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不完美的大脑(进化如何赋予我们爱情记忆和美梦)/科学新视角丛书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基础医学
作者 (美)戴维·J.林登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认为人脑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组织系统而不是刻意设计的产物,因此将脑比作可以叠加新成分的甜筒冰淇淋。以这一思路为主线,作者介绍了大脑的构成、基本发育、感觉和感情等,进而描述脑如何支配学习、记忆和个性,如何决定性行为和性倾向,以及脑在睡眠和梦中的活动机制,还尝试性地阐述了脑功能与宗教的关系。书中穿插了不少趣事并有近50幅插图。
作者简介
戴维·J.林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教授、神经科学家,对小脑突触可塑性有专门的研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得者。主持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发现影响神经信息传递、整合和功能等多个重要分子和机制;多篇通信或第一作者的研究论文发表于Nature Neuroscience、Neuron、Proc. Natl. Acad. Sci. USA、Journal of Neuroscience。担任自然出版集团Scientific Reports、Cerebellum、ACS Neuro和Neurochemistry International等杂志的编辑和编委。
目录
译者前言
引言 大脑的诠释
第一章 粗糙的大脑
第二章 原始的大脑
第三章 装配的需求
第四章 感觉与情感
第五章 学习、记忆与个性
第六章 爱情和性
第七章 睡眠与梦
第八章 宗教的冲动
第九章 愚钝的大脑
尾声 缺失的中间环节
进一步阅读的篇目和资料
译后记
索引
序言
十余年前,我曾在美国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工作。
那时,我得知戴维·林登教
授在撰写一本面向普通读
者、观点新颖独特的脑科
学科普书。我即索取初稿
,阅后深感震动,决定待
其完稿后译成中文介绍给
国内读者。2009年,承蒙
哈佛大学出版社、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复旦大学
杨雄里院士及其实验室全
体同仁、四川大学肖波教
授及其实验室全体同仁,
还有我实验室全体同仁等
鼎力相助,林登教授大作
的中译本付梓出版。这些
年来,本书颇受读者欢迎
,并获上海市优秀科普作
品奖等奖励。鉴于此,上
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决定续
约版权再次出版。在此,
我代表各位译者衷心感谢
读者和出版社的厚爱。
林登博士自20世纪80年
代起从事神经科学研究工
作,目前为美国霍普金斯
大学医学院所罗门·斯奈德
(Solomon Snyder)神经
科学系教授。他在脑科学
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完成了小脑突触可塑性的
系统性工作,研究论文发
表于国际顶尖科学刊物,
如《科学》《自然》《细
胞》和《神经元》等。在
我看来,他对于大脑的理
解和整体把握已经超出了
一般的科学工作者,走向
了大师的水平。他对于人
脑的发育和行为一直有着
高屋建瓴的看法和主张,
这些主张不仅对脑科学工
作者,而且对普通大众都
十分具有吸引力。本书是
他对大脑发育和思维的长
期思索后的智慧结晶。本
书并非脑科学的教科书,
意在面向多层面的受众。
通观全书,我们可以感受
到作者的思路,即由基础
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由科学性转向更多的人类
社会性。
本书第一到第四章分别
介绍大脑的构成和基本发
育、感觉和感情等,适合
一般的脑科学工作者,以
及想要了解大脑的读者,
有较多的脑科学基本知识
,但并非枯燥无味。相反
,它们是对于脑科学基本
知识的精彩描述!比如,
作者开宗明义地指出“……
把脑描述为一台设计精巧
、无瑕疵的、最优化的装
置……一具人脑光芒四射,
照相机在其周围盘旋,犹
如在直升机上围绕着史前
巨石拍摄全景图……这纯属
胡诌”。这些不同于其他图
书中关于大脑的描写(很
多不吝赞美之词),让人
感叹作者的观察入木三分
!仔细阅读后,你将从看
似基本的知识中,读出另
一番韵味。
第五章是关于学习、记
忆和个性,很多内容涉及
儿童教育的神经生物学基
础。家长们肯定想知道,
科学家如何从科学的角度
评价早期教育对孩子未来
发展之影响的。这章内容
对于从事司法工作的读者
也有帮助,因为提及了人
的思维和判断的偏见性和
易受影响性。
第六章关于爱情和性的
内容尤其有意思,似乎国
内还没有类似的图书出版
。我想,针对其中一些观
点,年轻人肯定会感到好
奇或者欣赏,尤其是一些
比较前卫的、国内尚未公
开研究过的内容,比如同
性恋和性高潮的生物学基
础,作者从科学角度给予
了翔实的解释。我相信,
这会是许多读者第一次接
触到脑科学关于爱情和性
的研究。
睡梦与学习记忆之间关
系的研究方兴未艾。一些
令人兴奋的工作正在揭示
其中的奥妙,也许有一天
我们真的可以在睡梦中事
半功倍地学习!因此,千
万别错过第七章。作者在
这里向我们展示了梦魇的
生物学基础。中国古代讲
究解梦,至今仍有遗风,
这确实有科学基础吗?让
我们阅读后回答这个问题
吧。
本书还涉及了一些隐晦
又令人好奇的东西,并从
科学角度加以阐述。第八
章“宗教的冲动”就是如此。
林登博士是铁杆的民主党
人,每到总统选举时必投
民主党,即使那位候选人
的智商不到80。民主党与
共和党在宗教认知上有很
大的区别,他们的观点是
否有生物学基础,彼此又
如何互相辩驳?第八章会
给你一个有意思的答案。
第九章是本书的总结,
也是大脑进化论思想的精
华。这里,作者没有展示
很多的生物学知识,而通
过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
来阐明他的思想。如果说
前面的章节是陈述大脑进
化论的科学基础,那么这
章是林登博士与伪科学和
反科学的群体的论战。林
登博士在日常生活中善于
雄辩,口才尤其好,相信
大家可以在这里了解他的
辩论思维。
也许一些读者会直接翻
阅某些章节。本书翻译过
程中,我们在不产生歧义
的基础上,坚持深入浅出
的原则,以让读者理解作
为第一目标,这样读者应
该可以理解绝大部分内容
,即便是跳跃式阅读。然
而,我还是建议读者逐章
阅读:一则全书内容是承
上启下的,二则逐章阅读
会容易完整理解大脑进化
论观点。当然,我们考虑
到了读者各种可能的阅读
方式,在书后加入了名词
索引,以帮助大家在阅读
过程中快速找到相关内容

总之,我认为本书的最
大特点就是,以科学而又
充满热情的态度审视了大
脑的进化。较之以前的脑
科学图书,本书更加生动
活泼,更贴近日常生活,
更容易产生心灵共鸣。
喜欢走清晰路径的人,
必然要等来导游才去游览
。但是,喜欢探险的人请
读下去,这里将是一个你
闻所未闻的领域。
沈颖
2022年6月
导语
本书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神经科学系教授D·林登博士向公众普及脑科学知识的富于趣味性的读物。作者在这部既能深入了解、又极好理解的著作中,反驳了人们普遍认为大脑是设计典范的观点,并针对性地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解释,说明大脑的偶然性进化如何导致人类的诞生。
后记
本书的翻译是集体劳动
的结晶,参与翻译工作的
有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科
学研究所沈颖教授研究组
、四川大学肖波教授研究
组以及复旦大学神经生物
学研究所杨雄里院士研究
组的老师和学生。我在此
衷心感谢全体参与者的辛
勤劳动,为读者带来了脑
科学的“心灵鸡汤”。这里我
对具体的翻译过程作一些
说明:
1.引言、尾声由姜世
香翻译,第七、八章由张
鑫军、张晓敏、赵文杰、
王霄汉、周博、刘聪蓉翻
译。这两部分由杨雄里院
士译校。
2.第一、二、三章分
别由韩文琪、苏立达、吴
振永、朱佳、吴笑、陶晶
晶翻译。
3.第四章由邹嘉、余
守洋、蔡佩玲翻译,第五
章由田军龙、罗茂文、江
万祥、陈米娜翻译,第六
章由杨万纯、蒋万祥、杜
晓霞、季一飞、江雪翻译
,第九章由杜晓霞、季一
飞、杨万纯翻译。
4.肖桂凤翻译了所有
插图的图注及图内文字。
译稿汇总后,我对全部
译稿作了逐字逐句的校阅
和润色,特别注意行文风
格和译名的统一。作为翻
译本书的组织者,本书的
任何错讹均应由我承担全
责。
沈颖
书评(媒体评论)
人脑被普遍认为是设计
得最高明的机器,许多人
企图按照人脑的“蓝图”制造
出超级机器。本书是对这
种幻想的一贴最好的“清醒
剂”:人脑是大自然5亿年
来进化的产物,不是设计
出来的。人脑并非完美无
缺,却能完成最复杂的任
务。对工程技术而言,研
究人脑的目的应该是借鉴
,而不是照抄,这是本书
清晰表达的思想,直到今
天依然有不少人却未能领
悟。本书值得认真阅读和
深思。
——顾凡及,复旦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作者从
一位活跃在第一线的神经
科学家的视角,结合人们
的日常生活全面讲解了脑
科学 在分子、环路到系统
和行为等水平上的最新进
展。本书是少有的科学性
和可读性兼备的 高级科普
读物。译文在忠实原文的
基础上充分照顾到中国读
者的阅读习惯,实属文字
流 畅的上乘译作。
——崔鬻,中国科学院
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
新中心研究员 扎实的科学
研究和迷人的历史案例生
动地结合在一起……本书最
大优点是在揭开生物学和
神经科学神秘面纱时所体
现出的诀窍,它像一位大
师级的老师吸引着读者;
那些几乎没有 科学经验的
人,可能会-凉讶地发现自
己会对神经元沿着放射状
胶质细胞的迁移感兴趣,
甚 至暗自发笑,并急于知
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出版商业周刊》(
明星评论)
作者以他丰富的学识和
令人耳目一新的诚实态度
,讲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
故事,告诉我 们还有多少
未知。本书应该很容易引
起那些几乎没有生物学背
景、也没有大脑方面知识
的读者的注意,其显著特
点就是可读性强。我们对
大脑的内部工作方式仍知
之甚少,无 法判断它的工
作有多好。我们所知的,
以及本书帮助我们认识到
的是,人类的大脑并不 像
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设计
出来的。
一一格奥尔格·施特里特
((3eo rg Strledter),《自
然》
精彩页
“同性恋者和正常人的大脑在结构实体上有不同吗?”
“为什么我不能挠自己痒痒?”
所有这些问题都极有意义。对其中的有些问题,最佳的科学答案是相当清楚的,而对另一些问题,其答案却只能闪烁其词(对我而言,遇到“‘脑’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样的问题,我不得不竭力模仿比尔‘克林顿,避免作出正面的回答)。与非专业人士探讨问题是饶有兴味的,因为他们不怕提出刁钻的问题,不怕使你处于难堪的境地。
通常交谈结束时,人们会问你可否为普通读者推荐一本关于脑和行为的好书,这是个棘手的问题。有一些书,如若埃.勒杜(Joele Doux)的《突触的自我》,就科学性而言非常不错,但除非你已经获得生物学或心理学的大学学位,这些书极易令人如堕五里雾中。也有一些书,如奥利弗·萨克斯(Oliver Sacks)的《误把妻子当帽子的男人》。以及维拉雅努尔·S.拉马钱德兰(Vilayanurs Ramachandran)和桑德拉‘布莱克斯利(Sandra Blakeslee)的《脑中魅影》(Phantomsinthe Brain),向我们讲述了许多神经病学上的病例,极富启发性,但这些病例无法解释大脑的总体功能,并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从分子和细胞水平上对脑功能的认识。有不少图书述及在大脑的分子和细胞水平所发生的事件,但其中不少极其枯燥乏味,当你尚未读完首页,便已心不在焉了。更有甚者,有许多关于脑的书,乃至在电视台上播放的不少电视片,充斥着对神经功能的完全错误的理解。它们把脑描述为一台设计精巧、无瑕疵、最优化的装置。你以前可能看到过这样的场景:一具人脑光芒四射,照相机在其周围盘旋,犹如在直升机上围绕着史前巨石拍摄全景图,伴随着抑扬顿挫的男中音,用虔诚的语气赞叹着大脑的完美无瑕。
这纯属胡诌。在任何意义上,大脑都不是设计完美的,它只是胡乱堆积在一起的一团东西,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尽管有这般缺点,脑仍能行使不少令人印象极为深刻的功能。其整体功能纵然令人印象深刻,但脑的设计却并非如此。更重要的是,大脑及其组成部分的怪诞而低效的布局,对我们人类的经验却至关重要。我们的情感、感知和行为的独特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脑并非一台优化的通用解题机,而是寻求特定解的一团怪异的聚结物,而这些特定解是在经历了千百万年的进化之后积累起来的。
这就是我尝试要做的。我会作为你的向导,带领你去认识那些古怪、往往是不合逻辑的神经功能的世界。我特别强调脑和神经设计中最不寻常及与直觉相悖的那些方面,努力去解释这些特点如何塑造了我们的生命。我尤其想努力让你相信,对进化而来的脑的离奇的设计所具有的约束条件,最终导致形成许多卓越的、独特的人的特性:我们漫长的童年、浩瀚的记忆容量(这是我们的个性之所以能被经验塑造的基础)、对天长地久爱情的寻索,以及我们为何需要一种建立宗教诠释的文化冲动——这种冲动在表达上引人入胜,最终为人类所共有。
P2-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19:40