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熊猫山河记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作者
出版社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雅安市宝兴县邓池沟,介绍了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以及大熊猫科学发现者阿尔芒·戴维神父生活的邓池沟天主教堂。第二部分介绍了戴维发现大熊猫的过程,以及随之而来的外国人进入雅安后寻找、捕获、猎杀大熊猫的历史,以及中国对大熊猫的保护措施。第三部分是大熊猫的形象逐渐走向世界,成为和平、友好的象征,逐渐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全书以这三部分内容展开,最后收束,将目光回归于最初发现大熊猫的地方——雅安宝兴,完成对这个地方历史的、自然的探源之旅。
目录
上篇 神秘邓池沟——熊猫圣殿记
引言:两封来自百年前的书信
第一章 隐秘的穆坪
第一节 穆坪在哪里
第二节 穆坪考察
第三节 洋教入川
第四节 避难大川
第二章 平静的穆坪
第一节 求助土司
第二节 落脚穆坪
第三节 穆坪平安
第三章 神奇的教堂
第一节 教堂特色
第二节 历史价值
第三节 建筑价值
中篇 发现大熊猫——熊猫物种记
引言:一只百年蝴蝶的环球旅行
第四章 戴维来了
第一节 到中国去
第二节 发现“四不像”
第三节 发现大熊猫
第四节 发现珙桐
第五章 疯狂追逐
第一节 李希霍芬的叹息
第二节 大熊猫倒在了枪口下
第三节 彼岸的目光
第四节 大熊猫的“黑与白”
第五节 中国科学家在行动
第六章 田野考察
第一节 重走“神秘之路”
第二节 拜访易神父
第三节 寻访遗迹
下片 百年大熊猫——熊猫文化记
引言:一只流浪大熊猫登上世界组织的旗帜
第七章 保护大熊猫——从物种保护到生态保护
第一节 中国科学家开始研究大熊猫
第二节 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第三节 抢救大熊猫
第八章 “国礼”大熊猫——从深山走向世界
第一节 “国礼”大熊猫几乎都来自同一个地方
第二节 首只“国礼”大熊猫的风采
第三节 赠美大熊猫的生命绝唱
第四节 把后代留在海外的大熊猫
第五节 最后的“国礼”大熊猫
第九章 明星大熊猫——从遗世独立到万众瞩目
第一节 “姬姬”成为世界绿色旗帜的标志
第二节 在天全桃子坪捕捉大熊猫
第三节 首只人工繁育的大熊猫在北京诞生
第四节 北京亚运会吉祥物“盼盼”的原型
第五节 大熊猫“盼盼”的前世今生
第六节 “英雄母亲”大熊猫“新星”的浪漫“人生”
第七节 “圆仔”圆了海峡两岸“梦”
第十章 文化大熊猫——从珍稀动物到国家形象
第一节 夹金山——传奇与浪漫开始的地方
第二节 大熊猫的文化价值如何体现
第三节 大熊猫文化为中国代言
附录
附录一 《戴维日记》节选
附录二 外国人在雅安
附录三 穆坪:大熊猫之乡
附录四 循着戴维足迹来观鸟
附录五 在雅传教士传略
参考文献
后记:大熊猫文化走向世界
序言
对于东方世界的中国社
会而言,是否存在融通宗教
与科学之地呢?几次到四川
雅安邓池沟考察之后,我有
了肯定性的答案:有,至少
邓池沟就是其中之一。

邓池沟是宗教文化与科
学活动合二为一之地。
邓池沟,首先是明清两
代四川天主教徒的重要聚居
点,而四川是明清两代乃至
近代天主教在华传教的重要
区域。
明末,利类思、安文思
来川活动,曾发展不少教徒
。后来,受张献忠农民军的
打击,部分残存的信徒被迫
逃到川西的偏僻山区,多集
中在天全县大川一带。这里
“山路崎岖,悬崖峻峭,蚕
丛汗菜,飞鸟不通。凡有命
案重件,只抬来相验,令书
役经理此事。地方官有四五
年不到者”(《天全州志》
,咸丰八年)。
随后,一些教徒迁到现
今宝兴县盐井溪一带,他们
先后在大川、宝兴建立起了
立书堂、穆坪修院,并幸运
地躲过了“禁教”期的种种困
难,成为天主教在四川较为
稳固的传教和培养神职人员
的固定场所;另一部分则沿
邛崃山、龙门山等东北行进
到崇州、彭县(今彭州市)
、绵竹、什邡等地,建立了
彭州白鹿镇的“上书院”等传
教堂。康熙年间,环境稍安
定,个别教徒又从这些县份
的山区搬迁到平原地带,并
且延伸到了成都周围,走了
一条特别的天主教中国化之
路。
据不完全统计,嘉庆和
道光年间,四川天主教徒人
数约占全国教徒的1/4,中
国籍神父约占全国的1/3,
传教活动还影响到了贵州、
云南、西藏等邻近省区,于
天主教在华传教史上具有重
要的作用。
犹忆业师蔡鸿生先生多
次推崇民国学者方豪先生。
这位天主教学者所著《中国
天主教史人物传》一书,特
别说明了天主教在四川的传
播:“至于同治以前,在川
、滇深山幽谷中,以及偷渡
到暹罗、槟榔或欧洲秘密攻
读神学的圣职人员,为不让
他们被埋没,本书也收了不
少,这是本书的特色。”表
明了四川天主教会的重要地
位。
四川天主教神哲学院前
身称为修院或修道院,最先
由巴黎外方传教会于1780
年在今云南昭通的龙溪创办
,后来迁到了四川雅安的大
川、邓池沟一带。目的是培
养中国西南地区天主教本地
神职人员。
然而,长期以来,四川
天主教会的历史活动名不彰
、声不显。20世纪之初,川
东教区大修院神父的古洛东
(Gourdon)曾经感叹道:
“考究四川圣教来历,向
为余之素志。因此,凡关于
开教之事力为搜集,已有年
矣。惟于1886年教难突起
,所有蓄积之书本遗失无余
。诚为恨事!嗣后欲再继续
前工,又苦无着手。数年之
间,几至绝望。”
后来,古洛东依靠上海
教会的支持,编撰了《圣教
入川记》,概述四川的传教
历史。
西南民族大学秦和平教
授研究基督教在我国西南地
区的传播史数十年,出版有
《基督宗教在西南民族地区
传播史》《基督宗教在四川
传播史稿》《20世纪50—90
年代川滇黔民族地区基督教
调适与发展的研究》《四川
天主教史稿》《四川基督教
资料辑要》等多部专著,他
指出:
遥想1996年考博的试题
,有一道就是:试论明末耶
稣会士利玛窦的“适应”策略
,联想这些入华传教士为了
“中华归主”,积极适应异文
化的中华大地,以至于后来
出现了“礼仪之争”,这其中
,四川入教的天主教徒,作
为中国人、作为异教入教者
之间的两难困境,更感慨当
年传教士在“西学东渐”中的
贡献。

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
展,就有这样一些广为流传
的说法,如“科学和宗教在
历史上密不可分”“19世纪前
科学和宗教没有分家”。今
天看来,这些说法虽然不是
很准确,但至少也说明了宗
教和科学的关系。燕妮·马
克思请教历史学家维特克:
“您能用最简明的语言,把
人类历史浓缩在一本小册子
里吗?”维特克回答了四句
谚语,其中有“蜜蜂盗花,
结果却使花儿更加娇艳”。
来华传教士有不少饱学之士
,他们恰如这些蜜蜂一样,
本意是采蜜(传教),但在
无意中传播了花粉(西方的
新知识),推动了“西学东
渐”。
这些传教士在传教的同
时,还有大量的“花粉传播”
行为,这些辅助传教的“非
传教行为”,在中西方文化
交流史上,扮演了无法忽视
的角色。南怀仁、利类思、
安文思和阿尔芒·戴维等人
,就是从事“非传教行为”的
典型代表。
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1623—1688),
比利时人,天主教耶稣会传
教士。是清初最有影响的来
华传教士之一,为近代西方
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做出
了重要贡献。1658年,南
怀仁受派抵达澳门,后到陕
西传教,1660年,他到北
京参与了著名传教士汤若望
修订历法的工作。1664年
(康熙三年),因“历法之
争”入狱,次年释放。1668
年复被起用,掌钦天监,制
造天文仪器,后任太常寺卿
、通奉大夫。南怀仁是康熙
皇帝的科学老师,曾经在长
达五个月的一段时间里,从
早到晚给皇帝讲授几何学和
天文学,还将《几何原本》
译成满文,陪同皇帝出巡,
沿途为皇帝观天测地。
康熙皇帝后来对自然科
学的浓厚兴趣,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1:5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