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日本思想史(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作者 | (日)末木文美士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叙述了日本思想史从神话时代到现当代的发展历程。近代以前,从中国传来的儒家和佛教,构成了日本思想的主要来源;而近代以后,又加入了西方传来的近代思想,日本思想正是在调和与矫正这些外来思想的过程中向前发展。作者认为,日本的“王权”与“神佛”,可以作为日本思想史的两极,并且可以由此观察“文化世界”与“生活世界”在这两极紧张关系中的变动,从而建构了日本思想史的基本图式。全书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头绪纷繁的日本思想史脉络呈现出来,是一部了解日本思想发展的不可多得的佳作。 作者简介 末木文美士(sueki Fumihiko),1949年出生于山梨县甲府市。东京大学文学博士,曾任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教授、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文化科学研究科国际日本研究专攻教授。治学领域以日本佛教史与东亚思想史为主,主要著作有《日本佛教史》《日本佛教思想史论考》《平安初期佛教思想的研究》《佛教一语言的思想史》《镰仓佛教形成论》《佛教vs.伦理》《日本宗教史》《现代佛教论》《净土思想论》等。其中《日本佛教史》是末木教授在日本畅销不衰的一部作品。 目录 导言:“王权”与“神佛”——日本思想史的两极 葛兆光 中文版序言 序言:日本思想史的必要性 第一章 如何把握日本思想史 1.考察日本思想史的视角 2.日本思想史的结构——王权与神佛 3.作为前提的中国 Ⅰ 思想的形成(古代) 至9世纪 第二章 日本思想的形成——飞鸟、奈良、平安初期 1.律令与神话 2.众神与佛法 3.儒学与诗歌 Ⅱ 思想的定型(中世) 10—15世纪 第三章 礼仪化的王权与神佛——摄关、院政时期 1.王权与礼仪 2.祭祀与信仰 3.王朝的思想与文学 第四章 王权与神佛的新秩序——镰仓时代 1.王权的多层结构 2.神佛的新秩序 3.贵族、武士、隐者 第五章 中世文化的成熟——南北朝、室町时代 1.王权的重组及其理论 2.神佛与中世文化 3.室町文艺复兴 Ⅲ 思想的多元化与演变(近世) 16—19世纪 第六章 大变动与重组——战国、安土桃山时代 1.从分裂到再统一 2.一神教的冲击 3.大名与町众 第七章 构筑稳定的社会——江户初期 1.以新秩序为目标 2.神佛儒的时代 3.多元化的伦理与文化 第八章 思想的百花齐放——江户中期 1.儒教统治的具体方案 2.复古与革新 3.学问与生活 第九章 国家主义之路——江户后期 1.国难与王权 2.神道的活跃 3.追求转换 Ⅳ 世界中的日本(近代) 19—20世纪 第十章 日本的近代的形成——明治时代 1.国体的形成 2.国体与神佛 3.启蒙与国粹 第十一章 战争与思想——大正、昭和前期 1.从民主到全民战争 2.受难与合作 3.激荡中的哲学 第十二章 和平的理想与幻想——昭和后期 1.和平与民主 2.新政教关系 3.从知识分子到大众文化 结语——幻想的终结(平成时代) 后记 序言 本书属于日本思想史的 入门书,作为“岩波新书”系 列丛书中的一本于2020年1 月在日本出版。日本思想史 头绪很多,牵涉佛教、儒学 和神道教(国学)等多重因 素,试图理出线索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情。另外,日本思 想大都可以溯源到中国,并 且使用汉字表述,但却形成 了与中国不同的思想传统, 这更增加了理解的困难。 为了让读者了解日本思 想史,本书的重点不在于列 举思想家们各自的思想,而 是考察思想展开的场域,揭 示思想空间的构造。其基本 构造是:世俗的王权与宗教 的神佛形成相互对立的两极 结构,它们影响巨大,日本 思想史在两极的紧张关系中 展开。近代明治维新以后, 两极统合成一元,但其影响 力仍然在持续。 所谓“神佛”,指日本包 括各种神祇与佛教的佛菩萨 在内的宗教权威,他们在现 实社会中孕育了寺院和神社 等实力强大的组织。神佛左 右人们的命运,作为决定死 后祸福的超越性存在被敬畏 、崇拜。神佛力量最强大的 时期是日本中世。近世(16 —19世纪)以后,伴随着世 俗权力的强化,神佛的力量 逐渐衰减。但是,单凭世俗 力量无法驱动民众,往往还 需要借助神佛的力量。直到 17世纪为止,佛教一直占据 优势。18世纪民族主义的兴 起成为转折点,神道教的势 力不断扩张。19世纪主导尊 王攘夷运动、推动明治维新 的重要势力是平田笃胤门下 的神道教信众。 这一两极构造在中世以 后愈发复杂化。12世纪后半 叶以后,王权内部又分化成 以天皇为最高领袖的公家势 力和以将军为领袖的武家势 力,这一构造一直持续到19 世纪中叶。在神佛的世界, 外来的佛教与本土的神道信 仰也构成了对抗的两极。由 此,王权与神佛的两极构造 各自进一步两极化,形成了 权力分散的结构。 不同维度的两种权力, 即世俗权力与宗教权力相互 对抗,并且进一步多元化的 日本思想的基本构造,与儒 学作为唯一正统的中国思想 传统有很大差异。在中国历 史上,佛教与道教也一度在 南北朝到隋唐时期拥有影响 政治的能量,在其后的历史 阶段也获得了民众的广泛信 仰。但是,中国思想传统的 主流始终是儒学,思想史的 核心是儒学史。与此相对, 日本思想史则必须透过上述 复杂的构造,才能获得恰当 的理解。在比较两国思想史 时,有必要认识到这一基本 构造的差异。 不过,我对日本思想史 构造的这一解读,在日本学 术界尚未获得广泛的支持。 如今,日本思想史研究领域 成果层出不穷,年轻学者不 断涌现。但是,学者们大多 局限于佛教、儒学、神道教 等各自的领域,对如何把握 全貌的方法论探讨尚且不充 分。本书的目的是希望推动 相关讨论,作为一种探索, 提出问题。 本书因此前在日访学的 复旦大学葛兆光教授的雅赏 与推介,引起中国学界关注 ,此次又承蒙北京大学王颂 教授翻译,不胜感谢。王颂 教授在日本国际佛教学大学 院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是中 日两国佛教史与思想史领域 的领军学者,他的翻译值得 信赖。衷心希望本书的翻译 出版能成为推动中日两国思 想史研究相互交流与探讨的 契机。 末木文美士 2022年2月 导语 上乘佳作。本书作者末木文美土教授,1949年生,当代日本著名思想史家、文化学者,曾任东京大学教授、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主要治学领域为日本佛教史与东亚思想史,多本著作已翻译成中文出版。 名家翻译。本书由北京大学哲学系王颂教授主持翻译,王颂老师是中日思想史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译文准确流畅。 视野开阔。凡是讨论日本的思想史,就不得不以中国为背景加以比较。本书在宏大的世界史背景下叙述了日本思想史从神话时代到现当代的发展历程。 通俗深刻全书文字通俗简洁,深入浅出。以活泼的语言从根源上解析日本思想的基因与密码! 本书着眼于纷乱的现代,为未来而编织的日本思想通史。 后记 我的专业是佛教,一直 以来研究领域局限在非常狭 小的范围内,即日本平安时 代、镰仓时代的佛教思想。 在推进相关研究的过程中, 我深切地感到日本思想的整 体流变难以把握,有必要对 之进行系统整理。当时,我 正在东京大学文学部和大学 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供职, 脑海里涌现出一个计划,即 拓展东大日本学专业的研究 领域,设立日本思想、日本 宗教史专业。我对大学的教 学科研组织工作一向不大过 问,只在这件事上投入过热 情,希望能够推动实现。可 是,赞同者不足,事情不了 了之,其后也无人旧话重提 。过去,在战争年代,东大 文学部曾经设立过日本思想 史的讲座,主讲人是宣扬皇 国史观的平泉澄,战后被取 缔。大概是因为有这么一段 往事,日本思想史成为了禁 忌,我也无法改变这一状况 。在这件事上遭受的挫折, 也成为了我提前从东大退休 的远因。 前些年我在“岩波新书” 系列出版了《日本宗教史》 (2006),之后又担任了 《岩波讲座日本的思想》全 八卷(岩波书店,2013— 2014)和《日本思想史讲 座》全五卷(醍醐社, 2012—2015)的编修委员 ,愈发切实地感到有必要对 日本思想史整体——而非仅 仅是宗教——进行考察。从 那时起,我先后出版了具有 导读性质的《阅读日本思想 》(角川书店,2016)、 按主题分类的《日本思想史 的射程》(敬文舍,2017 )。本书中提出的“王权与 神佛的两极”的想法,实际 上是我在研读《源氏物语》 的过程中形成的,相关论考 收录于《自佛教阅读古典文 学》(角川选书,2018) 一书。 本书虽然是一本小书, 但也是经过这些曲曲折折, 总算达成一个目标。由于时 间仓促,书中没有充分展开 的地方不少,但总体而言我 认为还有一定的价值。“前 言”的文字也许有些过激, 只是为了表达我发自内心的 愿望。 本书在引用原文的时候 尽可能地使用了岩波书店出 版的“文库”系列。该文库收 录了不少与日本思想史有关 的原典,但令人震惊的是, 其中大部分都是战前校订的 版本,如今未经改动再次印 刷出版,而古典文学领域的 原典却不断有体现最新研究 成果的新版替换掉老版。这 如实反映了对日本思想史的 认识是多么迟缓。我期望, 哪怕是一点点,这本小书能 成为改变这种现状的契机。 如今日本思想史的研究 多多少少有了些眉目,我非 常希望能实现的下一个目标 是,构建以日本思想史为基 础的哲学。它不能是借用西 方的,而必须是与自己浑然 一体的、经过积淀的、真正 能够令自己满意的、成体系 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探索 过程经过《他者、死者、我 》(岩波书店,2007)、 《哲学的现场》(2012) ,在《冥显的哲学——死者 与菩萨的伦理学》(2018 )等著作中大致确定了方向 。于此再进一步,我想展示 出日本思想完全可以是经得 起批判的哲学素材。只有这 样,大概才能让人明白日本 思想史不是猎奇者的爱好, 而实在是每一个日本人都应 该了解的学问吧。能力有限 却设定如此宏大的目标,这 是一位老人的唐吉诃德之梦 。 顺便一提的是,近些年 ,英语世界不断出版包括古 典思想在内的日本哲学研究 著作,今后,必须将此动向 一并予以考虑。本书的编辑 由饭田建先生担任。在制作 索引、选定配图等方面,饭 田先生给予了莫大帮助。在 本书思路酝酿的过程中,笔 者与多位友人进行过讨论。 在此,一并向他们致以由衷 的感谢! 末木文美士 2019年11月 书评(媒体评论) 凡是讨论日本的思想史 ,就不得不以中国为背景加 以比较。读这部书的时候, 我想得最多的是以下三个问 题:首先;与中国思想史同 为东亚地区的思想史,日本 思想是从什么样的起点展开 的?其次,此后形成的日本 思想世界与中国思想世界有 什么不同?再次,日本思想 史为什么与中国思想史不同 ? 作者虽然没有特意全面 归纳,但以我阅读的感觉, 在整部书中他实际上处处都 在回答这一问题。作为“岩 波新书”的《日本思想史》 ,虽然只是小开本文库本, 全书也只有两百多页,但它 却是一部非常好的,能够帮 助中国读者理解日本思想的 入门书。 ——复旦大学特聘资深教 授 葛兆光 精彩页 第一章如何把握日本思想史 1.考察日本思想史的视角 日本没有哲学吗 “我们日本从古至今一直没有哲学”,这句名言出自中江兆民《一年有半》(1901),当时他已经患上喉头癌,被宣告来日无多。在法国学习过哲学的中江兆民以严厉的口吻批评当时日本的“哲学家”无非“照搬泰西某某论说”。但中江同时认为“无哲学之民众,则无深谋远虑,不免浅薄”,这说明他并不否定哲学的价值,恰恰相反,他比时人更加迫切地认识到哲学对日本的重要性。 中江兆民的这句名言广为流传,但人们逐渐遗忘了他的语境——期待日本产生原创哲学的迫切愿望,而仅仅把“日本没有哲学”当成了理所当然的事实。在战前几所主要的帝国大学里,一提到“哲学”,就是指西方哲学,偶有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的讲座作为补充,但“日本哲学”却无人问津。 当然,假如非要到日本古代思想中去寻找和西方哲学相同的东西,恐怕会失望而归。但我们也不能误认为日本人毫无原则地苟活着,尽管这样的误解并不鲜见。自古至今,日本人也一直在认真地思考怎样理解人与世界,怎样生活,怎样的政治值得期待等问题。只不过,这样的思考与借助具有普遍性的逻辑进行理性建构的西方哲学有所不同罢了。而学人却以日本此前没有与西方哲学相同类型的东西,而无视先人的思想努力,搁置了相关研究。 日本思想史研究的黎明 在此背景下,日本人重新审视自身的思维方式,认为其与适用范围限定的西方哲学不同,能够灵活地包容多样形态。到了大正时代,又呈现出将这种思维方式置于日本历史中来阐释的动向,发其嚆矢者是津田左右吉的全四卷本《文学中体现的我国国民思想之研究》(1916—1921)。津田采用的思想史素材并非理论性文章,而是文学作品。其并非研究概念化的、抽象的理论,而是考察以国民生活心态的变迁为重点的思想变迁史。他把日本思想史划分成“贵族文学的时代”(推古朝前后至《新古今和歌集》前后)、“武士文学的时代”(其后一直到江户时代初期)和“平民文学的时代”(宽文、元禄时代到明治时代初期)三个阶段,并加以通史性的叙述。津田长期在早稻田大学执教,对日本知识界影响甚大。 其后,则有和辻哲郎、村冈典嗣等人,通过他们的努力,日本思想史逐渐确立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辻哲郎的《日本精神史研究》(1926)一书涵盖了文学、美术、宗教等广泛领域。他后来领导东京帝国大学的伦理学教研室,著成《日本伦理思想史》全二卷(1952)。村冈典嗣所著《本居宣长》(1911)一书受到高度评价,他为东北帝国大学奠定了日本思想史学的基础,并推进了《日本思想史研究》全四卷(1930—1949)等一系列扎实的研究。东北大学继承了这一传统,是主要的国立大学中唯一开设日本思想史讲座的大学,迄今仍然是这一领域的领头羊。 昭和时代,在国家主义思潮高涨的历史背景下,人们对日本思想愈发关注。持皇国史观的平泉澄等人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立场对“日本哲学史”进行的研究也在推进。其中的力作是永田广志的《日本哲学史》(1937)。从马克思主义出发的三枝博音编纂有《日本哲学全书》(1936—1937)全十二卷,成为这一领域研究的基础资料。同时,在皇国主义思想逐渐占上风的时代,其《日本的思想文化》(1937)对日本传统予以了客观冷静的考察。 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