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学古诗,就要通历史!《顺着历史学古诗》是蒙曼老师为中小学生量身定制的古诗课。 在全面理清中国历史与诗歌流派的基础上,按照中国历史的发展顺序,精心设计6个站点——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挑选30首必背古诗,关联100+经典诗篇,跟随蒙曼老师一起回到历史现场,了解诗歌背景,抓住古诗精髓,把握古诗意象、写作手法,击破各个知识点,诗体、流派、成语、典故等超多硬核知识,一网打尽。每首诗都仔细拆解,深入分析,让孩子真正读懂、吃透每一首诗。 顺着历史学古诗,顺着古诗学历史,你的孩子也能成为诗词小达人! 目录 春秋战国 《诗经·卫风·木瓜》 《诗经·秦风·无衣》 秦汉 《大风歌》 《长歌行》 《江南》 三国两晋南北朝 《观沧海》 《饮酒》(其五) 《敕勒歌》 隋唐 《登鹳雀楼》 《出塞二首》(其一) 《登科后》 《送元二使安西》 《过故人庄》 《早发白帝城》 《春望》 《问刘十九》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泊秦淮》 宋 《江上渔者》 《题西林壁》 《惠崇春江晚景》 《夏日绝句》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春日》 《过零丁洋》 元明清 《上京即事五首》(其三) 《石灰吟》 《望阙台》 《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五) 《对酒》 序言 孩子喜欢、家长称赞的畅销佳作,全新修订上市: 初版《顺着历史学古诗》豆瓣评分8.3,长期占据微信 读书“神作榜”,更是获得微信读书92.8%高推荐值。 《中国诗词大会》评委蒙曼,给孩子量身定制的古 诗课:从《百家讲坛》到《中国诗词大会》,蒙曼老师 深厚的学养、风趣幽默的点评,获得了观众的喜欢。在 多次担任《中国诗词大会》评委,和小嘉宾一次次地接 触后,蒙曼老师潜心一年,专门为孩子打造了这套古诗 课——《顺着历史学古诗》,回到历史现场,体验不一 样的方法学古诗。 学古诗、通历史,一本书全搞定:每一首古诗,都 有创作背景;每一个创作背景,都有一段历史,蒙曼老 师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氛围下,深入浅出,抓住每 一首古诗的精髓,击破各个知识点,不仅学习了古诗, 还知晓了历史,可谓一举两得, 按照中国历史的发展顺序,精心设计6个站点,精 选30首必背古诗,关联100+经典诗篇:通过春秋战国、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6个时间节 点,精选最具代表性的诗人、诗作,从历史背景到诗词 赏析,从生僻字的读音到成语、典故;从诗体、流派到 “课堂小总结”……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了解读,丰富 而细致,让孩子真正理解每一首古诗词。 30首最具历史代表性的经典古诗,搭配30张主题插 图,全彩四色印刷:全方位立体讲解+配图赏析,知识 性、趣味性兼具。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顺着历史学 古诗。 精彩页 《诗经·卫风·木瓜》 我们这本书的名字叫作《顺着历史学古诗》。所谓顺着历史,是说我们学的这些古诗,是按照中国历史的发展顺序来选择的,而且每首古诗不仅诗写得好,还能反映出特定的历史背景。学完这些诗之后,你不仅会爱上诗歌,而且对中国历史也会有更深的了解。 第一篇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诗经·卫风·木瓜》。为什么从这首诗开始呢?因为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历史的开篇,《诗经》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开篇,而《卫风·木瓜》里谈到的礼尚往来、重义轻利的精神,我认为又是我们中华民族礼乐文明的开篇。 这首诗的题目是《诗经·卫风·木瓜》。这个诗题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其中,《诗经》是一本书的名字,也是一种诗歌的体裁,一般都是四言诗。《卫风》是一种音乐形式。而《木瓜》则是这一篇的篇名。 先说《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的是从西周初年一直到春秋时代的诗歌。按照现代学者的研究,西周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距离现在有三千多年了。想想看,我们的祖先从那么早就开始写诗,多么神奇!我们现在看到的《诗经》一共有305首,所以又叫“诗三百”。在《诗经》那个时代,诗歌都没有确切的作者,所以我们在前面加上“诗经”两个字,也是为了告诉大家这首诗的出处。 再说《卫风》。《诗经》的三百多篇诗歌分成三个部分,分别叫风、雅、颂。古代的诗歌都是配乐演唱的,因此风、雅、颂其实是乐调的划分。其中,“风”是指十五国风,也就是十五个诸侯国的民间音乐,就好比现在安徽有黄梅戏、陕西有秦腔;“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也就是雅乐正声,有点儿类似于京剧;而“颂”则是庙堂音乐,相当于国歌一类的国家典礼音乐。 这样说来,所谓“卫风”,其实就是指卫国的民歌。卫国这个诸侯国在今天看起来并不起眼,但是,在西周时期,它的地位可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周朝灭掉商朝后,为安置商朝遗民而建立的诸侯国。要知道,当时商朝的经济文化都很发达,周朝打败商朝,在历史上号称“小邦周克大邑商”,可见商朝国力之强大。而卫国统领的主要又是原来商朝首都地区的居民,这些居民的视野格外宽,文化品位也格外高。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篇都出自《卫风》,比如“有匪(fěi)君子,如切如磋(cuō),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qí)奥》),再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等等。 最后说《木瓜》。本来,《诗经》里的诗是没有题目的,后人为了方便,就从第一句抽出来几个字作为诗题。这首诗的第一句是“投我以木瓜”,其中,能够单独存在的词组就是“木瓜”,因此,这一篇也就得了《木瓜》这个诗题。 大家都知道,《诗经》里有好多名篇。作为本书的第一首诗,我为什么单选《木瓜》呢?不仅因为它的篇幅短,更因为它的文辞好、信念好。好在哪里呢?看诗文: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jū)。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jiǔ)。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先看几个关键词。 什么是木瓜?可能有人会说,木瓜我吃过呀,水果店里有的是。但我们现在常吃的木瓜是番木瓜,是明朝时期才从海外传入中国南方的水果,当年身处河南的卫国人可没见过。《诗经》中说的“木瓜”其实是一种又酸又涩的果子,像拳头那么大,不能生吃,只能做成蜜饯,或者蒸熟了吃。同样,第二段的“木桃”也罢,第三段的“木李”也罢,都不是今天的桃子或者李子,而是跟木瓜差不多的,不怎么好吃的涩果子。 什么是琼琚?按照中国古代造字的原则,斜玉旁的字,基本都和玉相关。比如,三国时期的周瑜,字公瑾(jǐn),瑜和瑾都是美玉的意思。“琼琚”“琼瑶”“琼玖”这三个词都是斜玉旁,也都是美玉。为什么美玉有那么多不同的名称呢?因为中国古代特别崇尚玉,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五种德行,又说“君子比德于玉”,也就是君子的操行都应该像玉一样,所以古代的贵族都佩戴玉佩。玉佩的名目特别多,于是就有了琼琚、琼瑶和琼玖这样的区别。 讲了两组名词,再讲一个关键性的副词——匪。匪在这里是一个假借用法,等同于“非”,表示否定。 有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轻松地把这首诗翻译出来了。 你送我木瓜,我还你琼琚,这可不是为回报,是要和你永相好。 你送我木桃,我还你琼瑶,这可不是为回报,是要和你永相好。 你送我木李,我还你琼玖,这可不是为回报,是要和你永相好。 这首诗有三个好处。 第一,结构好。什么样的结构呢?大家一定看出来了,这首诗分成三段,每段句式都一样,就是变了几个名词而已,这种诗歌的写法叫作复沓(tà),在《诗经》中极其常见。比如《诗经·魏风·硕鼠》,第一段开头是“硕鼠硕鼠,无食我黍(shǔ)”,到第二段就成了“硕鼠硕鼠,无食我麦”,再到第三段则变成了“硕鼠硕鼠,无食我苗”。这种只做轻微变化的反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