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每个人都有一些焦虑、遗憾、不快乐…… 这本书是一代美学大师朱光潜给予众人的理想生活指南。 他说:“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于有缺陷,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 他说:“人生快乐倘若想完备,一定要保存一点孩子气。” 先生不仅给人美学熏陶,而且有很多耐人寻味的人生故事讲给读者。他将自己的人生美学和智慧化为文字,给经历艰难困苦的人们以心灵慰藉,从修养、学习、职业、情感等方面给读者们以指引。朱光潜先生文字优美,娓娓道来,读来宛如一个家族长者在循循善诱鼓励后辈,耐人寻味的句子比比皆是,文章典故信手拈来,让读者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盟石,安徽省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和翻译家。曾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大学任教,并曾任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协顾问等职。 朱光潜是中国美学界的权威,是中国系统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第一人,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蜚声中外。著有《谈修养》《谈美》《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译有《歌德谈话录》《文艺对话集》《拉奥孔》等。 目录 序 辑一 人须有生趣才能有生机 谈动 谈静 谈人生与我 生命 我与文学 辑二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慢慢走,欣赏啊!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谈摆脱 消除烦闷与超脱现实 辑三 朋友是测量自己的最精确尺度 后门大街 丰子恺的人品与画品 情人眼里出西施 谈交友 谈中西爱情诗 辑四 完备的人生需要存点孩子气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回忆二十五年前香港大学 旅英杂谈 学业·职业·事业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辑五 所谓美好,就是摆脱了功利心 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 我在《春天》里所见到的 刚性美与柔性美 看戏与演戏 谈学问 辑六 不完美,才是人生 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 无言之美 谈美感教育 文学与人生 悲剧与人生的距离 序言 新文化运动以来,文艺 理论的介绍各新杂志上常常 看见;就中自以关于文学的 为主,别的偶然一现而已。 同时各杂志的插图却不断地 复印西洋名画,不分时代, 不论派别,大都凭编辑人或 他们朋友的嗜好。也有选印 雕像的,但比较少。他们有 时给这些名作来一点儿说明 ,但不说明的时候多。青年 们往往将杂志当水火,当饭 菜;他们从这里得着美学的 知识,正如从这里得着许多 别的知识一样。他们也往往 应用这点知识去欣赏,去批 评别人的作品,去创造自己 的。不少的诗文和绘画就如 此形成。但这种东鳞西爪积 累起来的知识只是“杂拌儿” ——还赶不上“杂拌儿”,因 为“杂拌儿”总算应有尽有, 而这种知识不然。应用起来 自然是够苦的,够张罗的。 从这种凌乱的知识里, 得不着清清楚楚的美感观念 。徘徊于美感与快感之间, 考据批评与欣赏之间,自然 美与艺术美之间,时常自己 冲突,自己烦恼,而不知道 怎样去解那连环。又如写实 主义与理想主义就像是难分 难解的一对冤家,公说公有 理,婆说婆有理,各有一套 天花乱坠的话。你有时乐意 听这一造的,有时乐意听那 一造的,好教你左右做人难 !还有近年来习用的“主观 的”“客观的”两个名字,也 不只一回“缠夹二先生”。因 此许多青年腻味了,索性一 切不管,只抱着一条道理, “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 艺”。这是“以不了了之”, 究竟“谈”不出什么来。留心 文艺的青年,除这等难处外 ,怕更有一个切身的问题等 着解决的。新文化是“外国 的影响”,自然不错;但说 一般青年不留余地地鄙弃旧 的文学艺术,却非真理。他 们觉得单是旧的“注”“话”“ 评”“品”等不够透彻,必须 放在新的光里看才行。但他 们的力量不够应用新知识到 旧材料上去,于是只好搁浅 ,并非他们愿意如此。 这部小书便是帮助你走 出这些迷路的。它让你将那 些杂牌军队改编为正式军队 ;裁汰冗弱,补充械弹,所 谓“兵在精而不在多”。其次 指给你一些简洁不绕弯的道 路让你走上前去,不至于彷 徨在大野里,也不至于彷徨 在牛角尖里。其次它告诉你 怎样在咱们的旧环境中应用 新战术;它自然只能给你一 两个例子看,让你可以举一 反三。它矫正你的错误,针 砭你的缺失,鼓励你走向前 去。作者是你的熟人,他曾 写给你《十二封信》:他的 态度的亲切和谈话的风趣, 你是不会忘记的。在这书里 他的希望是很大的,他说: 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 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 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 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 星光。朋友,让我们珍重这 几点星光!让我们也努力散 布几点星光去照耀和那过去 一般漆黑的未来。 这却不是大而无当、远 不可几的例话;他散布希望 在每一个心里,让你相信你 所能做的比你想你所能做的 多。他告诉你美并不是天上 掉下来的;它一半在物,一 半在你,在你的手里,“一 首诗的生命不是作者一个人 所能维持住,也要读者帮忙 才行。读者的想象和情感是 生生不息的,一首诗的生命 也就是生生不息的,它并非 一成不变的。” “情感是生生不息的,意 象也是生生不息的。……即 景可以生情,因情也可以生 景。所以诗是做不尽的。… …诗是生命的表现。说诗已 经做穷了,就不啻说生命已 到了末日。”这便是“欣赏之 中都寓有创造,创造之中也 都寓有欣赏”:是精粹的理 解,同时结结实实地鼓励你 。 孟实先生还写了一部大 书,《文艺心理学》。但这 本小册子并非节略;它自成 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有些处 是那部大书所不详的;有些 是那里面没有的。——“人 生的艺术化”一章是著名的 例子。这是孟实先生自己最 重要的理论。他分人生为广 狭两义:艺术虽与“实际人 生”有距离,与“整个人生” 却并无隔阂;“因为艺术是 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 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 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 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 。”他说:“生活上的艺术家 也不但能认真而且能摆脱。 在认真时见出他的严肃,在 摆脱时见出他的豁达。”又 引西方哲人之说,“至高的 美在无所为而为的玩索”, 以为这“还是一种美”。又说 :“一切哲学系统也都只能 当作艺术作品去看。”又说 :“真理在离开实用而成为 情趣中心时,就已经是美感 的对象……所以科学的活动 也还是一种艺术的活动。” 这样真善美便成了三位一体 了。孟实先生引读者由艺术 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 术之中。这种“宏远的眼界 和豁达的胸襟”,值得学者 深思。文艺理论当有以观其 会通;局于一方一隅,是不 会有真知灼见的。 ——《谈美》序 1932年4月,伦敦 朱自清 导语 朱光潜后人特别审定版!从多达300万字的篇目中精选而成,谆谆解答当代年轻人的焦虑与困惑。他不但与你感同身受,还仿佛牵着你的手走到阳光下晾晒自己。读来“有人不远百年诚诚恳恳懂我之感”。 季羡林大学时代喜欢的老师,康辉、戴建业、黄磊、杨澜、董卿的书桌常备!沈从文、朱自清、余光中都超爱读他的书! 每十个人中就有三个人读他的书,樊登、十点读书给年轻读者按头推荐,豆瓣、小红书、抖音博主齐发持续推送。 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于有缺陷,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先生的叮嘱独到、真诚,把人生智慧与希望散步到每一个人的心里。 精彩页 谈动 闲人大半易于发愁。 愁来愁去, 人生还是那么样一个人生, 世界也还是那么样一个世界。 朋友: 从屡次来信看,你的心境近来似乎很不宁静。烦恼究竟是一种暮气,是一种病态,你还是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就这样颓唐沮丧,我实在替你担忧。 一般人欢喜谈玄,你说烦恼,他便从“哲学辞典”里拖出“厌世主义”“悲观哲学”等堂哉皇哉的字样来叙你的病由。我不知道你感觉如何?我自己从前仿佛也尝过烦恼的况味,我只觉得忧来无方,不但人莫之知,连我自己也莫名其妙,哪里有所谓哲学与人生观!我也些微领过哲学家的教训:在心气和平时,我景仰古希腊廊下派哲学者,相信人生当皈依自然,不当存有嗔喜贪恋;我景仰托尔斯泰,相信人生之美在宥与爱;我景仰布朗宁,相信世间有丑才能有美,不完全乃真完全;然而外感偶来,心波立涌,拿天大的哲学,也抵挡不住。这固然是由于缺乏修养,但是青年们有几个修养到“不动心”的地步呢?从前长辈们往往拿“应该不应该”的大道理向我说法。他们说,像我这样一个青年应该活泼泼的,不应该暮气沉沉的,应该努力做学问,不应该把自己的忧乐放在心头,谢谢吧,请留着这副“应该”的方剂,将来患烦恼的人还多呢! 朋友,我们都不过是自然的奴隶,要征服自然,只得服从自然。违反自然,烦恼才乘虚而入,要排解烦闷,也须得使你的自然冲动有机会发泄。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生机,便不免感觉烦恼。这种事实在流行语中就可以见出,我们感觉快乐时说“舒畅”,感觉不快乐时说“抑郁”。这两个字样可以用作形容词,也可以用作动词。用作形容词时,它们描写快或不快的状态:用作动词时,我们可以说它们说明快或不快的原因。你感觉烦恼,因为你的生机被抑郁;你要想快乐,须得使你的生机能舒畅,能宣泄。流行语中又有“闲愁”的字样,闲人大半易于发愁,就因为闲时生机静止而不舒畅。青年人比老年人易于发愁些,因为青年人的生机比较强旺。小孩子们的生机也很强旺,然而不知道愁苦,因为他们时时刻刻地游戏,所以他们的生机不至于被抑郁。小孩子们偶尔不很乐意,便放声大哭,哭过了气就消去。成人们感觉烦恼时也还要拘礼节,哪能由你放声大哭呢?黄连苦在心头,所以愈觉其苦。歌德少时因失恋而想自杀,幸而他的文机动了,埋头两礼拜著成一部《少年维特之烦恼》,书成了,他的气也泄了,自杀的念头也打消了。你发愁时并不一定要著书,你就读几篇哀歌,听一幕悲剧,借酒浇愁,也可以大畅胸怀。从前我很疑惑何以剧情愈悲而读之愈觉其快意,近来才悟得这个泄与郁的道理。 总之,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从前儒家讲心性的话,从近代心理学眼光看,都很粗疏,只有孟子的“尽性”一个主张,含义非常深广。一切道德学说都不免肤浅,如果不从“尽性”的基点出发。如果把“尽性”两字懂得透彻,我以为生活目的在此,生活方法也就在此。人性固然是复杂的,可是人是动物,基本性不外乎动。从动的中间我们可以寻出无限快感。这个道理我可以拿两种小事来印证:从前我住在家里,自己的书房总欢喜自己打扫。每看到书籍零乱,灰尘满地,你亲自去洒扫一过,霎时间混浊的世界变成窗明几净,此时悠然就座,游目骋怀,乃觉有不可言喻的快慰;再比方你自己是欢喜打网球的,当你起劲打球时,你还记得天地间有所谓烦恼么? 你大约记得晋人陶侃的故事。他老来罢官闲居,找不得事做,便去搬砖。晨间把一百块砖由斋里搬到斋外,暮间把一百块砖由斋外搬到斋里。人问其故,他说:“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他又尝对人说:“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其实惜阴何必定要搬砖,不过他老先生还很茁壮,借这个玩意儿多活动活动,免得抑郁无聊罢了。 朋友,闲愁最苦!愁来愁去,人生还是那么样一个人生,世界也还是那么样一个世界。假如把自己看得伟大,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值得”的看待。我劝你多打网球,多弹钢琴,多栽花木,多搬砖弄瓦。假如你不喜欢这些玩意儿,你就谈谈笑笑,跑跑跳跳,也是好的。就在此祝你: 谈谈笑笑, 跑跑跳跳! 你的朋友 孟实 P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