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该书稿为贵州省文物考古□□□青年学者的学术论文结集,内容涉及贵州北盘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工业及相关问题研究、广西新石器时代遗存分期及相关问题研究、滇东黔西地区出土东周秦汉时期青铜兵器研究、云贵高原汉文化与土著族群文化关系的考古学探索、云南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的考古学观察、唐宋时期川渝地区石窟造像中千手观音的研究等等。内容丰富,视野广阔。 前言序言 1953年成立的贵州省博物馆筹备处下设清理发掘组,负责全省地下文物的征集、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1954年初,为配合羊昌河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在清镇县和平坝县境内开展考古调查,发现了金家大坪汉代遗址和清镇平坝汉墓;同时在配合川黔铁路工程建设进行的考古调查中,又在遵义地区桐梓县等地发现了3座宋代石室墓,拉开了贵州田野考古工作的序幕。以此算来,贵州考古已走过近70年历程,每一代考古人都付出了心血和汗水,足迹踏遍了贵州的山山水水,层层揭开贵州□□的神秘面纱,为贵州□□文化的认知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绚烂的窗口。 贵州,作为中国西南腹地枢纽,是中国西南文化交流和融合之地,再加上喀斯特地貌对自然的修饰,造就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孕育了贵州悠久的□□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独具特色的考古资源。经过数代考古人的努力,贵州考古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史前洞穴遗址考古取得显著成绩。因属喀斯特地貌,贵州众多的洞穴是古人类居住的家园,目前发现的史前洞穴遗址已近500处,其中能确认属旧石器时代的遗址或地点近100处,经过试掘和发掘的重要遗址有黔西观音洞、盘县大洞、桐梓岩灰洞等20余处,年代从距今近30万年到1万多年,呈现出比较完整的贵州早期人类发展年代框架和文化演□脉络。其中,盘县大洞遗址荣获“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贵安新区牛坡洞遗址荣获“201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西部大开发以来,我省对牛栏江、乌江、赤水河、锦江、清水江和北盘江等江河干流及其支流沿岸的旷野遗址开展考古工作,发现一批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台地遗址,揭示出部分人群逐步走出洞穴,沿江河分布的新型居住和生存方式以及文化沿河流通道传播的路径,奠定了贵州多彩文化的基本格□。这些成果,为探索人类起源、早期社会、文明与国家起战国秦汉至唐时期考古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贵州是战国以来不同民族政权融人多民族国家□□进程,推动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个重要地点。对夜郎文明的探索,一直在路上。通过数十年不断的田野调查,目前已在贵州西部的毕节、六盘水和黔西南等地区发现大量秦汉时期遗址。其中,赫章可乐、威宁中水和普安铜鼓山三处,被誉为贵州秦汉时期考古的三个重镇。赫章可乐遗址荣获“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威宁中水遗址荣获“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普安铜鼓山遗址是以铸造金属器为主的重要作坊遗址。广泛分布在黔西南、黔中、黔北等地区的汉至两晋南朝时期墓葬,是中央对西南边疆地区实施管理和汉夷文化交融的实物见证。 目录 筑梦未来——《扬帆:贵州青年考古学者论集》序 贵州清水苑遗址石制品初步研究 贵州北盘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工业及相关问题研究 广西新石器时代遗存分期及相关问题 大溪文化研究 贵州威宁银子坛墓地分析 滇东黔西地区出土东周秦汉时期青铜兵器研究 云贵高原汉墓所见汉夷文化交流 巴蜀汉陶艺术博物馆藏摇钱树座研究 云南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的考古学观察 川渝地区唐宋石窟中的千手观音研究 荔波瑶山——白裤瑶村落文化景观遗产研究 编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