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清代宫廷戏曲编年史(共5册)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作者
出版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套书是郑莉积十余年研究之功,对清代宫廷戏曲做了一次全面的整理和系统的研究。全书采用编年史的形式,对浩瀚的宫廷演剧史料进行甄选、胪列,从整体上梳理了自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至逊帝溥仪离宫(1924)近三百年间的宫廷演剧活动脉络。还将宫廷戏曲放在大的时代背景和戏曲史长河中进行定位,将清代重大的礼乐、文化、政治、文学事件与宫廷戏曲史料一同系年,直观地展示了清代宫廷戏曲发展的盛衰变化。无论从戏曲史角度,还是从宫廷文化史角度,都更好地贴近了它的本来面目。
目录

绪论

凡例
第一册
后金天聪八年(1634)甲戌
后金天聪九年(1635)乙亥
崇德七年(1642)壬午
顺治元年(1644)甲申
顺治二年(1645)乙酉
顺治三年(1646)丙戌
顺治四年(1647)丁亥
顺治五年(1648)戊子
顺治七年(1650)庚寅
顺治八年(1651)辛卯
顺治九年(1652)壬辰
顺治十年(1653)癸巳
顺治十一年(1654)甲午
顺治十二年(1655)乙未
顺治十三年(1656)丙申
顺治十四年(1657)丁酉
顺治十五年(1658)戊戌
顺治十六年(1659)己亥
顺治十七年(1660)庚子
顺治十八年(1661)辛丑
顺治年间
康熙元年(1662)壬寅
康熙四年(1665)乙巳
康熙八年(1669)己酉
康熙十一年(1672)壬子
康熙十二年(1673)癸丑
康熙十五年(1676)丙辰
康熙十六年(1677)丁巳
康熙十八年(1679)己未
康熙二十年(1681)辛酉
康熙二十一年(1682)壬戌
康熙二十二年(1683)癸亥
康熙二十三年(1684)甲子
康熙二十四年(1685)乙丑
康熙二十五年(1686)丙寅
康熙二十六年(1687)丁卯
康熙二十七年(1688)戊辰
康熙二十八年(1689)己巳
康熙二十九年(1690)庚午
康熙三十年(1691)辛未
康熙三十一年(1692)壬申
康熙三十二年(1693)癸酉
康熙三十三年(1694)甲戌
康熙三十四年(1695)乙亥
康熙三十五年(1696)丙子
康熙三十七年(1698)戊寅
康熙三十八年(1699)己卵
康熙三十九年(1700)庚辰
康熙四十年(1701)辛巳
康熙四十一年(1702)壬午
康熙四十二年(1703)癸未
康熙四十三年(1704)甲申
康熙四十四年(1705)乙酉
康熙四十五年(1706)丙戌
康熙四十六年(1707)丁亥
康熙四十七年(1708)戊子
康熙四十八年(1709)己丑
康熙四十九年(1710)庚寅
康熙五十一年(1712)壬辰
康熙五十二年(1713)癸巳
康熙五十三年(1714)甲午
康熙五十四年(1715)乙未
康熙五十六年(1717)丁酉
康熙五十九年(1720)庚子
康熙六十一年(1722)壬寅
康熙年间
雍正元年(1723)癸卵
雍正二年(1724)甲辰
雍正三年(1725)乙巳
雍正四年(1726)丙午
雍正五年(1727)丁未
雍正六年(1728)戊申
雍正七年(1729)己酉
雍正十一年(1733)癸丑
雍正十二年(1734)甲寅
雍正十三年(1735)乙卯
雍正年间
乾隆元年(1736)丙辰
乾隆二年(1737)丁巳
乾隆三年(1738)戊午
乾隆四年(1739)己未
乾隆五年(1740)庚申
乾隆六年(1741)辛酉
……
第二册
第三册
第四册
第五册
主要参考书目
出版后记
序言
谭帆
宫廷戏曲作为古代戏曲
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演出
环境与接受群体的特殊性而
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
值。清代宫廷演剧之盛,堪
称各朝之冠,清宫戏曲史料
保留了丰富的宫廷生活的文
化信息,它不仅仅是清代宫
廷演剧的历史,更是清代社
会兴衰的缩影。梳理清代宫
廷戏曲的历史,我们不仅可
以看到清代戏曲的发展轨迹
,还可以为清代政治、经济
、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层
面的研究提供珍贵史料。20
世纪90年代以来,有一些学
者尝试使用编年史的著述方
式来展现戏曲史发展的脉络
,如王芷章《中国京剧编年
史》、王永宽《中国戏曲通
鉴》、程华平《明清传奇杂
剧编年史》、丁淑梅《中国
古代禁毁戏剧编年史》等。
这种尝试为戏曲史研究提供
了许多新的思路和有效的方
法,可以全面立体地展现戏
曲史发展的原生态特征,具
有不可低估的学术价值。郑
莉对清代宫廷编年史的研究
正是在这种学术背景下进行
的。这套五卷本240余万字
的《清代宫廷戏曲编年史》
,是郑莉积十余年研究之功
,对清代宫廷戏曲做了一次
全面的整理和系统的研究。
全书采用编年史的形式,对
浩瀚的宫廷演剧史料进行甄
选、胪列,从整体上梳理了
自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
)至逊帝溥仪离宫(1924
)近三百年间的宫廷演剧活
动脉络。还将宫廷戏曲放在
大的时代背景和戏曲史长河
中进行定位,将清代重大的
礼乐、文化、政治、文学事
件与宫廷戏曲史料一同系年
,直观地展示了清代宫廷戏
曲发展的盛衰变化。无论从
戏曲史角度,还是从宫廷文
化史角度,都更好地贴近了
它的本来面目。
本书有如下几个特点:
首先,本书从宏阔融通
的视角探究了清代宫廷戏曲
的历史原貌和文化价值,内
容翔实,资料全面,考证严
密,是清代宫廷戏曲研究的
一次新创获;将有效推动宫
廷戏曲研究格局的进一步完
善,也将为学界的深入研究
提供更为丰富的史料。
对清代宫廷戏曲的研究
迄今已走过百年,在研究视
角和研究范围上都有了长足
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
随着各种影印丛书的出版,
宫廷戏曲研究的文献基础建
设全面铺开。但相对于戏曲
史研究而言,文献研究的力
度仍明显不足。一方面,宫
廷戏曲文献中记录着清代宫
廷演剧的方方面面,诸如剧
团组成、管理体制、排练方
式、演出制度、演出日期、
上演剧目、角色分工、赏罚
情况等,几乎涵盖了所有与
戏曲相关的细节。还包括清
代戏曲的流变、宫廷剧团的
盛衰、帝王的个人爱好、帝
王对于戏曲的干预和影响、
宫廷演剧与民间戏曲的互动
交流、名伶的递代以及清代
朝会宴飨、万寿婚丧大典的
礼制和乐制等内容,均具有
很高的文献价值。而另一方
面,虽然关注清宫戏曲文献
的学者不在少数,但真正能
像王芷章先生那样心无旁骛
地坐冷板凳、泡图书馆、抄
写比对那些浩繁史料的人却
不多;这可能是几十年来清
宫演剧研究成果不少,但文
献研究始终跟不上的重要原
因。而对第一手文献材料掌
握的不足,也导致了相关研
究在研究视野和研究的深度
、广度上的不尽如人意,很
多研究呈现的是历史的碎片
、个人的话语甚至文本的误
读。
本书进一步夯实了戏曲
史研究的文献基础,填补了
清代宫廷戏曲史料系统整理
的空缺。对此,郑莉花了十
几年的心血,搜集的资料包
括五方面的内容:一是以清
代舁平署演剧档案为主,兼
及其他如朱批、上谕档、内
务府档案、各种寿诞喜庆卷
宗内涉及宫廷戏曲演出的史
料;二是以燕行文献为主的
域外文献记录中各国使臣参
与宫廷礼仪活动、观看宫廷
戏曲演出的史料;三是皇族
宗室、朝廷重臣记录宫中看
戏的日记等史料;四是记录
清代宫廷有关典礼仪制、演
剧机构设置等的资料;五是
散见于文人笔记、方志、诗
文集、报纸、杂志等有关宫
廷戏曲演出的史料。郑莉正
是通过对现存清宫戏曲档案
及各种散见史料的编排整理
,准确地把握了清代宫廷戏
曲的发展脉动,全方位展现
了清代宫廷戏曲史的原生状
态。
其次,从戏曲史的角度
而言,本书丰富了我们对宫
廷戏曲史细节和原貌的认知
,拓展了清代戏曲研究的新
空间。清代的宫廷戏曲,在
历朝中向以规模庞大、制度
完善著称,南府、舁平署是
清代内廷演剧管理机构,专
司内廷演剧、宴飨承应之职
,其中设有档案房,负责剧
本抄写、档案记录。在这种
制度保证下,清代的宫廷戏
曲档案,特别是舁平署档案
得以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
这些档案集中、全面地记录
了宫廷表演机构的沿革、制
度的变迁以及创作、表演等
方方面面的史料,是我们研
究宫廷戏曲史、清代戏曲史
和清代宫廷史的重要史料。
但由于几次战乱的浩劫,不
少清官档案文献已经散佚,
道光以前宫廷演剧所掌握的
资料就相当有限,而散见的
宫廷演剧亲历者的记录恰好
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比如
明清时期,中国与周边各国
如朝鲜、越南、日本等的交
往非常频繁,这些外国使臣
、商人、留学生等群体,将
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详细地记
录下来,形成了大量用汉文
写就的游记、图录、笔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0: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