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为适应高职高专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体系改革,满足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及应用、模具设计及制造、内燃机制造与维修、汽车(或拖拉机)制造与维修等专业方向教学的需要,将“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和“金属切削机床”等机械专业课程中的核心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以金属切削加工基本原理及设备为主线而编写的一本教材。 本书主要包括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金属切削加工过程的基本规律、金属切削加工理论的应用、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知识、车床及车刀、铣床及铣刀、齿轮加工机床及切齿刀具、磨床及砂轮、其他类型通用机床及刀具、先进加工设备简介等内容。 本书既可作为高职高专机电类教材,也可供普通高等院校师生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单元1 绪论 1.1 我国切削加工技术发展概况 1.1.1 我国金属切削加工技术的发展历史 1.1.2 近年来我国切削加工技术的发展水平与展望 1.2 金属切削加工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2.1 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2.2 金属切削加工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2.3 金属切削机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2.4 机床的发展概况和我国机床工业的现状 1.3 本课程简介 1.3.1 本课程的性质 1.3.2 本课程的内容 1.3.3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1.3.4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小结 思考题 单元2 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 2.1 切削运动与切削要素 2.1.1 切削运动 2.1.2 切削加工过程中的工件表面 2.1.3 切削要素 2.2 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参数 2.2.1 刀具的构成 2.2.2 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定义 2.2.3 刀具角度 2.2.4 刀具角度标注实例 2.3 刀具的工作角度 2.3.1 刀具工作参考系的建立 2.3.2 刀具工作角度的分析 2.4 刀具材料 2.4.1 刀具材料的基本要求 2.4.2 常用刀具材料及其选用 小结 思考题 单元3 金属切削加工过程的基本规律 3.1 切削变形与切屑的形成 3.1.1 金属切削层的切削变形 3.1.2 切屑的形成与类型 3.1.3 变形程度的表示方法 3.1.4 刀具前面的摩擦特点 3.1.5 积屑瘤 3.1.6 已加工表面变形和加工硬化 3.1.7 影响切削变形的主要因素 3.2 切削力 3.2.1 切削力的来源、合力及其分解 3.2.2 分力的作用 3.2.3 切削功率 3.2.4 车削力的实验公式 3.2.5 影响切削力的主要因素 3.2.6 车削力计算举例 3.3 切削热与切削温度 3.3.1 切削热的来源与传散 3.3.2 切削温度的测定原理与切削温度分布 3.3.3 影响切削温度的主要因素 3.4 刀具磨损与刀具寿命 3.4.1 刀具磨损 3.4.2 刀具寿命 3.5 磨削 3.5.1 磨削原理及磨削特点 3.5.2 磨削运动与磨削用量 小结 思考题 单元4 金属切削加工理论的应用 4.1 切屑的控制 4.1.1 切屑形状的分类 4.1.2 切屑的流向 4.1.3 切屑的折断 4.1.4 断屑措施 4.2 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4.2.1 切削加工性的评定指标 4.2.2 影响材料切削加工性的因素 4.2.3 改善难加工材料切削加工性的途径 4.3 切削液及其选用 4.3.1 切削液的作用 4.3.2 切削液的种类及其应用 4.3.3 切削液的使用方法 4.4 加工表面质量 4.4.1 表面粗糙度的形成 4.4.2 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4.5 刀具几何参数的合理选择 4.5.1 前角和前面形式的选择 4.5.2 后角 的选择 4.5.3 副后角 的选择 4.5.4 主偏角 的选择 4.5.5 副偏角 的选择 4.5.6 倒角刀尖和修圆刀尖 4.5.7 刃倾角 的选择 4.6 切削用量的选择 4.6.1 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4.6.2 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 4.6.3 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实例 4.6.4 高性能刀具材料的切削用量 4.6.5 切削用量的优化概念 小结 思考题 单元5 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知识 5.1 机床的分类和型号编制 5.1.1 机床的分类 5.1.2 机床型号的编制 5.2 机床的运动 5.2.1 表面成形运动 5.2.2 辅助运动 5.3 机床的传动联系和传动原理图 5.3.1 机床传动的组成 5.3.2 机床的传动联系和传动链 5.3.3 传动原理图 5.4 机床的传动系统与运动的调整计算 5.4.1 机床的传动系统 5.4.2 机床的转速分布图 5.4.3 机床运动的调整计算 小结 思考题 单元6 车床及车刀 6.1 车床的用途、运动和分类 6.1.1 车床的用途 6.1.2 车床的运动 6.1.3 车床的分类 6.2 CA6140型卧式车床的工艺范围及其主要组成部件 6.2.1 CA6140型卧式车床的工艺范围与运动 6.2.2 CA6140型卧式车床的主要组成部件 6.2.3 CA6140型卧式车床的主要参数 6.3 CA6140型卧式车床的传动系统 6.3.1 CA6140型卧式车床的传动链 6.3.2 CA6140型卧式车床的分级变速传动系统的转速图 6.4 CA6140型卧式车床的主要部件 6.4.1 CA6140型卧式车床的主轴箱 6.4.2 CA6140型卧式车床的进给箱 6.4.3 CA6140型卧式车床的溜板箱 6.4.4 CA6140型卧式车床的刀架 6.5 其他类型的车床 6.5.1 立式车床 6.5.2 回轮车床 6.5.3 滑鞍转塔车床 6.5.4 单轴纵切自动车床 6.6 车刀及其选用 6.6.1 焊接车刀及其选用 6.6.2 机夹车刀及其选用 6.6.3 可转位车刀及其选用 6.6.4 成形车刀的用途及设计方法 小结 思考题 单元7 铣床及 序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 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教材建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的首 版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 的意见》精神要求于2008年编写出版的,经过几年的使 用和教学实践的检验,得到了广大读者和同行的高度认 可。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和《中国制造 2025》的出台,本书的内容逐渐显现出一些不足之处。 为了适应“十三五”期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 ,紧跟当前形势以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我 们又组织团队对本书进行了修订并作为“第二版”重新 出版发行。 本书由孙庆群担任主编,苏义敏、姚九成担任副主 编,李卫权教授担任主审。具体编写分工如下:单元1 ~4由孙庆群编写,单元5、6由马红英、孙庆群和谢颖 共同编写,单元7、8由苏义敏、姚九成和周宗明共同编 写,单元9由邹克武编写,单元10由李明编写,单元11 由谢颖和姜德共同编写。本书由孙庆群编写大纲并负责 统稿。 本书力求做到结构体系清晰、取材新颖、密切联系 生产实践、深入浅出、文字简练、易读易懂、便于施教 。在编写本书过程中,编者博采众家之长,参考了大量 的文献资料,得到了不少同行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 致谢。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广 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6年6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