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逆风飞飏》(增订版) 这是一个从“生而自卑”到“逆风飞飏”的故事。 年少失学、历经困苦、几生几死的吴士宏老师,从一名初中学历的小护士,以野蛮生长的势头,在IBM、微软两个企业帝国一路披荆斩棘,展示了一个职场人,逆风飞飏的姿态与力量。 如今,二十四载春秋过,经历过创业失败、从抑郁低谷中走出,找到人生与事业新航向的吴士宏老师以一颗赤诚之心,续写《逆风飞飏》,回首来时路,细数那些飞飏的岁月与沉默的时刻,公开创业历程,剖析创业者和职业经理人的不同,解读平台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等非常具有现实性的话题。历数心声,既是回溯,也是展望,并淬炼出发人深省的人生智慧。 目录 CONTENTS 第一篇 微软答卷 透视外企在中国的市场运作 十四年两个帝国的切肤体验 辞职 003 摊牌 004 当孩子诞生(When A Child Is Born) 014 最后两分钟的演讲 017 帝国生涯 023 初入微软 024 市场经典—Windows 98 035 脚下是流沙 046 修炼精英 057 铁篦超生 068 人治,治人 077 盖茨,不魅之神 089 鲍尔默,微软之魂 097 伟大的微软 106 终曲 111 结账 112 闭幕晚会 117 第二篇 IBM真经 一个职业白领在外企的成长 一个管理精英造就的过程 起步 125 我和一个阶层 126 敲门 129 求生求存 141 淬火 151 专业的风范 152 五年销售员 162 南天王 170 文化不虚 181 IBM真的有文化 182 “另类”中国精英 192 第三篇 我自己 飞飏的个性成就自我实现 把命运真正握于自己之手 回首 201 将相本无种 202 童年五味 205 生而自卑 215 为业更要为人 225 女人,职业人 226 选择飞飏的天空 234 第四篇 飞向深渊 自卑自尊自大,归于自识自省 问汝平生功绩,高峰低谷山丘 第一次“退休” 243 《逆风飞飏》的任性“路演” 244 刻骨铭心的“退休” 246 家居生活 249 “文化复兴运动”,居家读个“本科” 252 2003年,种下了公益的“草” 254 “疯狂的”翻译 258 第一次创业 265 注意力所在,能量所至 267 坐着八抬大轿去创业 270 亚马孙的蝶翅微振,已聚成头顶的乌云 275 亡羊补牢与最后一根稻草 279 梦醒时分,已在深渊 283 再回首,哪有高峰、深渊,不过是山丘而已 287 代跋 编一本书,读一个女人292 序言 1. 这是一本影响几代人的“勇气之书”。 不被命运 垂青的女孩,一路野蛮生长,成为外企掌舵人;陷入至暗时 刻的创业者,直面抑郁、挫折,绝处逢生,渡己渡人。她用 一个甲子的生命,书写了一部女性的史诗。《逆风飞飏》的 初版,曾鼓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很多人直言,这本 书改变了他们的职业选择与人生轨迹。2022年,吴士宏回 归大众视野,唤起了一代人对于《逆风飞飏》的集体回忆, 读者纷纷留言,想要一睹这本绝版的经典之作。 2. 新增3万余字,撕开创业之伤,直指人生阵眼!吴 士宏再度执笔,补写激荡人生,首度公开创业历程,特别增 设“越过山丘后我之评说”的版块,以创业者、商业教练两 种身份,深度剖析创业路上的得与失。 3. 从A到Z的职场进阶红宝书,全景式展现外企的市场 运作、人治方式、团队管理秘诀。从职场打工人,到IBM南 天王,再到微软(中国)CEO,吴士宏在外企一路披荆斩棘 ,逆风翻盘,全景式展现了IBM、微软的市场运作、人治方 式、团队管理秘诀。 4. 剥离职场人的标签,一场直抵内心的自我剖析。作 者在书中深度自我剖析,回溯原生家庭、分享独立清醒的感 情观,将一颗赤诚、坚韧、清醒的女人心双手奉上,女人? 女强人?职业人?成与败?得与失?她自有答案。 5. 典雅装帧,隽永珍藏。27幅珍贵彩插,完整呈现 飞飏岁月里的精彩瞬间。随书附赠《我与〈逆风飞飏〉的故 事》纪念手册,记录飞飏岁月里不变的回忆与感动。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段平凡人的英雄之旅,前一段英雄之旅充 满了鲜花、观众和掌声。后一段英雄之旅,没有鲜花、 没有观众、没有掌声,甚至没有胜利可言。可是如果让 我说,我会觉得,那是一段更了不起的旅程。它们代表了 生命的两个不同阶段,两段不同的征程所取得的两种不 同的成就。也因此,吴老师变成了我们两种不同的榜样 :外在的成功和心灵的成长。 ——陈海贤 我们习惯于从别人的故事里,尤其是名人的故事 里窥见成功的密码。但其实人生最大的意义在于经历, 吴士宏体验了很多种人生,她把自己的过往不加修饰地 坦白了出来,是惨烈的、决绝的,但也赤裸得圣洁,令 人感动。 ——李国靖 作为女人,她确实太突兀了,居然在IT 业这个男 人的主战场生生杀出一条血路。可是了解多一些后,我 发觉事情正好相反——她其实是个“格内的女人”和“ 格外的经理人”。 ——甘琦 精彩页 摊牌 “乔治,现在是最后一个议题—关于我。请给我十五分钟,我有一番话要讲。” 今天与乔治开会,进行得真顺。 乔治是微软公司大中华区总监,我的顶头上司。下午3点30分开始,还不到两个小时,已经谈完三个议题中的两个:下个财年的组织、人事,还有新财年的预算报告方案。 新财年的组织架构、人事变动没费太大周折,这已是第四次讨论了,乔治基本同意我的建议。这样,后面的变数可能就会小一些。 微软的业务汇报是非同小可的事。以各国家、地区分公司为单位,层层向上汇报,每个报告起码被审理三遍:区域、大区、总裁,最后汇总至总裁和盖茨的最高管理委员会,便形成了微软的全球战略。年初为年度预算,年中为业绩策略检查,其间,总裁会率队亲临十数个子公司听现场汇报。微软中国公司自成立第二年起每年至少一次蒙总裁宠顾。“scrub”是微软为其业务汇报发明的专用语,可意译为:用铁篦梳刮。铁篦之魔法待后文另述。一年两度,微软至少有一千个经理要被“刮”掉两层皮。汇报得好坏的确攸关经理们在微软的仕途,如果听到某某人汇报作得不好被“刮”得很惨,常在被刮之后不久,就会听到或调或贬的消息,越是高层经理越是紧张。 乔治在微软只有五年,曾在美国一家不大的软件公司做过,是纯粹的美国人,有典型的微软人特征—聪明、急躁、骄傲,行动型。他来微软后升得很快,仅三十六岁就是微软大中华区的“封疆大吏”。在微软,有可能升得快,但不一定坐得稳。这毕竟是乔治第一次“降落”到前线,在此之前他从未直接做过市场营销,这也是他第一次作大中华地区年度预算报告。 乔治有足够的理由紧张,一周前我带队做的scrub预演实在是乏善可陈:数字逻辑不清,策略轮廓不明,各模块衔接混乱,我自己讲着都不明白,觉得脑子和口齿都不清了,八个小时的预演竟未能过完一半。乔治可不想在他的上级面前丢脸;而我们,是不想给自己丢脸—连自己明年想干什么都说不清楚?公平讲,准备得不好不是因为我们偷懒,实在是时间太短!通常年度计划都要两个多月的准备时间,而今年缩短到一个月,5月初才接到财年2000预算计划指南,即使是久经微软沙场的老枪们也很吃力;中国公司的经理层90%以上是第一次作年度计划,连我自己也是真正意义的第一次,而迟至5月中旬(两周前)才动手。即便终于开始动手准备了,我们的心和感情都难以集中—仍处在5月8日北约轰炸的震荡余波中。 于是,我和经理班子开始了一整个星期疯狂混乱的噩梦,无休止的开会,各部门争预算,核对数字,圆圈式的彼此答辩、挑刺、验证逻辑、搜集市场预测统计资料……这次我觉得特别累,用尽了全身力气威逼利诱,不断将脱了缰的人们拉回到议题上。这和我们已经习惯和喜欢的做法不一样:我来引导讨论,每个人在我“挥舞的鞭子”下快节奏地思考,发表意见,争论,不管有多少矛盾,最后以我的定论而统一,再立即跳到下一个议题……这次大家也累,“头儿”突然变得很别扭,我就是不再作定论,非让大家自己吵出结果来。只有我知道,我必须这样做,下个财年计划必须由这个团队自己理解和制作,将来他们执行起来才有可能;我要尽可能少地施加我的影响和痕迹,因为,我将离去。 我的经理队伍“特别能战斗”,交出来的是好活!乔治也不再紧张—不再担心下周一在新加坡向亚太总裁(他的顶头上司)汇报。他看看表,我猜他在想着等会儿的网球约会,已经是星期五下午5点钟了。 “是摊牌的时候了。”我告诉自己。 “乔治,现在是最后一个议题—关于我。请给我十五分钟,我有一番话要讲。” 关于我,是我对自己十五个月微软生涯的总结,已经积累成熟,对乔治只用十五分钟就够了。 乔治心情很好,安安逸逸地听我开始讲。 “乔治,我来微软已有十五个月了,在这里我经历过的挑战、困难、历练,超过我以前全部十几年的职业生涯。我来微软是为了一个理想(我仍以为这个理想与微软长期利益是吻合的,那就是我甫进微软即当众宣示的—要把‘微软中国’做成‘中国微软’,不过已经不再重要,也不必再向乔治重复),为了这个理想,我做了很多,忍了很多,努力了很多。我终于理解了,对于‘总经理’,公司的期望其实只是销售业绩这单一一项。而我当初之所以接受这个职位,是因为被‘赋予’的责任是对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全面策略和运营负责。这个差距太大了。现在,销售业绩做到了。您清楚地了解,我不同意公司在中国的很多重大策略,既然不同意,而在无数次努力之后都无法对其有任何影响,这个总经理职位于我也就失去了意义。我决定,辞职。” 乔治依然安坐,表情还是原来那样,凝在嘴角的微笑看上去有点怪。脸和脖子都已变红,刚才松松交叉相握的两只手的指节都变白了。 我继续:“我挑选在此财年交接之时提交辞呈,主要出于以下考虑:第一,三天后要去新加坡作财年预算汇报,我必须提前让你和公司知道我的去意已定,这样对公司公平。是否仍由我领队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