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潘天寿作品丛考(精)/艺术鉴藏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作者 | 周飞强 |
出版社 |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对于潘天寿的研究,在图像和文本上尚亟待细掘深挖。本书即主要围绕“读图”,以三十篇小品文为主体,在同图式稀见作品搜罗基础上,用创作、展览、出版、流转等材料为辅助,进行考索、考辨和考证,去伪存真,俾益于更深入理解其画作。另对《烟雨蛙声图》《江南水满》《雁荡山花》等作图像学意义上的专门讨论,扩展相关研究的边界。还有关于信札、诗作、佚文及行迹等的零散论述,以便于更深入读解其人生。如此,以期真正地把潘天寿研究往前推进一步! 目录 自序 一、潘天寿作品三十问 (一)天价《耕罢》是潘天寿真迹吗? (二)《海榴世所稀》画的是对还是错? (三)潘天寿另有《记写雁荡山花》传世吗? (四)《午睡》中石头上的猫冷吗? (五)《江山如此多娇》是祥瑞山水吗? (六)《行乞图》有什么深义? (七)《江洲夜泊》图式源自何处? (八)两幅《晴峦积翠图》有何旧事? (九)《微风燕子斜》究竟哪幅更好? (十)《棕榈图》存世有几幅? (十一)《竹谷图》是写生作品吗? (十二)《溪山古市》中画家在感怀什么? (十三)《初晴》有哪些姊妹篇? (十四)潘天寿《春酣》有几种图式? (十五)《江天新霁》的作画时间对不对? (十六)《露气》是专为参展而作吗? (十七)大幅《映日》有几种类型? (十八)《红莲》中有什么新变化? (十九)《菊酒》之外还有哪些国庆题材? (二十)两幅“泰山图”有何不同? (二十一)《小龙湫下一角》是怎么画出来的? (二十二)《西风堪忆汉佳人》有何典故? (二十三)《小篷船》的艺术性高在哪里? (二十四)《小憩》等的指墨是如何表现的? (二十五)《霜盖庵图》有哪些相关画作? (二十六)《雨后千山铁铸成》画的是什么意境? (二十七)几幅《双栖》图细节有何不同? (二十八)潘天寿有哪些稀见“鹰”画? (二十九) 《墨猫》的构图妙在何处? (三十) “盆菊图”有什么特别之处? 二、也谈《烟雨蛙声图》 三、读《江南水满》 四、山花烂漫 ——潘天寿《雁荡山花》诸问题辨正 五、潘天寿研究中的几个材料讹误 六、读潘天寿的一些信札 七、会心友琴瑟,杯酒莫辞斟 ——潘天寿1963年访日的一批酬应之作 附录 潘天寿的艺术 佛教画 国画与诗——潘天寿在艺术讲座讲演辞 清算我的文人画思想 向盖叫天、王传淞先生学习 致谢 序言 关于潘天寿的研究,我 个人一直有个特别简单且相 对主观的想法,就是尽可能 多地找寻其稀见作品,哪怕 仅仅是图版也行,然后认真 地去一幅一幅精读,如此可 能会得出一些相对扎实的结 论,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这便是我写作本书的缘 由。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对潘 天寿的一些作品做点考索、 考辨和考证,它是我的个人 研究专集《细读潘天寿》的 延续。我虽自我感觉此书会 较前一本书有所进步,但仍 免不了有点“王婆卖瓜,自 卖自夸”。因为,常常自己 认为重要的文献,在旁人看 来却可能一文不值。我个人 的能力又极为有限,稀见作 品原作很难亲眼获观;即便 是找一两幅作品图片,有时 也要费九牛二虎之力;要深 入细致地准确读解,更是难 上加难。而且,鉴于多种原 因,书中所能呈现的只是所 获图像的十之七八而已。 所幸,如今是一个所谓 的“读图时代”,图像阅读更 为直观,易于读者赏鉴,但 图像的泛滥已如同图书的出 版数量剧增般,逐步让人们 失去了精读作品的兴趣。不 过,像潘天寿这样的20世纪 中国画巨子,我觉得仍有必 要围绕着“读图”,尽量简要 地展开对作品本体、画家主 体及艺术社会史等方面的叙 述。本书呈现的一些新的图 像材料和相关文献,可能会 给研究者和读者增加一点阅 读的欲望。 本书的主体内容,便是 三十篇对潘天寿作品考索的 小品文。它们有点像读画札 记,我以同图式的作品为组 别,主要是想找寻同图式却 又不太常见的潘天寿作品图 像,并大略概述其创作、展 览、真伪、流传、出版等信 息。这样可能有几点用处。 一是丰富潘天寿作品的 资源库,把一些散见各处的 图像给研究者呈现出来,勾 勒其背后隐含的信息,加深 对同类型作品的认知。 二是为市场上一些作品 的鉴定提供参考,尤其是潘 先生在世时正规刊物上发表 的图片资料,无疑是判定相 关作品真假的重要依据。 三是对于研究潘天寿的 作画情境会有一定的参考价 值。比如《江洲夜泊》一画 ,同题作品图式在不同时期 有所演进;《晴峦积翠图》 一画,两幅图间隔二三十年 仍大略相同;而《竹谷图》 一画,最早可追索到1932 年的一幅,若据此再论 1954年的两幅图是从写生 得来,就未必确切。很多同 图式的作品,我们或许可以 说画家有变体作画的意图, 但是更多只能说是一种习惯 ,比如应付参展或者友人求 画时,画家态度认真,多画 几张以便挑选整体更令人满 意的一幅。当然画家确也有 在不同时期有相同情绪的表 达,因此画了类同的作品, 如此等等。我们需具体作品 具体分析,简单忽略和过度 阐释恐怕都不太妥当。 四是为潘天寿的艺术活 动情况增补点新材料,或纠 正以往研究中的一些谬误之 处。 坦白说,这些短文略显 浅薄,且得之偶然。最初兴 之所至所写的《天价(耕罢) 是潘天寿真迹吗?》被《美 术报》的微信公众号发布后 ,获得了一些积极的社会反 响,这极大地激发了我撰写 这一系列文章的热情。自媒 体的信息传播及时、迅捷, 对图像的质量要求也没有那 么高,在“图文并茂”上似乎 反而更出色,因此我把一些 原本篇幅较长的学术论文, 也分拆改写成了所谓“轻学 术”的这类文章。当然,本 书所录有多半的这类小文章 都未曾发表,均是我最新的 写作成果。 书中我还专门对一些具 体作品和文献做了较深入一 点的考订。像陈正宏先生对 潘天寿《烟雨蛙声图》的索 引,我觉得是非常精彩的研 究成果,但对于其从“两部 鼓吹”引申出国共两军交战 的背景,以及对画家真实情 绪的把握,我有些不同的意 见。而对潘天寿以往研究中 的一些材料使用错误和缺漏 ,我也集中做了考订。我想 ,对于历史研究而言,这是 必需的。至于潘天寿的手札 ,以往的研究中未有专门的 分析,我也拈出一些做了粗 略的讨论。现在看来,有些 材料的运用前后会有重复, 但是出于对每篇文章论证完 整性的考虑,还是作了一定 的保留,这是需要对读者说 明的。 值得一提的是,澳洲学 者罗清奇[Claire Roberts]的 《潘天寿的艺术》是一篇老 文章,我们把它翻译出来, 不仅是因为文章本身给人很 多读画的启发,同时它也在 提醒我们:潘天寿研究的国 际化,以及潘天寿艺术的国 际性。要命的是,它总让我 感觉,我们的研究某种意义 上远远没有外国人做得细致 、认真。 另外,我还花力气搜集 了一些潘天寿不太为人所知 的文字材料,有些征引于文 中,另有四篇附录于后。实 际上,这些是和他的那些稀 见图画一样重要的研究史料 。我个人觉得,如果说这本 书能有什么价值,部分也即 在于此。 还需要说明的是,我并 不懂画,古典文化的学识更 极匮乏,我关于潘天寿画作 真伪的判断、诗文的理解, 以及一些重要问题的分析, 可能是不准确的,本书的作 用无非就是抛砖引玉。这就 像我自己经常从别人不太准 确的研究中得到很多启示一 样,本研究或许可以给有心 人带去一些不一样的思考。 我的主观愿望就是去做点力 所能及的、尽可能基础的工 作,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