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陈寅恪画传》以时间为序,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陈寅恪的生命历程、学术思想和教育实践,客观平实,凸显出他独特的文化情怀和精神风骨。 《陈寅恪画传》适合广大教育工作者、大中学生及学生家长、文史爱好者阅读。 陈寅恪(1890-1969),历史学家。早年留学日、美、欧洲各国。1926年回国后,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清华大学教授,兼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一组(历史组)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教授。受聘牛津大学汉学教授,因故未能成行,滞留香港,任香港大学教授。香港沦陷后,回内地任广西大学教授、燕京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回清华大学任教授。1949年初,南下任岭、南大学教授。1952年,岭南大学并入中山大学,遂改任中山大学教授。 清华时期,陈寅恪利用佛教文献各语音文本的不同,研究印度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后来研究隋唐政治史,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晚年双目失明,居岭南,伤时感事,著《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 目录 一 王谢门第嗜书郎 家世 童年 启蒙 游学 二 国学导师宏阔张 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 比较语言研究 大礼送别王国维 慎聘研究院导师 集研究院事务于一身 三 平生所学宁堪赠 兼授北大课程 俞曲园先生病中呓语跋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历史纽主任 中文、历史合聘教授 不参加国难会议 国文试题风波 谨订课程要旨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 四 无用笔铭园兴亡 因结同心悟夙缘 散原老人来北平养老 《四声三问》探古音 卢沟桥事变——北平沦陷 南逃——长沙临时大学 继续南逃——转道香港 蒙自——西南联合大学 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五 战乱不与学人便 牛津大学汉学教授 滞留香港 《唐代政治史略稿》 傅斯年催促北上 香港沦陷和努力营救 六 辗转无妨著述忙 逃离香港 史话所的傅、叶之争 丰山小筑讥颂德 修中诚来访与“高级中国研究计划” 任教成都燕京大学 托傅斯年延安索《中国通史》 …… 七 眼盲心郁更寒苦 八 根留岭南预见长 九 贵人相助硕果累 十 朋辈凋零业不荒 把教育办得更好(代跋) 书评(媒体评论) 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 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 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 家办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丛书突出传主的教 育思想、办学理念、办学实践,尤其凸显传主的教 育家精神;强调以史料为依据,对传主的教育贡献 作客观评价,实事求是,还原历史。这本身即是教 育家精神的具体体现。 ——顾明远 希望《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丛书可以激励 一批有志教育的人成为教育家,切实有效地推动中 国的教育家办学进程。 ——储朝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