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爪哇史颂》是印度尼西亚满者伯夷王朝(Majapahit, 也译“麻喏巴歇”)的一位宫廷诗人普腊班扎(Prapanca,笔名)所写的赞美诗。全诗共98个诗章,译成中文只有3万余字。但这部诗作不仅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有无可替代的史学价值。这部诗作对满者伯夷王朝最辉煌的时代做了全景式的描述:几乎涵盖整个马来半岛的政治势力版图,印度教与佛教相安相融的和谐景象,经济和商贸的繁荣盛况,独具民族特色的盛大皇家宗教礼仪和民间习俗,清晰可信的皇家族谱关系,以及哈奄?武禄国王出访、巡游、拜祖、朝圣和狩猎等活动的生动场面,为读者再现了一个丰满的、跃动的、立体的帝国形象,为各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鲜活的史料。 目录 序一 序二 译者序 《爪哇史颂》帝王族谱 第一章至第九十八章 译后记 导语 在马来群岛历史的相关研究中,《爪哇史颂》占有独特的地位。这部作品产生于爪哇,是对14—15世纪时统治着爪哇及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区的满者伯夷帝国最伟大的国王哈奄?武禄(1350—1389年)的诗颂。《爪哇史颂》与《马来纪年》一道,为我们研究这个时代的历史提供了重要信息。《爪哇史颂》最早版本存放于印度尼西亚龙目岛马塔兰皇宫,书写于棕榈叶上。1894年荷兰军队入侵时被带回荷兰,由荷兰学者J.L.A.布兰德斯翻译研究。最初存放于莱顿大学图书馆,后1973年朱莉安娜女王访问印度尼西亚时归还印尼,现存于印度尼西亚国家图书馆。2013年,《爪哇史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