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历史上伟大哲学家的视野来思考困扰当今时代领导者的问题。作者援引了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康德、尼采等许多著名哲学家的思想,揭示了工作和管理领域普遍存在的错误认识,号召今天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进入一个以赋能和协同为基调的新思维模式。 根植于经济学和心理学的传统管理实践导致领导者只关注业绩数字,而忽略了背后的人,人们对领导者和组织的信任因而陷入低谷。本书对这种思维模式加以反思,指出在不确定和复杂的工作世界中,领导者只有关注全体工作人员,并将其视为人,而不仅仅是生产过程中的工具,才能打造健康和常胜的组织。 作者简介 艾莉森·雷诺兹(Alison Reynolds),理学学士(约克大学),可持续发展与责任专业硕士(阿什里奇商学院),哲学研究硕士(在读,白金汉大学)。 雷诺兹是霍特-阿什里奇高管教育商学院的教师,她设计并教授的高管课程屡获殊荣。2019年,雷诺兹与大卫·刘易斯一同入选“Thinkers 50”榜单—表彰他们在认知多样性方面的工作和成就。雷诺兹经常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她的研究和观点,她参与开发了“Qi指数”,这是一个世界各地的组织用于更好地了解自身互动质量的工具。雷诺兹与她的伴侣、女儿伊莫金共同居住在伦敦。 目录 总序 赞誉 关于作者 序言 致谢 绪论 工作场所中人性化的缺失 哲学为什么重要 我们在工作中是如何丢失人性的 对于领导者和被领导者而言,异化都是“诅咒” 本书的架构 第1章 谁能让我们重拾梦想 理想工作和葬礼悼词 心理学家对美好生活的建议 感觉美好有什么不对吗 做对你有益的事情 第2章 人性化工作场所中的理性与激情 亚里士多德是谁 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 奴隶的工作场所? 动物的工作场所? 尼采带领我们超越理性 道德权威的终结 脱离“羊群” 作为艺术作品的生活 尼采式的工作场所 第3章 人性化战略 战略家的崛起 战略与不人性化 你的战略是从别人那里攫取价值,还是创造价值 来自佛陀的战略建议 在行动中建立联系的哲学 从目标到路径 第4章 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从资本市场中学习 彼得·林奇和信息不对称 沃伦·巴菲特与市场无效率 林奇与巴菲特的比较 商业中的范畴错误 资本市场的成功经验 波普尔的科学发现的逻辑 波普尔的企业战略理论:浓缩为四条格言 善意的悖论 开放的心态 第5章 榜样和公平问题 分裂的世界 马克斯·佩鲁茨和卡文迪许实验室 以公平的精神发挥领导作用 普鲁塔克的典范 组织行为和程序公正 实践中的公平 危险的共谋 第6章 权力的馈赠 引言 告诉他们我们觉得没有权力! 问题解决了? 关于如何利用我们的权力来支持被赋权的人,哲学能告诉我们什么 好心办坏事 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 权力是一种馈赠 一个哲学问题 托马斯·霍布斯:我们生而平等 伊曼努尔·康德:我们责无旁贷 “绝对命令”和领导力 首席道德官 重要观点 第7章 含义和沟通 层层传达 为什么“指示”会如此具有吸引力 有形的暴政与控制的谬误 被误解的抗拒 我们是如何变成这样的:全能领导者的崛起 哲学能够告诉我们什么 斯多葛哲学学派 了解我们是如何达成理解的 作为社会过程的理解 通往意义之路 采取行动的承诺 大卫·休谟的三条经验 一种新的方式:建构意义而非灌输意义 创造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空间 第8章 从参与到相知相交 年度参与度调查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专注于参与 你的议程值得吗 “赞同”的麻烦 参与不是问题 哲学告诉了我们什么 另一种选择:相知相交 我们如何与他人相知相交 对领导力的影响 真正的工作 改变我们的做法 在场:相知相交的必要条件 第9章 价值观与道德多元主义 过多的价值观 价值观声明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使价值观声明个性化 捍卫价值观声明 从菜单选项中选择价值观 道德复杂性的根源 客观存在的多元主义 实践中的多元主义 道德困境与中间道路 解决两难问题 调和的方法 第10章 为所能为的自由 谨慎看待你所渴望的东西 关于我们采取行动的自由和作为领导者的责任,哲学家可以教给我们什么 猫和带轮垃圾箱的故事 即使组织是监狱 苏格拉底:激情的力量 摒除“好处”交易 有自主权的组织 序言 与我们合作的领导者遍 布世界各地,本书即始自我 们在他们身上看到的压力和 孤独感。同时,我们也听到 了他们的愿望,那就是创造 一个让人员、思想和业绩都 能够得到蓬勃发展的组织, 并成为其中的一员。 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 我们工作所在的场所塑造了 我们的身份、目的和归属感 。我们应该努力创造更加人 性化的工作场所,这不仅是 为了我们自己,也是为了其 他人的雄心和希望。如果想 要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无论 是以产品、服务、政策还是 以援助的形式,都需要培育 思想的沃土——在更加人性 化的工作场所中,每个人的 贡献都是有价值的,每个人 的贡献都可以得到重视。这 就是提升领导力要面临的挑 战。 如果回顾一下最近的历 史,我们将发现有两种视角 会影响到领导力——关注生 产力的经济学,以及关注动 机的心理学。本书带来了第 三种视角——哲学,提出了 “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正 确的事情?”等问题。彼得· 德鲁克有句名言:“管理是 正确地做事,领导力是做正 确的事。”判断什么是正确 的事是一个哲学问题。将哲 学应用到当今世界的领导力 挑战中,能够帮助我们探索 什么是正确的事。 寻求意义是人类的基本 状态。我们应该为什么而活 ?我们什么时候是最具有人 性的?什么是“美好生活”? 我们最想过的生活一直是哲 学家们关注的重要问题。我 们不是要在享乐的意义上看 待美好生活,而是追求阐明 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 以便我们能够蓬勃发展。哲 学是关于人类蓬勃发展的学 问。在这本书中,我们将用 哲学来回答关于“工作中的 美好生活意味着什么”的问 题。我们会引导读者以不同 的方式思考他们自己作为领 导者的角色,审视传统的领 导思维,提出新的问题,改 变优先事项并变革领导实践 。 在伟大哲学家的帮助之 下,我们将把人和蓬勃发展 的含义放在领导力的核心位 置,以创造出可以让人员、 思想和业绩都能够得到蓬勃 发展的组织。 导语 本书带来了第三种视角——哲学,提出了“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正确的事情?”等问题。彼得·德鲁克有句名言:“管理是正确地做事,领导力是做正确的事。”判断什么是正确的事是一个哲学问题。将哲学应用到当今世界的领导力挑战中,能够帮助我们探索什么是正确的事。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为受挫的领导者提 供了一条真正的变革之路。 对于那些有勇气迈出第一步 ,让自己的工作环境再次变 得人性化的人而言,这本书 是必读书。 ——关明生 阿里巴巴前 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小老板懂产品,会算账 ;中老板懂员工,能激励; 大老板懂哲学,有思想。最 优秀的企业家,本质上都是 柏拉图所说的“哲学王”,融 会贯通,自成一家。学习管 理,如果是从产品到激励, 再到思想,往往是仰之弥高 ,攻之弥坚,越学越吃力, 越学越沮丧。反过来,从思 想到激励,再到产品,却会 势如破竹,游刃有余。每个 企业家,都需要懂点哲学。 ——肖知兴 领教工坊创 始人、学术委员会主席,致 极学院创办人 本书的内容既包含了哲 学思维和哲学智慧在管理实 践中的应用与呈现,也体现 了管理学和哲学的相互渗透 、相互融合,兼具实用性和 学理性。 ——徐尚昆 中国人民大 学哲学院教授 我怎样才能在一个组织 中蓬勃发展,同时帮助同事 和组织本身蓬勃发展?这个 现代世界的巨大挑战需要人 性化的回应。这本鼓舞人心 的书回溯了古代和当代的哲 学家的观点,用他们的见解 为实现明智和充满人性化的 领导力提供指导,便于付诸 实践。 ——约翰·Y.坎贝尔 哈佛 大学经济学教授 精彩页 哲学为什么重要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自己就像工作场所中的一件工具,或者他人机器上的一个齿轮?或许你的下属也曾有同样的感受? 如果有的话,那这本书就是为你而写的。这本书因我们与各层级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合作而诞生,他们遍布各大洲(南极洲除外),有来自国际巨头的,有来自本地创业公司的,有来自公共部门的,有来自私营部门的。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发现,那些与我们相识相知的人,希望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希望身处更加人性化的工作氛围之中,同时也希望帮助别人达成这样的愿望。 本书的四位作者均就职于全球知名商学院。这些商学院的使命令人称道:让工作场所变得更好。“更好”是什么意思呢?数十年来,商学院一直十分倚重金融学和经济学。这两门学科告诉我们,更好的工作场所意味着更加高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包括作为人力资源的人们),从而使人们共同蓬勃发展。近年来,在商学院中,管理心理学的地位日渐提升。管理心理学家进一步指出,仅有效率和财富是不够的,更好的工作场所意味着,身处其中的人们的情感联结更加紧密、合拍,人们对工作的感受更加积极正向。 忽视财富创造和员工敬业度的重要性无疑是愚蠢之举。在这方面,那些经济学和心理学领域的专家可以告诉我们许多道理。不过,我们还需要听听其他的声音。经济学家告诉我们该如何生产产品,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该如何感受幸福,但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听一听哲学家的声音。除了物质产品和幸福感受之外,还有什么是对我们有益的呢?这是道德哲学孜孜以求想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对我们有益的事物即使我们生而为人,能够促进我们成长,进而获得蓬勃发展的事物。 在这本书里,我们将重现那些伟大哲学家的声音,请跟随我们探索他们对于人的蓬勃发展的观点。如果你能把他们的见解带到工作场所中,那么不管是领导他人还是受人领导,你将不再是工作场所中的一件工具或是他人机器上的一个齿轮。 在因为你而变得更加人性化的工作场所中,你将得到蓬勃发展。在本书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哲学家,他们穷其一生都在探索什么样的人才是完整的人。在本书中,完整的人这一概念与动物和奴隶是相对的——动物对什么是美好生活一无所知,奴隶则对于自身和身外的世界完全没有掌控能力。工作中的很多压力会让我们变得像动物或奴隶,或者对待他人如动物或奴隶。这种情况不会消失,不过,我们总能发现很多机会,也能创造很多机会,让我们的一举一动向真正的、完整的人靠拢。这也正是我们撰写本书的初心。 我们想先请你深入思考一下卡尔·马克思的观点。这个建议可能有点奇怪,因为我们几位作者均就职于全球知名的商学院,而我们当中没有人记得马克思曾经出现在哪一门MBA课程的大纲上,不过,他对于工作场所中人性化缺失的认识正是我们关注的焦点。1844年,年轻的马克思是一位出色的媒体记者,他著文哀叹产业工人的不幸境况,“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因此,工人只有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劳动中则感到不自在”。 P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