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这本书借助故事、寓言、案例等生活化的通俗语言对社会工作的理论逻辑、主要流派以及历史演变的过程进行了阐述,让读者在有趣、轻松的阅读氛围中体会到社会工作理论的趣味和温情,了解它的核心概念、服务原则、背后秉持的价值理念和它的生活本质,理解社会工作的真正价值所在,以及它对生活改变发挥的作用,学会运用社会工作的思维方式应对日常生活中遭遇的困难,给生活多添一份喜悦、多添一份从容和自信。本书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就现实生活问题带来的困扰、经历以及人们应对问题时所需要的关怀、协同和整合的要求展开讨论。 这是国内第一本采用生活化的语言阐述社会工作理论的作品,无论对于社会工作理论的理解,还是对于社会工作的推广都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童敏,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建设项目主要负责人,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常务理事、民政部社会工作实务特约专家、福建省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福建省民政厅和厦门市湖里区社会工作专业督导,长期从事社会工作实务和相关研究,发表中文学术论文100多篇,英文论文数篇,出版论著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民政部以及横向的社会工作课题多项。主要研究领域: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健康照顾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督导、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化和本土化以及中国文化与社会工作。 目录 第一章 生活就是问题解决 第一节 心理社会:改变事实与客观事实 第二节 个人意愿:改变意愿与反向意愿 第三节 问题解决:问题中解决与问题的解决 第四节 任务中心:做中学与学了做 第二章 生命是一种成长经历 第一节 自我:“主观”现实与“客观”现实 第二节 认知:个人现实与社会现实 第三节 经验自我:关怀与接纳 第四节 过程自我:无我与超越 第五节 灵性:小我与大我 第三章 成长需要关怀 第一节 人际策略:沟通与掌控 第二节 生命故事:命名与讲述 第三节 生态关联:环境联结与循环影响 第四节 优势视角:资源运用与希望植入 第五节 人际关系:双人视角与双向增能 第四章 成长需要协同 第一节 增能视角:意识提升与行动反思 第二节 批判视角:批判反思与责任承担 第三节 性别视角:差异生活与平等关怀 第四节 多元文化:生命历程与身份自觉 第五章 生命是一种整合 第一节 宏观视角:生活自决与在地参与 第二节 社会工作:问题解决还是自我成长 序言 2019年初完成了《社会 工作理论:历史环境下社会 服务实践者的声音和智慧》 后我才发现,这本书太厚了 ,一百多万字,恐怕只有在 学校里读这个专业的学生才 会去看,那些在机构、在城 市社区、在农村、在山区工 作的一线社会工作者应该没 有那么多时间和那么多耐心 去读完它,更不用说整天忙 于日常事务的社区工作者, 而他们才是中国本土社会工 作实务的主力军,最了解中 国本土的实务要求,也最需 要用理论来指导自己。于是 ,我就有了写作这本书的想 法,想写一本社会工作的入 门读物,简简单单、直接明 了,二十万字左右,作为给 那些与社会工作有缘分的人 的“伴手礼”,只要想看随时 可以看,没时间看也可以放 下,就是这样的轻松读物。 当然,这背后自己也有“小 想法”,想挑战自己,看看 自己是否能够把社会工作那 些高深的专业理论说清楚, 让那些干过社会工作或者准 备干社会工作的人看了就能 够明白社会工作的道理、了 解社会工作的价值,甚至能 够多喜欢它一点。一开始着 手这本书的写作,我就切身 体会到,这世界上最难的事 恐怕就是把道理说得简单朴 实,就像我们每天早上起床 后呼吸的一口清新空气,那 么自然,那么亲切,同时又 让我们的精神为之一振,精 神饱满地开始新的一天的生 活;也像那变幻莫测的晚霞 ,随着太阳的西落,展现出 斑斓多彩的身姿,那么柔滑 ,那么和谐,没有一处多余 。这样,每天早晨,我在期 待中写了又改,改了又写… …一抬头,窗外已经走过三 个春夏秋冬,终于在2022 年初完成了这本书稿,对自 己有了一份交代。 这本书稿与我之前写的 完全不一样,我第一次学着 运用生活化的语言去描述社 会工作。这一方面来自自己 二十多年的实务经验的体会 ,我真切感受到社会工作就 是我们生活中的故事,它帮 助我们在生活的困顿中看到 改变的希望,找到前行的方 向。我把自己的这些体会写 成了小故事,把自己的遭遇 变成了案例,把自己生活中 的感悟变成了寓言,汇入社 会工作的故事,让现实生活 中的遭遇、现实生活中的改 变,成为社会工作故事的主 旋律。另一方面来自在社会 工作理论书稿十多年的整理 过程中点点滴滴的发现,其 中有理论创建者自己的生命 抉择、求知探索路上的遭遇 以及生活困顿中的感悟等, 最后汇聚成社会工作理论的 漫谈。说来也奇怪,开始整 理社会工作理论书稿时,我 只是希望把西方社会工作理 论的每一派每一支说清楚, 好让自己回答学生问题时清 清楚楚。但是随着书稿整理 的深入,我才认识到,原来 社会工作理论是一种实务理 论,每一位社会工作学者都 在寻找理论与实务结合的最 佳方式,只是有的学者从实 务开始寻找,有的从理论开 始探索,最后他们都回到了 现实生活,因为理论来自生 活,又需要回馈生活。任何 多余的解释、多余的粉饰, 在现实生活面前都会显得微 不足道。生活的风雨终究会 冲刷一切,留下的才是真真 切切的生活的朴素道理。 这本书借助故事、寓言 、案例等生活化的通俗语言 对社会工作的理论逻辑、主 要流派以及历史演变的过程 进行了阐述,让读者在有趣 、轻松的阅读氛围中体会到 社会工作理论的趣味和温情 ,了解它的核心概念、服务 原则、背后秉持的价值理念 和它的生活本质,理解社会 工作的真正价值所在,以及 它对生活改变发挥的作用, 学会运用社会工作的思维方 式应对日常生活中遭遇的困 难,给生活多添一份喜悦、 多添一份从容和自信。本书 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就现 实生活问题带来的困扰、经 历以及人们应对问题时所需 要的关怀、协同和整合的要 求展开讨论。这五个部分包 括:生活就是问题解决、生 命是一种成长经历、成长需 要关怀、成长需要协同以及 生命是一种整合。“生活就 是问题解决”是说,人们只 要活着,就会遭遇问题,要 让生活过得好一些,就需要 学会解决问题。没有问题的 生活只能在童话故事中找到 ,它不是现实。“生命是一 种成长经历”是想让人们看 到,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是 人们成长的唯一途径,这种 成长永远伴随着生命的领悟 、心胸的打开以及视野的拓 展。“成长需要关怀”是希望 人们能够放慢生活的脚步, 用心倾听身边亲朋好友的诉 说,感恩他们为自己付出的 点点滴滴,让生活有了心与 心之间的感动。“成长需要 协同”是让人们发现,环境 永远是自我成长的土壤,只 有实现人与环境的协同,人 们的生活才有生命力。“生 命是一种整合”则是希望人 们能够发现,生命其实是人 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参与和 整合永远是让生命焕发力量 的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 这是国内第一本采用生 活化的语言阐述社会工作理 论的作品,无论对于社会工 作理论的理解,还是对于社 会工作的推广都有重要的意 义。 本书的正式出版得到“福 建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 基地”专项资金的支持,也 离不开北京大学出版社以及 陈相宜编辑的辛勤付出,在 此一并表示感谢! 童敏 于厦门大学海韵北区 2022年3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