起,现代 景观设计开始兴起,在继承 了古典庭院设计传统的同时 ,为了满足快速发展的城市 环境的需求,渐渐地发展成 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也就是 说,景观设计不仅与自然环 境相关联,也与建筑学、土 木工程、生态学、城市规划 等与环境相关的诸多学科, 以及环境心理学、城市社会 学等社会科学有着不同程度 的关联性。 中国园林经历了几千年 的发展,在进入20世纪90 年代以后,中国的现代景观 设计行业开始发展。最初的 设计多受到欧美国家的影响 ,但可喜的是,如今的中国 景观设计已经完全摆脱了欧 美景观设计形式的束缚,业 界的发展也愈发聚焦到对作 品的品质提升以及对中国文 化的表达上来。但是,如何 在现代景观设计领域中,将 中国历史悠久的造园技术发 扬光大?这对中国的当代景 观设计来说是一项重要的课 题。 曾经日本的景观设计也 面临着同样的课题。关于其 解决的方法,我认为作为设 计者,在思考本人与环境的 关系的同时,应当磨炼自身 的感受和创造力。在此基础 上,为人们提供一个对风土 文脉再认识的契机,是促成 问题解决的关键。 本书的出版,如果能为 蓬勃发展的中国景观设计界 的同仁带来一些思考与启示 ,我将倍感荣幸。 最后,在本书出版之际 ,向给予我鼎力支持的译者 王扬先生以及中文版出版团 队致以诚挚的谢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